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要真正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具备熟练的语言交际能力,必须对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消除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提高文化领悟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世界日趋全球化。

人类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生活,人们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商务贸易,还是社会活动,甚至私人交际的机会都比以前多起来,而语言架起了人们沟通的桥梁。

随着历史的沉积,社会的发展变迁,中西方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要真正掌握英语交际能力,必须要对英语语言文化有所了解。

如果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只注重形式,忽视文化差异,就会导致语言使用不当,甚至造成误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对文化差异的感悟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

1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感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给学习和使用英语带来的影响。

这些差异往往存在于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等,例如下几点。

1.1民俗差异.
在中国,由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人们非常重视亲属关系,重视辈分的长幼,对老人的称呼不能直呼其名,每一个亲属都有一个称呼。

而在英语中,兄弟、姐妹、表(堂)兄弟、表(堂)姐妹等称呼简单的归为brother,sister,cousin。

在我国熟人相见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像最常见的“吃了吗?”、“到哪去?”实际上我们对就针对句子的回答不感兴趣,仅仅是寒暄的一种方式。

而对西方人来说,见面就问这样的话,他们会感到很奇怪,要么他们感到这些句子涉及到个人的隐私而反感,要么他们会给与答复。

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更常用谈论天气。

如:“Nice day,jsn’t it?”、“Yes,marvelous.”不用表露自己的感情,也不谈论自己的私事,选择天气这个中性的话题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择。

1.3谦虚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对长辈和上司惟恐不尊,更不愿意过分表现自己,他们在接受赞扬时会推辞甚至自贬,而西方人会接受。

如:在中国,有人表扬你,“你的英语说的真好。

”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好、不好”或“很一般”。

在说英语的国家,对“Your English is perfect!”的回答却是“Thank You.”,如果你的回答是“Oh,no,my English ispoor.”会让对方莫名其妙。

1.4接受礼物
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往往推辞一番,而且不能当客人的面打开,以免显得不礼貌。

西方主人收到礼物时会当客人的面打开并称赞一番。

表示对客人的感谢。

常会说“Oh,how nice,thank you.”、“Oh,Ilike it,thank you.”等。

2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要消除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就要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楚意识到文化的差异,英语这种语言工具才能使用得当,更好的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

2.1依托教材,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中西方历史及社会发展史,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通过对本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学生更能理解和尊重他国的文化现象,减少对其一些文化现象的误解和偏见。

如:高职高专《英语》第三册(WesternHolidays}这一课讲述了圣诞节的起源和庆贺方式。

文章涉及到《圣经故事和与圣诞节有关的风俗习惯,如:基督教徒、圣诞礼物、感恩节等。

学生在学这一课时如果对西方文化了解少的话,会觉得文章苦涩难懂。

如果对圣经的故事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Jesus,Chirst,Chirsmas,Thanksgiving day的历史渊源,会体会西方人在这一天(fullofjoy andgaiety,loveandlaughter,hospitalityandgoodwild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与之比较,会发现他们的起源和庆贺方式的异同。

在了解和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与之相关的词汇和语言使用环境,最终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2.2鼓励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
成熟全面的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要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

除了在阅读技巧方面给学生指点外,还要合理选材,挑选优秀作品。

无论是小说、散文、剧本还是社会学,语言学方面的书都很好。

很多文学作品不仅生动的刻画出社会各个,各个阶层的人民的生活,而且语言生动丰富,通过阅读学生对文化的了解更全面,深刻,学生不仅能了解风土人情的差异,还能了解另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甚至价值观上的差异。

而且学生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学到了语言知识。

在以后使用英语中更能准确的选择语言形式。

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语言风趣幽默,其中有不少是他自己创造的,直到现在还在传说,引用。

而有些作品中常出现用颜色来形象的表达每一种含义。

如:in thered(负债),whitelie(善意的谎言),blue-eyedboy(特别得宠之人),green-eyed(嫉妒)等。

这些短语在文章中不难猜出他们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级价值观念的变化,很多语言不断派生出来,他们首先出现在报刊,电视广播里,有的还会成为流行语,如:on the ball(勤奋),walk on air(非常高兴),costan arm and leg(t~常昂贵)等,他们的字面含义和真正的含义相差甚远,但是在语言环境中就不难理解。

2.3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说出或写出中国式的英语,这是因为学生总是用母语思维,然后译成英语,母语的干扰造成了语言的误差。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语法结构和句型,加强词汇学习,否则学生张口或提笔时过多的考虑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与否,从而阻碍了连贯思维,甚至会减少学英语的兴趣。

其次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