筏板基础
侧面钢筋
•1、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 筋间距a≤200; •2、十字相交的基础梁,其侧面构造钢筋锚入交叉梁内15*d,丁字 交叉的基础梁,横梁外侧的构造钢筋应贯通,横梁内侧和竖梁两侧 的构造纵筋锚入交叉梁内15*d;(见图一、图二)
梁相交处侧面构造筋构造
吊筋
•1、底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L0/3且≥a,(L0为左右宽 的最大跨度值,a=1.2*la+hb+0.5*bb); •2、下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la,当无法直锚时弯折; •3、上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为:max(12*d,bb/2); •4、基础次梁端部第一道箍筋距基础主梁边50开始布置;
基础次梁外伸构造
钢筋培训——筏板基础
相关构件
• • • • • • 筏板基础 1、平板式筏板基础 2、梁板式筏板基础 筏板主筋 筏板负筋 跨筏板主筋
基础的分类
低板位梁板式筏基(梁底与板底一平)
梁板式筏基
高板位梁板式筏基(梁顶与板顶一平) 中板位梁板式筏基(板在梁的中部)
基础
平板式筏基
无变截面筏板基础
• 图纸标注
框架柱 400*600
基础梁 400*1200 底标高-3.05
钢筋计算
• • • • • • • • • 上层钢筋 低板上层钢筋计算: 净长+伸入基础梁内的锚固la 高板上层钢筋计算: 净长+伸入基础梁内的锚固la 下层钢筋计算 净长+伸入基础梁内的锚固la 根数计算 净长/间距
练习
基础梁 框架柱 400*1200 400*600 底标高-3.05
• 1、吊筋锚固 为20d • 2、吊筋倾斜 段角度当梁高 ≤800为45° 当梁高>800 时为60 ° • 3、平直段长 度为次梁宽度 +2*50
箍筋
• 箍筋形式
箍筋计算
• 1、当具体设计采用三种箍筋时,第一种配置最高的箍筋(间距最小直 径最大)按设计注写的总道数设置在跨两端(在柱与基础主梁结合部位 亦附加设置,但不计入总道数),其次向跨内按设计注写的总道数设 置第二种配置次高的箍筋,最后将第三种箍筋设置在跨中范围; • 2、当具体设计未注明时,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外伸部位,以及基 础主梁端部节点内按第一种箍筋设置;
基础梁相交箍筋设置构造
•1、当两为等高基 础主梁交叉时,基 础主梁A的顶部与 底部纵筋均在上交 叉,基础主梁B均 在下交叉,当设计 另行注明时,按照 设计执行 •2、当两向为不等 高基础主梁时,截 面较高者为基础主 梁A,截面较低者 为基础主梁B
加腋钢筋
• 梁加梁高加腋钢筋
• 加腋钢筋根数确定: • 如果未作说明,则为基础主梁顶部第一排钢筋数 量n-1根,直径与主梁钢筋直径相同。
练习
基础梁 框架柱 400*1200 400*600 底标高-3.05
筏板变截面构造(3)
钢筋计算
• • • • • • • • 上部钢筋 筏板基础上表面标高高的面筋计算: 净长+锚固+锚固 筏板基础上表面标高低的面筋计算: 净长+锚固+锚固 下部钢筋 筏板基础下表面标高低的底筋计算: 净长+支座宽-支座保护层+高差/sin(角度)-保护层+ 锚固+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 筏板基础下表面标高低的底筋计算: • 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钢筋锚入支座长度
筏板变截面构造(2)
框架柱 400*600
基础梁 400*1200 底标高-3.05
钢筋计算
• 上部钢筋计算 • 净长+支座宽-支座保护层+高差-保护层+设 定锚固+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 下部钢筋计算 • 厚板钢筋:净长+支座宽-支座保护层+高差 /sin(角度)-保护层+锚固+支座宽-保护层+弯 折 • 薄板钢筋: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钢筋 锚入支座长度
•1、梁上部第一纵筋伸 至外伸边缘弯折12*d; •2、梁下部底排纵筋伸 至外伸边缘弯折12*d; •3、梁下部非底排纵筋 伸至外伸边缘截断;
练习
框架柱KZ 400*600 基础梁JZL 400*1200
相关知识点
• 可以设置上部钢筋遇到支座的做法: • 1、遇到支座断开计算 • 2、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筋搭接定尺长度时 断开 • 锚固的设置,可以选择设置,有6种选择。 • 不规则筏板,可以选择钢筋长度的计算方 式。
筏板变截面构造(1)
练习
MJ-1厚度800, 底标高-2.65 MJ-2厚度800, 底标高-3.05
MJ-1 MJ-2
有外延的筏板基础
• 有外延的筏板基础钢筋计算与前面所述的 筏板基础钢筋计算相似。 • 外延部分单独计算了上层钢筋。
筏板负筋
• 在筏板基础中,一般没有负筋,什么情况 下会用到负筋? • 当梁板式筏板基础中基础梁下有底部非贯 通纵筋
筏板基础封边钢筋
基础板带
• • • • 基础板带的含义 基础板图纸标注
施工现场基础梁钢筋
套筒连接 基础梁上 部钢筋
基础梁平面表示法
• 集中标注 JZL1 400*800 A12@150/200(4) B8B25 2/6;T6B25 4/2 G2B12 B—BOTTOM 底部钢筋 T—TOP 顶部钢筋 • 原位标注与楼层框架梁表示相同
基础梁中的钢筋类型
• • • • • • • • 通长钢筋 A、底部钢筋 B、顶部钢筋 支座钢筋 侧面钢筋 吊筋(反扣) 箍筋 加腋钢筋
通长钢筋
• 输入d轴线 的基础梁, 计算并查看 结果 • 柱子尺寸 800*500
基础梁端部无外延构造
•1、端部无外伸构造中基础梁底 部与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成 对连通 •2、底部或顶部多出的纵筋伸至 基础梁端部弯折,其弯折长度为 15*d;
框架柱 400*600 基础梁 400*1200
筏板基础钢筋现场图
钢筋计算
• 下部钢筋 • 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支座宽-保护层 +弯折 • 上部钢筋
• • • • • 净长+锚固+锚固(max(ha/2,12*d)) 平板式筏板基础上部钢筋 净长-2*保护层+2*弯折(12d) 根数计算 净长/间距
基础梁端部有外延
•1、梁上部第一排与下 部底排纵筋伸至外伸边 缘弯折,其弯折长度为 12*d; •2、上部第二排纵筋伸 入边柱或角柱内弯折 12*d; •3、下部非底排纵筋伸 至外伸边缘截断;
非贯通钢筋
柱截面 800*500
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构造
•1、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L0/3且>=a,(L0为支座两侧最大跨的跨 度值, a=1.2*La+hb+0.5*hc) •2、节点区内的箍筋按梁端箍筋设置; •3、梁端第一个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为50mm; •4、当纵筋采用搭接,在搭接区域内的箍筋间距为min(5*d,100mm) •5、不同配置的底部通长筋,应在两毗邻跨中配置较小一跨的跨中连接区域 连接; •6、当底部筋多于两排时,从第三排起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由设计注明;
加腋钢筋长度计算
• • • • 端支座处加腋钢筋: 锚固+斜段长度+锚固 中间支座处加腋钢筋: 锚固+斜段长度+支座宽度+斜段长度+锚固
加腋钢筋
• • • • • 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位加腋构造 十字相交,丁字相交 基础主梁与角柱结合部位 基础主梁中心穿柱构造 基础主梁偏心穿柱与柱相交部位
基础次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