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书写与卷面(5分)书写.(3分)卷面.(2分)1.(12分)默写。

(1)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2),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3)歌罢仰天叹,。

(《羌村三首》之三)(4)锦江春色来天地,。

(《登楼》)(5),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秋思》)(6),游子不顾返。

(《行行重行行》)(7)会挽雕弓如满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8)同是人,,流俗众,。

(《弟子规》)(9)兄弟叔侄,;长幼内外,。

(《朱子家训》)2.(4分)根据提示填空。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雄心的诗句是:,。

(2)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将自己内心的哀愁物化的的句子是:,。

3.(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永载史册。

B.《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隆中”是地名,“对”有“回答”“应对”之意。

C.《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上的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4.(2分)根据语境,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在杭州一开业就引起轰动,无数市民争相进店体验,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B.3月12日这一天,团委组织共青团员们开展了郊外植树活动,为绵绵昆箭山填上一抔黄...土.,给港城再添一片绿色。

C.谈论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霍金一生仰望星空,也点亮了人类的星空。

他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世界物理学界黯.然失色...。

5.(4分)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下发文件指出,“近期一些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这里所说的“网络视听节目”,就包括近来异常火爆的短视频。

其中尤以“抖音”“火山小视频”等产品组成的“今日头条”系矩阵最为耀眼。

自一年前开始走红的短视频迅速成为互联网新贵。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良yǒu 不齐,a 不加甄.别、丧失警惕,b 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良yǒu 不齐甄.别(2)提取画线句子的主干。

(3)在文段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a b6.(3分)下列关于《傅雷家书》中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这里运用三个反问句,表现了父母对儿子的关爱,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安慰。

B.“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

”指的是在追求快乐、自由的道路上很苦很累。

C.“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的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句中“果然”表现了作者对儿子来信的盼望与欣喜。

D.“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这句话写出了父子情深,志同道合,互为知音。

7.(3分)他非常健壮。

他的体格是为一个世纪建造的。

他的筋骨结实、充满活力,节状的肌肉高高隆起,真的有熊一般的力气:年轻的他躺在地上能够用单臂把一个强壮笨重的士兵举起来。

他的筋骨很灵活,在体操方面,他不用助跑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跳过高高的绳子。

他游起泳来如同一条鱼。

选段中的“他”是()A.托尔斯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梁思顺二、阅读(35分)8.(4分)诗歌阅读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盒②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水沈:又名沉水香,名贵木质香料。

②玉盆:指荷叶。

(1)词的上片采用手法,突出了环境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中加点的“燃”字的妙处。

9.(11分)文言文阅读秦兴师临周求九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

颜率①请借救于齐。

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

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复诣齐。

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

鼎入楚,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颜率:人名。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周君患.之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B.寡人将寄径.于梁一狼径.去C.颜率复诣.齐由是先主遂诣.亮D.疾.定所从出不以疾.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子之.数来者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B.寡人将寄径于.梁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齐王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3)翻译下列句子。

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

10.(11分)现代文阅读黑衣女和红衣女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所有寓居蜀中的人的心境。

林风眠抛弃了所有行李,只带几十公斤未托裱的画回到杭州。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何止是朱颜﹣﹣旧居花园别墅已经变成日本人的兵营,院子中的花园变成日本人的马厩;他那曾经震动世界的几幅巨幅油画,被日本人用来做养马的帐篷,此时只能看到一些碎布屑,其他都荡然无存了。

②他把妻子阿丽丝、女儿林蒂娜从上海接到杭州,无处栖身,只好住在岳王庙里。

林风眠去上海接妻子和女儿回杭州时,有一位中文名字叫马国维的男子住在他的家中。

马国维是犹太人,当时遭纳粹分子迫害,就逃到上海,以牙科医生的职业谋生,和阿丽丝有亲戚关系。

几年之后,马国维和林蒂娜结婚了。

但是,林风眠很不喜欢马国维,并不赞成女儿和他结婚。

待房子修好之后,他们全家搬入花园别墅旧居。

花园别墅又恢复了昔日的幽雅,但别墅的主人已不是昔日风华正茂的最高美术学府的校长,而是一位孤独寂寞的画家。

他仍超然尘外,埋头在他的创作中。

③林风眠的绘画道路,正是但丁的道路。

他的个人画史,就是一部《神曲》。

1929年,他画了一幅轰动世界的油画﹣﹣《痛苦》。

那时他不只画痛苦,也画地狱,画十字架上的耶稣。

画家必须尝遍黑夜与创伤,才能把黑夜和痛苦搬到画面上。

20年后,痛苦没有了,地狱、十字架没有了,成千上万个黑夜变成一片光明洁净。

④经过初期的邻毛、走兽、虫鱼,中期的山水风景,1944年开始进入人物画的林风眠,东归杭州后,更是勤奋不已。

经过千百次的尝试,终于,第一张带有希腊风格的女像出现了。

但是,他并不满意。

希腊味有了,但不够浓厚,于是他继续画。

他白天画,黑夜画,10张,100张,1000张……在画了几千张以后,他的“蓝衣女”“黑衣女”“绿衣女”以及“红衣女”相继出现了。

这是一个现代奇迹,让我们又看到一个希腊,一个盛唐。

这时,作家无名氏从重庆东归杭州,和林风眠做了邻居,经常出入林风眠的画室。

他曾描述自己走进林风眠画室﹣﹣花园别墅时的心情:⑤我几乎不相信我的眼睛。

当这个乖谬世界笼罩着如此普遍的黑暗与骚乱时,这个画室却洋溢着巨大的光彩、宁静。

一种极度灿烂的美拥抱我的视觉,我发现了一个我从未认识的世界。

但我错了。

这个世界应该是我认识的﹣﹣这正是明天的世界。

这并不是画,而是生命本体的象征,明日信仰感觉的源泉。

画家先知先觉地预言了另一个世界,下一个世纪﹣﹣人类不再像今天这样自相残杀的世纪。

⑥后来,又有几次,作家默默走进画室,奇迹同样出现了。

作家发现两个黑衣女从画里走出来。

她们再忍不住画纸的关闭,要向他飞过来,扑过来。

另一张睡着的黑衣女,也在挣扎、张臂,要坐起来,踱到画外。

那幅杰作《紅衣女》,简直以雷霆万钧的巨响包围着观者,一蓬红彤彤的大火,又热烈,又空灵。

火是西方的,空灵是东方的。

这是东西方美术最伟大的结合。

画者第一次真正摆脱了水墨的束缚和压力,绝对自由地把心头最高灵感投射在画面上。

⑦林风眠的风格形成了,他艺术中的鲜明个性,使他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分水岭﹣﹣中国画从此分为林风眠前的中国画和林风眠后的中国画。

林风眠的水墨与色彩相融合的绘画形式,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画,它对中国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一时还难断定,但它使中国画再也不会回到文人画的老路上去,可以说今后的中国不可能再有传统的文人画了。

(有删改)(1)文章开头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用这句诗有什么作用?(2)怎样理解第③段划线句的含义?(3)文中为何插入一位无名氏作家的叙述内容?(4)你从林风眠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请举例分析。

11.(9分)现代文阅读跳出心灵的“井口”①人生需要参照系。

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

②《庄子》里讲了一则富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

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

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

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

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做自大,要么畏缩不前。

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④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

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