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钢材的缺陷、检查方法与判断
裂缝(又称裂纹)
(1)定义:钢板表面在纵横方向上呈现断断续续不同形状的裂纹称裂缝。
(2)特征:因轧制方向不同,缺陷呈现的部位及形状有所不同,纵轧钢板的缺陷出现在表面两侧的边缘部位;横轧钢板缺陷出现在钢板表面两端的边缘部位,成鱼鳞状的裂纹。
3.检查方法与判断
(1)经宏观检查发现后,用深度千分表测量。
(2)用砂轮清除,按有关标准判断。
2.2-13结疤(重皮)
1.定义:钢材表面呈现局部薄皮状重叠,称为结疤。
2.特征:
(1)因不容易浸入缺陷下部使其冷却快,帮缺陷处呈粽色或黑色;
(2)结疤容易脱落,形成光面的凹坑。
3.检查方法与判断
(1)经宏观检查发现后,用砂轮或扁铲清理。
(2)用工具测量,按标准判断。
2.2-14夹杂
(1)定义,负板内部有非金属的掺入如耐火材料等,称为夹杂。
(2)特征;它是隐蔽性的缺陷之一。
只在切割断面上纵边平行方向的裂缝留露,一般呈灰白色或灰黑色的粉状物。
3.检查方法与判断
(1)宏观法与机械法相结合进行检查;
(2)按标准要求,发现时必须切掉。
2.2-15分层
1.定义,在钢板的断面上出现的离层。
2.特征
(1)横轧负板出现在负板的纵断面上:纵轧钢板出面在负板的横断面上;
(2)发现分层的钢板断面上往往出现非金属物,但有时也无非金属物。
3.检查方法与判断
用宏观检查,发现后,按有关标准判断作出结论。
2.2-17气泡
1.定义:在钢板表面上局部呈沙丘状的凸包,称作气泡。
2.特征:钢板表面呈现无规律的凸起,其外缘比较光滑,大部分是鼓起的;在钢板断面处则呈凸起式的空窝。
3.检查方法与判断
(1)宏观检查,发现凸包时用手锤敲打鉴别,如听有空响声便是气泡。
(2)按标准要求,将有缺陷部分切掉。
2.2-18铁皮
1.定义:钢材表面粘附着以铁为主的金属氧化物称铁皮。
2.特征:钢材表面有黑灰色或棕红色呈鳞状、条状或块状的铁皮。
2.2-19麻点
1.定义:钢材表面无规则分布的凹坑,形成表面粗糙,通常称为麻点
2.特征:钢板表面有若干凹坑,使钢板表面呈粗糙面,严重时有类似桔子皮状的、比麻点大而深的麻斑。
3.形成原因:将未除净的氧化铁皮压入钢板表面,一旦脱落即呈麻点。
4.检查方法与判断
宏观检查,按标准要求判断。
2.2-20压痕
1.定义:轧辊表面局部不平,或因有非轧件落入而经轧制后呈现在钢板上的印迹,通常称为压痕。
2.特征:钢板表面呈现有次序排列的压痕(轧辊造成的凹凸);钢板表面呈现无次序排列的压痕(非轧件压入)。
2.2-21刮伤(划痕)、勒伤
1.定义:钢板表面有低于轧制面的沟状缺陷为刮伤;钢板两侧边因钢绳吊运产生的永久变形,称为勒伤。
2.检查方法与判断:宏观检查,按标准要求判断。
第五节钢材的验收和堆放
2.2-22人库与验收
钢材进厂后先卸于“待验区”。
采购员填写“材料入库交单”对该批钢材的工程外称、品种、规格、钢号、炉批号、数量、重量一一填写清楚,并请计划员核实签名,然后连同“材料质量证明书”出库码单一并交钢材仓库管理员,管理员收到上述单据后应及时通知厂质检部门检验员前来
仓库检验。
检验员收到“材料放为交验单”和有关资料后,首先检查记该批钢材“质量保证书”上所写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是否达到技术条件的要求,接着由钢材保管陪同到“待验区”复核钢材表面质量、外形是否符合标准,如全部符合,在“入库交验单”上填写合格,签署姓名,在钢材表面作出检验合格的认可标记。
2.2-23复验
经检验凡发现“钢材质量保证书”上数据不表不全,材质标记模糊,表面质量、外观尺寸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时,检验员需上报厂材料质量的职能部门请求复核,职能人员根据工程的重要情及钢材质量的具体情况作出裁决和进行复验鉴定。
经复验鉴定合格的材料方准予正式入库,不合格钢材应另作处理。
2.2-24堆放
合格钢材应按品种、牌号、规格分类堆放。
在最底层垫上道石块,防止底部时水的钢材锈蚀。
第五节钢材的检验和堆放
一、钢材的检验
2.3-19 钢材检验制度是保证钢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遵照执行。
钢材检验的主要内容是:
1.钢材的数量和品种是否与订货单符合。
2.钢材的质量保证书是否与钢材上打印的记号符合。
