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12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12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摘要:后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组织,也没有相关的宣言,只是后来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为了给他们这群曾忠实于印象主义又反叛于印象主义的画家一个统一的称呼才诞生了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他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丰富性和联系性,拓展了人民的审美领域更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可能,是现代绘画这曲交响乐绚丽的前奏。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特征影响19世纪的欧洲美术史,对法国似乎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

浪漫主义余韵尤存,现实主义尚在流行,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已接踵而至。

如同文学一样,19世纪欧洲美术同样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

在文学中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和某些“颓废”迹象。

从而使文艺复新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了质疑和否定,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

就这样,后印象主义绘画在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应运而生。

在后印象主义存在的20年里(1880——1990),产生了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这几位艺术大家,他们开启了20世纪绘画艺术的大门并深刻影响了现代艺术。

究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热衷主观表现与个性语言的探索。

在印象主义后期,曾是印象主义的发起者塞尚和参与者凡高、高更等一些青年艺术家,渐渐不满意印象派固有的表现方法,即单纯地模仿客观世界和醉心捕捉瞬间即逝的色与光,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的概念,重视作者的主观与个性,注意在作品中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与形式的表现力。

“‘绘画不意味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把自己的感觉译成特有的语言,给予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追求‘一种牢固的、经久的、博物馆的艺术,’”塞尚对后印象主义美术的观念如是说。

他还主张绘画应该摆脱文学化和情节性的存在状态,突出绘画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物象本身的美感,这无疑是对传统美术的精神表现和写实主义的自然法则的反叛与挣脱,它极大的加强了艺术家在感受客观物象和表现题材时的主观能动性和理念性。

相对于塞尚,“凡高和高更则更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

”高更在其日记中这样写到:“印象主义者一味地研究色彩,而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关注眼睛,而对思想和神秘核心则莫不关心,从而落到只是科学的境地。

”而对“思想的神秘核心”的表达则是高更的目标所在。

对于个性的探索,高更更注意寻求那种未手西方文明腐蚀的原始和纯真,因此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原始艺术的抽象性、神秘性和象征性因素。

凡高的艺术是心灵的真实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的表现我自己,”凡高是他这个时代中最热情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这个“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创作想象自由渴望的人,”用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让他的麦田、柏树、星星等,有如火焰升腾、颤动,震撼着观者的心灵。

二、注重创造。

这也是整个现代绘画发展历程中的显著特点之一。

后印象主义反对自文艺复兴以来因循守旧的表现方法,他们反对传统写实绘画的造型原则、表现形式、创作态度和创造方法,也厌恶印象派只注重捕捉瞬间即逝的色与光从而导致的单纯的客观模仿,他们以为“绘画不意味盲目地复制现实,”而主张主观能动的创造和个性的探索与发展。

观其发展历程,在形、色、结构创造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形体结构的重新构筑。

与印象主义者注重描绘转瞬即逝的视觉感受相反,塞尚试图实现一种新的坚实结构,并力求对所见的事物进行高度理性的综合。

如果说文艺复兴的画家总是把一副画中的各个实体表现为单独的整体,因而总是逐个部分单独完成,仿佛它本身就是完整的,那么塞尚的不同之处就是探索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期创造出一种坚固的完美的统一体。

例如:在他的《玩纸牌的人》中他并不关心人物的解剖结构、手的臂膀之间的联系,而是着眼于色调、体积的关系和以光色构图为基础的统一风格,他借助冷暖色交替推移的方式构成对象。

塞尚还注重构图设计的形式。

除了通过强调平面性深入的层次实现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从而统一构图之外,他还夸张各个棱角、各种曲线以及自然中形式给人的各种错觉。

因此,他把自然界中的各个物体都归纳或者说简化成某种基本的形状:立方体、锥体、圆柱体......这些在他的《圣维克多山》中有很妙的体现。

(二)对表面设计、色彩内涵及装饰性的重视。

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高更的作品当中。

高更受象征主义美学观念的影响,作品充满原始艺术的抽象性、神秘性和象征性因素,结合他精致的艺术趣味,平绘的构成形式,浓郁的装饰效果,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

在高更的代表作《雅各与天使的搏斗》中,画里面所有的形象都被大块的红色背景所衬托。

画中的这个红色块,它可以代表田野、也可以代表天空。

为了传达他在不列顿的人们身上所发现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及迷信色彩的纯朴与天真。

”其色彩的强烈对比,没有阴影的图象和深色的轮廓线又使画面充满节奏感和装饰效果。

他以简化的构图使空间平面化,让轮廓线变得粗重并加强色彩的浓度,让画面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所作的记录,而是一种对朴实、虔诚的宗教信仰的直接视觉象征。

三、画面空间的错位。

所谓“空间的错位”指的是视点的游移现象。

西方自文艺复兴确立的定点静态的观察方式,几乎成了一条千古不易的“定理”,从后印象主义开始才被完全打破,这种视点的移动有点像中国画散点透视,目光可以前后改变,左右游移,把在不同视点得到的视觉印象同时表现在一张画中。

