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英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摘要:列举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以中英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讨论如何改善英语教学。
关键词:中英文化;英语教学;质疑;差异;语言对接
当前英语教学的状态是:英语教学在实际应用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应付试题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上,也没有在开启看世界的窗口、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兴趣上,更没有在开口说英语、读懂英语读物和用英语写作而产生的喜悦上。
当前英语教学的困境究竟是什么?
一、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英语不会说
低年级的学生英语课还容易开口,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开口,学的是“哑巴”英语。
2.英文不会写
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差,写不成句子,不是语法错误就是词汇错误。
平时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似乎用不上。
有的学校直到高三为应对高考才讲英语写作。
3.只学教科书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阅读能力普遍不行。
这是因为中学生英语信息的来源除了教科书没有别的。
英语学习仅局限于教科书。
4.过度重视词汇和语法
大多数英语课教学过度重视词汇和语法,很少听到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讲授,更不用说在授课中渗透英语的思维逻辑和中西方文化的对接。
二、对当前英语教学方法的质疑
1.增加词汇量是否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有效手段
英语教师普遍认同把增加词汇量当作阅读课教学的重点。
但是,词汇量增加了,是否能读懂相应难度的文章呢?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第一任就职演说中的一句话: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america that cannot be cured by what is right with america.这句话并没有生词,可是许多教师却不解其意。
这说明通过增加词汇量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未必有效。
2.讲究语法是否可以提高翻译和写作水平
有的中学教师认为,学生翻译句子时只要不出语法错误就可以了。
但不出语法错误比出语法错误还要糟糕。
例如,有的学生把“上街”译成“go to street”,把“困难群体”翻译成“the difficult group”,把“生存权利”翻译成“exictence rights”,把“学文化”翻译成“learn culture”等等。
英语写作是中国学生的短板。
“做可爱的新疆人”被写成“be lovely xinjiang people”;“欢迎你再来”,英文被标示为“welcome you to come back again”;“九眼泉公园”写成了“nine eyes spring park”。
出现上述问题,根子在于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本质上
完全不同,语言作为文化的媒介也完全不同。
当今英语教学问题,首先在于很多老师不自觉地把英语单词和汉语词汇对应起来。
其次是学生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汉语词义,在应用过程中,想当然地用汉语语法把词类混淆,堆砌成中国式英语。
三、解决当前英语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汉语和英语是各自平行发展的语言,相互之间在语法上、词汇上基本没有对应性。
我们如何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跨接”?
1.实现语言比较
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把英语与汉语进行比较,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然后,潜移默化地用于教学。
一是文化的比较。
历史上地中海国家在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频繁,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英语中的一些短语表达,比如:achilles’heel(致命弱点),cross the rubicon(破釜沉舟),the sword of damocles (危险临头)等,对于不熟悉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东方人来说在阅读中遇到这样的词语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还有许多英语国家特有的文化典故,如bring coals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the buck stops here(责无旁贷),rob peter to pay paul(拆东墙,补西墙),apple- polish(拍马屁),talk turkey(有话直说),have an ax to grind(别有用心),red tape(官僚作风)等,如不晓典故单从词面上来读是不解其意的。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妨讲一些这样的典故,内容生动,提高兴趣。
二是语言思维的比较。
英语更讲逻辑,如:词义逻辑、语义逻辑和语法逻辑,话语的
意思往往藏在逻辑推理或不言而喻之中。
汉语则往往要一句一句描述得明白无误,意尽为止。
本文提到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那句名言便是证明。
英语的动词强调行为为“主体”(主格)或“受于”(宾格),被动态的使用比汉语要多。
学生很少能熟练运用英语的被动态,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把被动态背后的东西挖掘出来。
三是社会生活的比较。
中国不仅在文化上与西方国家不同,在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方面也完全不同。
比如,美国只有联邦政府。
州政府和县(市)政府三级。
而中国有中央,省,地(市),县,镇(乡、区、街道),村委会,再加上名目繁多的办公室,如:“文明办”“打假办”“爱卫会”“计生办”“纠风办”等等,这些名词要用英语表达实属不易。
2.调整教学重点
英语课教学的重点应包括以下几点:
(1)用简单的单词组合出的各种生动的短语和习惯表达。
运用如上述一类文化典故。
这些短语、谚语单词简单,不会超出1500
个词汇范围,但组合起来所表达的意思却生动达意,好学易记。
(2)英语课上应尽量多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习俗等人文知识。
每次课前可讲一些英语词语小故事。
(3)适当进行语言表达的比较。
如:你要点什么?(what can i do for you ?),你说什么(parden me),禁止进入草地(keep off the grass),商品售出,概不退换(all sales are final),自动投币,恕不找零(please tender extract fare)等等,从而让学生自己去琢磨两种语言表达不一样的地方。
(4)多让孩子开口,用短语和习惯用法说地道的英语。
多让孩子们动笔写,写的过程也是记忆和培养语感的过程。
3.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必须知道应适时而讲哪些内容,英语教师必须通晓英语语法,适当渗进语法;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词汇修养,主要是对词汇的感悟。
所掌握的词汇不应该是静态的词汇表,而应该是动态的语言构建材料;教师应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和对英语国家人们思维方式和科技知识有一定了解。
相当一部分高中生阅读课外读物有困难,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背景知识和科技知识。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