每批钢材必须具备生产厂提供的材质证明书,写明钢材的炉号、钢号、化学成分和机构性能。
对钢材的各项指标可根据国标(GB 700—79)和(YB 13—69)的规定进行核验。
3.核对钢材的规格尺寸。
各类钢材尺寸的容许偏差,可参照有关国标或冶标中的规定进行核对。
4.钢材表面质量检验。
不论扁钢、钢板和型钢,表面均不允许有结疤、裂纹、折叠和分层等缺陷。
有上述缺陷者应另行堆放,以便研究处理。
钢材表面的锈蚀浓度不得超过其厚度公差。
二、钢材的堆放
2.3-20 钢材堆放要减少钢材和变形和锈蚀,节约用地,也要使钢材提取方便。
2.3-21 露天堆放时,堆放专长地要高爽,四周有排水沟,雪后易于清扫。
堆放时尽量使钢材截面的背面向上或向外,以免积雪,积水。
2.3-22堆放在有顶棚的仓库内时,可直接堆放在地坪上(下垫楞木),对小钢材亦可堆放在架子上,堆与堆之间应留走道。
堆放时每隔5~6层放置楞木,期间距以不引起钢材明显的弯曲变形为宜。
楞木要上下对齐,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为增加堆放钢材稳定性,可使钢材互相勾连,或采用其他措施,这样钢材的堆放高度可达所堆宽度的两倍。
否则,钢材堆放的高度不应大于宽度。
一堆内上下相邻的钢材须前后错开堆放。
2.3-23每堆放好的钢材,要在其端部固定标牌和编号。
标牌应表明钢材的规格、钢号、数量和钢材检验证明书号,关在钢材端部根据钢号涂以不同颜色的油漆。
钢材的标牌要事定期检查,选用钢材时,要顺序寻找,不允许乱翻。
钢板厚度偏差见表—5、表—6、表—7,厚度测量点位于距边缘≥40mm处。
钢板厚度允许偏差(一)
钢板厚度允许偏差(mm)(二)
钢板表面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 3274—88)第节表面质量的要求。
钢板和钢带表面不得有气泡、结疤、拉裂、裂纹、褶皱、夹杂和压入的氧化铁皮。
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分层。
钢板和钢带表面允许有不妨碍检查表面缺陷的薄层氧化铁皮、铁锈、由于压入氧化铁皮脱落引起的不显著的粗糙和划痕、扎辊造成的网纹和其他局部缺陷,但凹凸度不得超过钢板和钢带厚度负公差的一半。
对低合金钢板和钢带的厚度还应保证不低于允许最小厚度。
钢板表面缺陷不允许采用焊补和堵塞处理,应用凿子或砂轮清理。
清理处应平缓无棱角,清理深度不得超过钢板厚度负偏差的范围,对低合金钢板还应保证不薄于其允许的最小厚度。
3)工字钢的高度(h)、翼缘宽度(b)、腹板厚度(t w)的允许偏差见表—9.
翼缘平均厚度的允许偏差为±0..06t;
腹板弯曲挠度不应超过;
外形每米弯曲度不大于2mm,总弯曲度不大于总长度的%。
工字钢不得有明显的扭转。
3)等边角钢的边宽(b)、边厚度(t)的尺寸允许偏差见表—9—12
等边角钢边宽及边厚允许偏差表—12
4)外形等边角钢每米弯曲度不大于4mm;5号以上等边角钢总弯曲度不大于总长度的%。
等边角钢不得有明显的扭转。
3)不等边角钢边宽(B、b)、边厚(t)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
表—15
4)外形不等边角钢每米弯曲不大于4mm,4型号以上的总弯曲度不大于总长度的%。
不等边角钢不得有明显的扭转。
5,热轧槽钢 GB 707—88
1)通常长度见表—16
3)槽钢的高度(h)、边宽(b)、腹板厚(t w)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
表—18
4)外形槽钢每米弯曲度不大于3mm,总弯曲度不大于总长度的%,槽钢不得有明显的扭转。
3)钢管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见表—20
4)钢管的弯曲度
钢管的弯曲度不得大于以下规定:
壁厚≤15mm m
壁厚>15mm m
5)表面质量
钢管的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褶叠、轧折、分层,发纹和结疤。
这些缺陷必须完全清除,清除深度不得超过公称壁厚的负偏差,其清除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壁厚所允许的最小值。
对于不超过壁厚负偏差德其他缺陷可允许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