显然,这种类似“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是对西方传统焦点透视的反叛和创新,是西方当时瞬息万变、动荡的社会的另一种形式的映射。

塞尚是一个用几何体和色彩以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创造自然的人。

在他的眼中,看不到自然界三维空间的真实存在,并以画中景物的上扬、错位和前移,完全打破了绘画数百年一贯制的统一的时空观念,“形成了依画面自身一单纯关系而完成的时间和空间的样式”,从而成就了他在现代艺术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静物苹果篮子》中画面上桌面的错位(即桌布两端的桌面不在一个平面上),使画面开始倾斜不再稳定,形与形之间出现了一种互相牵拉的结体感,传统的定点式的时空判断方法即刻失去了它的法力,取而带之的是强烈的移动、碰撞的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这种“散点透视”图式为后来立体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四、画面空间的前后挤压。

这一点是基于视觉感受上提出的。

在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中出现了物象的前顶现象。

他们虽然依然遵循空间近大远小的法则,但是却将显然是因为透视而缩小了的远处的物象硬拉到了前面来,深度明显缩短,前后景物具有了同等强度的呈现,色彩的明亮、造型的清晰别无二致。

《雅各与天使的搏斗》中,远处拧做一团的小小的雅各与天使像剪贴到近景人物的头上来一样。

造成这一视觉上远近难分的错觉的原因是背景(地面)这一大片既没有深浅变化又饱和无比近乎平涂的红色带来的。

然而,由于近大远小的常识给人造成的视觉上的恒常性反映,又试图把两个小人向远处推去,一来一去的矛盾顿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张力,使画面具有了一种硬性挤压而引起的膨胀。

凡高的《夜咖啡馆》、《星夜》亦是如此。

后印象主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他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丰富性与联系性,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更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可能,是现代绘画这曲交响乐的绚丽前奏。

20世纪美术思潮涌现,流派纷呈,但无一不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受到主要影响的有野兽派、立体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

野兽派是20世纪第一个现代艺术流派,与后印象主义有着直接的亲属关系。

他们主张“强调色彩的对比,突破形体的拘束,追求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个性的解放。

”这显然是对凡高、高更等的后印象主义艺术主张的直接继承,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走向了更上一层的极端:“认为绘画最重要的是色彩。

”用平面的造型经过对画面色彩的和谐配置,以及洗练的线条和纯净的色以使自己的绘画尽可能单纯,并力求“感情和个性的真正解放。

”在马蒂斯的《舞蹈》中,一片纯蓝与纯绿的背景上描绘的是五个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舞的裸体人物。

画家以极其简练的线条、夸张的形体、具有节奏的动态,单线平涂的色彩塑造出装饰味极浓的红色人体,正像马蒂斯所说的:“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纯洁、宁静、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的题材的艺术......”和野兽派所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大致相同,20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的表现主义继承了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主张:“绘画必须透露某种感情和体验,传达作者的内在信息,并具有内在的象征意义和装饰意味”。

造型的扭曲和夸张,色彩的强烈和主观,视觉上的冲击和粗放,并且主张向更深一层的精神和心理时空的挖掘与拓展,让其作品焕发出强烈的生命感召力。

当然,这一革命性的实践也是对19世纪末印象主义依然乐于对自然现实作忠实的“印象”描绘的一种“悖逆”。

在画家蒙克的代表作《生命之舞》中,整个画面的表达都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从这一点说后来的超现实主义也受到了与之相同的影响。

)画面对比强烈,画中几位女性象征着人生命中不忍承受但又难以逃避的衰变的命运;近乎平面的表现出一种由于人物大小不同而引起的空间暗示,又直接与观众的视觉感官产生强烈的碰撞,从而导致像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里充满前后挤压的视觉效应。

与上述相同的还有他的《呐喊》。

同样是表现性、生命与死亡,也许同为表现主义画家的克里姆特的观念要更乐观一些。

当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时,强烈的装饰效果首先让我们为之一震,紧接着便是像后印象主义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一种神秘忧郁而又虚幻的气息。

形体的极度夸张变形使之统一于近乎平涂的背景当中。

立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塞尚等人在绘画时空图式上的探索并且走得更远。

立体主义画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视点的错位,但已不仅仅是错位,而是随心所欲地改变视点和视点方向,并且打破人物形象一直比较完整的表现传统,将不同视点看到的人物影象与景物直接混同在一起,利用分解、形变、割裂等前所未有的手段,将感知的视觉片段按一定的视觉秩序重新组接安装。

这对于看惯了典雅高贵之美的惯常性视觉习惯无疑是一次视觉轰炸——西方艺术家终于摆脱模仿自然真实的藩篱,走向完全按画家的意愿,依画面自身结构需要进行无所顾及、自如安排的崭新时代。

西方美术以人性的解放而登上历史的舞台,后印象主义者继承了自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强调的人性解放,但作为美术的革新者,更主要的是他们摧生了个性自由、个性的真正解放。

他们采取对自身否定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并且做到了。

由此,后人称他们为现代美术的前奏并且称塞尚是现代绘画的奠基人并不为过而且是非常恰当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