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蚌埠方言一、基本语法:1.个:“个”这个字在蚌埠话中运用的相当普遍,相当灵活。
它不再是普通话中单纯的量词了,已经完全可以当作动词和疑问词使用。
在这句话里“个”相当于“在”。
又比如“你个XX(基本上是在骂人)”,“个”相当于“是”。
“个起床了?”“个”是一个疑问词,这句话意思是“你起床了没?”想要理解蚌埠话的精髓,“个”这个字很重要!2.该:“该”不再是动词,而是一个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气助词,基本用于问句强调疑问,有了它,我们的蚌埠话会变得更加有感情。
比如“你干啥滴该?”意思是:“你干什么的?”又如,“你个哪来该?”意思是:“你在哪呢?”3.滴:这个可有可无,基本上相当于“的”,全国很多方言都会用它。
4.熊:蚌埠人对“熊”的感情特深,很多都有“熊”。
I.用于疑问语气:“弄熊来?”意思是:“干什么呢?”PS:这句话一般用于长辈对于晚辈,或者平辈之间,对长辈会觉得不尊重。
II.动词,相当于某些方言中的“凶”,意思是“严厉批评”III.经典词汇:“噎熊”意思是:“拉倒”(含有不尊敬、反感的感情)关于“噎熊”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传说:据说伟大的茳择明爷爷来蚌埠市视察,到了一个小餐馆门口觉得有点饿了,就问老板娘烧只鸡多少钱。
老板娘看都没看,就说一只鸡50。
江爷爷觉得有点贵了,就说不吃了。
老板娘随口接了一句:“爱吃就吃,不吃噎熊!”江爷爷很纳闷,就问同行的蚌埠地方BOSS:“‘噎熊’是什么意思?”地方BOSS不敢说,就说:“‘噎熊’是‘再见’的意思。
”几天后,江爷爷回京了,临行时,他对着车窗外的地方BOSS招手说:“噎熊!噎熊!...”5.好(读作轻声):也是个助词,没什么意思,相当于南方的“哈、撒”,比如“你别过来好”6.子(轻声):多用于名词结尾的助词,比如“洋柿子”,“地豆子”(后文有介绍)7.样(轻声):不太好解释,其中有“样子”的意思,又有句末助词的感觉,但又不完全是,只能举例说明,尽量理解“你看看你跟SB样!”二、动词:蚌埠话的绝对精髓,特有动词特别得多!1.kéi:非常country的一个字,MS现在只有乡下和家里的老人家会偶尔提及,但它却是蚌埠话的代表。
常用语词组“kéi饭”意思是:“吃饭”。
蚌埠人见面打招呼,特别是乡下的,最喜欢说的一句客套话就是:“你可kéi过饭了?”意思是:“你吃过饭了吗?”2.日摆(有不耐烦的感情):意思是“差遣”。
常用例句:“你别没事日摆我!”(如果有人照这样对你说,说明他对你很讨厌了)3.日厌人:就是“很讨厌,让人厌烦”,没有什么特别的,可以说小孩子,也可以用于对别人的不耐烦。
4.lōu:单个很难解释,但是却运用得很普遍。
比如“lōu头打”意思是:“往头上拍”,“lōu脸踢”意思是:“往脸上踢”,“lōu里拐”意思是“往里面拐弯”5.涛:这个很经典,意思就是用拳头打。
经典的例子“lōu脸涛!”6.迫(pǎi):用脚踹。
比如“迫门”7.乌、夯:用棍子打人。
比如“一棍子乌(夯)死他!”8.呼:I.扇巴掌,比如“别给我热急烧了,惹急了我直接lōu脸呼!”II.用水煮,比如“呼稀饭”,“呼排骨汤” 9.听(tìng):打人(蚌埠人把麻将术语活用到生活中- -|||)(PS:题外话,蚌埠不愧为匪城,光打人的专有词就这么多...)10.板:很经典的,意思是“丢”。
比如“把垃圾板到外面去”11.嚼古(jiáo gu):意思是“搅和,和稀泥”。
“这没你的事,你别嚼古好?”12.拉(lá)寡:聊天,这个在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听到。
“我听别的老师反映,俺们班后面几排的可是喜欢天天上课拉寡?”13.曩:“把(较小的)...****去(较大的)”。
“把针曩到这块布上”14.朗:原意用水冲洗。
“把杯子朗干净”。
多用于用于词组“朗嗓子”,意思是“清净一下自己的喉咙”。
“今天吃的都是荤菜,俺们最后点个青菜朗朗嗓子。
”15.kuǎi:用手挠(痒痒)。
“我滴孩来,这件衣服真刺挠人,我得要kuǎi kuai,难受死掉了!”16.轱歪:就是身体乱扭动。
“你看看你,把床轱歪成什么样子了?”17.缺:很难解释,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
两个人坐在一起,其中一个人总是乱动,让他很不舒服,他就会说:“你可能别跟蛆样轱歪来轱歪去的,我都缺死掉了...”18.导迟(dáo chi):摆弄,修理,解决问题。
这个次含有略微的贬义。
“你别个那导迟了,我回来拿到外面去修!”19.意外(wai):恶心(大多用于食物的口味比较腻,吃起来感觉不舒服)。
“这个肉你是怎么烧的?吃起来怎么这么意外人?”20.gone:经典!这个可不是go的过去分词哦~其实它的意思和go是一样的,就是“走”。
我一直怀疑是英国人剽窃了我们的方言... 经典例句(传说蚌埠话等级考试每年必有的)“我gone 家了!”意思是:“我回家了。
”21.拘:惧怕。
“有本事你叫人来砍我该?看看我个拘你!”22.坎:器皿翻到。
“注意点,别把水瓶弄坎了,烫着你!”23.挖(vā):用手指甲把皮肤抓烂。
比如,小学生家长问道:“你的脸怎么搞滴?”小孩哭着回答:“被XX挖的!”24.和勒(le):指搅和,相对于“嚼古”而言,这个程度轻。
“你可能别来和勒我了?没看我忙着来吗?”25.洽:用脚跨过(水沟,或一些例如凳子之类的稍高的东西)26.欠:踮脚27.piǎn:炫耀。
“你piǎn什么piǎn该?不就是阿迪吗?”28.度:这个词很专业,专门用于田螺加工的。
刚买来的田螺很脏,不能吃,必须要用很多的水+几滴麻油浸泡,使田螺变得干净,这个过程就称作“度”29.拾闲:常和“不”连用,构成词组“不拾闲”,指人没有安静的时候,不停地进行某一项活动。
比如“天天都累死了,手不拾闲的!”30.左:包裹,隐藏,克制。
比如“他左不住了,把什么事情都交代了。
”31.晃拖:指找借口说谎。
比如“你又在那晃拖了,给我好好讲!”32.靠待(kāo dai):指明知某事不好做,或者有不好后果而交给别人做。
比如“上次你靠待我到办公室偷卷子的事情还没找你算账来,你又靠待我!”33.呲(cī):多指水喷出来。
比如“呲水枪”34.操(cào)话:这个词简直太棒了,朗朗上口!我现在在大学有时候还会冒出来,想想他们听不懂,就又改成了普通话的说法“惹事”三、名词(这个很多...)1.洋柿子:最经典的,就是西红柿2.豆juē子:豆角3.卯格子:硬币4.甜树节:很少有人说了,就是甘蔗5.地豆子:土豆,马铃薯6.乌白菜:不知道学名叫做什么,和大白菜挺像的,没有白菜那么大,叶子是皱皱的7.水焐子:热水袋8.juē:脚9.juē趾盖:脚趾甲10.yuē:药11.蟑猫子:蟑螂12.老矗:老鼠13.歪歪:好像也很少听到,蚌埠的特产----河蚌14.乌喽牛:田螺15.瘸子:作为蔬菜,就是指茄子16.高瓜:茭白17.大蚂虾:这个绝对是全国独树一帜的,就是小龙虾。
蚌埠有一条很有名的小吃街,半边人行道都是卖大蚂虾的,现在都叫那“蚂虾街”18.sēi:这个有点粗俗,意思是小便。
19.水吊子:烧水用的水壶20.仆仆新:这个MS只有乡下人和老人家会用,泛指一切膨化食品。
PS据我的猜测,这可能是long long ago时的一中膨化食品的品牌...21.猫猴子:蚌埠人心中的绝对神兽!所有的蚌埠小孩小时候都生活在它的阴影之下,传说是在晚上活动,专门吃小孩。
下面的对话绝对是经典对话,我敢保证你们小时候都有过!小P孩:“妈,我想出去玩?” 妈:“不行,外面太黑了。
” “不干,我就是要出去玩!5555555555...” “不管!外面有猫猴子,你回来被逮走了!” 说到这,小P孩不吱声了,老老实实睡觉。
22.老拐子:蚌埠儿童心中最可怕的人物!传说这个老拐子专门拐卖小孩,喜欢在白天活动。
他们的装扮非常统一----头裹白色毛巾,衣着破烂,身后背着蛇皮袋,手拿前端有2个钩钩的棍子(注意,一定要是2个钩钩的,多一个少一个都是老新,专门用来钩小孩的!),(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像捡破烂的呢?)口袋里经常装着糖,一旦小孩吃了他的糖,他就把你钩到蛇皮袋里去...大人们晚上喜欢拿猫猴子吓唬小孩,白天就是老拐子!(PS:看看我们的童年多悲惨,以只笼罩在白天老拐子,晚上猫猴子的阴影之下...)23.老马子:老太婆24.手巾捏子:都快被我遗忘了,手帕!25.屎掘子(我真的不想写的...):实在是太粗俗了,大便26.琉子:小孩玩的玻璃球27.老新:绝对经典!指假货28.哈(hǎ)不狼子:指不正宗的东西,有时和“老新”通用29.轱楞(leng)子:指车轮30.曹鱼:鲫鱼31.混子:草鱼32.科朗:骷髅四、形容词&副词(不得不承认,蚌埠话在这点比较欠缺,比较少)1.窗黄:指人的脸色黄得难看,病态的颜色2.蛆黑:多形容晚上很黑,什么都看不见,伸手不见五指3.歇:形容某种状态达到极致。
比如“你看看那个女的,长得真是歇丑的!”4.少(sào):形容人性急。
比如“你可能等一会该?你这人脾气怎么这么少该?”5.吡咯(bī luo):指一些人嘴巴比较啰嗦,在一边嘟嘟拉拉的,让人心烦(对长辈千万不能用!除非你找打...)比如“你个烦该人,嘴吡咯吡咯的...”6.勺叨(sáo dao):I.指人的嘴巴比较碎,让人生厌,有点贱(程度强于吡咯)。
比如“XXX 真勺叨,天天嘴不拾闲。
”II.指人多事(中性词),有客套的意思。
比如“来就来就是咯,还带这么多东西,你这不是勺叨吗?” 其它:还有更多丰富含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7.官的:太难解释了,打牌的时候倒是经常用到。
比如,你手里有一张3,上家出一张4,对于你来说就是官的,你打不住。
8.力了(liǎo)的:最常用,最经典,意思为必须的,肯定的,一定的。
比如“他这次考试可是不及格?” “那力了的,他要是及格就不和谐了!”9.老逼:就是普通话中的牛逼,但是我觉得这个有气势!10.叫挤:经典!字面上不是太好解释,有搞笑的意思,但又不全是。
意象更是不确定,有时是褒义,有时是中性,有时是贬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举几个例子:I.“嘴真叫鸡!”(大家暂时当作褒义吧...)II.“那只猴子真叫鸡!”(中性,形容猴子搞笑)II.“你别真我瞎叫鸡,信不信我找人干你!”(贬义,指一方惹毛了另一方)11.照气:常和“不”连用,构成词组“不照气”,(绝对经典!)意思是不行,没有实力,有时会省略“气”。
比如“别跟我叫鸡,你不照气!”12.拙(chuó):指人笨。
比如“你看看你拙的!手笨得跟脚样!”13.猴:指快乐的得意忘形。
比如“你看他猴的,不就是及格了吗?”14.渊:指看上去比较恶心的感觉。
原义:特指颜色搭配我协调,看上去恶心。
比如蚌埠的一句习语:“红配绿(正宗蚌埠人是读作“路”的),渊得哭...” 引申义:指人看上去比较恶心,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