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埋暗挖法风险评估(完整摘要版)

浅埋暗挖法风险评估(完整摘要版)

轨道交通大断面地下暗挖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XXX1 XXX21.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2.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摘要: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地铁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由于地铁工程所处地层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其工程施工风险较大。

本文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君峰路站为例,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打分法的综合集成风险评估法,对车站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暗挖工程;层次分析法;风险分析;风险控制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metro construction has ushered in a period of fast development.As the complexity of it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here are many unforeseen factors which greatly increase risks of construction ingIntegrat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and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this paper, takingJunfenglu Station in Qingdao Metro Project (Line 3) as an example,analyzes all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process,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risk control methods against major risks.Keyword:Excavation engineer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risk analysis;risk control1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

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日益增大,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系统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

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地下空间与上部空间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交通系统改造最有效的途径。

地铁的建设将是我国21世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

地铁隧道一般都处于城市中心交通繁忙、环境复杂的地段,具有其独特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地铁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竣工运营每个阶段的风险都会引起巨大的损失。

为规范地铁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风险,减少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对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以控制、规避各种风险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君峰路站为例,简单介绍地铁隧道建设中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并详细分析本站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并针对其重大风险源给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

2 工程概况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君峰路站位于京口路与君峰路的交汇处,沿京口路一字型布置,西北-东南走向。

车站两端地形东高西低,沿线建筑多为多层建筑,站址范围内地质条件较好,岩面较高。

京口路南侧有埋深 4.075m的6孔电信管,埋深4.875m的 300mm污水管,埋深4.57m的800mm 雨水管,其余管线埋深较浅。

车站地貌为侵蚀堆积一级阶地、剥蚀堆积缓坡。

第四系不发育,局部可见基岩裸露。

地貌成因类型为剥蚀残丘,围岩级别III~IV级,场区内表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素填土,下伏燕山晚期粗粒花岗岩,局部穿插有煌斑岩等脉岩。

场区的地下水主要为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采用马蹄形单拱双层复合式衬砌断面;共设4个出入口通道,除敞口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段均采用暗挖法施工;设置3组风亭,2号风井作为暗挖车站施工竖井,对应风道作为施工通道。

2号风井为矩形断面,采用台阶法施工。

风井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台阶法施工风道。

隧道主洞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采用复合衬砌结构形式。

3风险评估本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打分法的综合集成风险评估法。

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

首先它通过一定数量的专家对层次分析法模型中底层风险因素发生可能性以及发生后后果非效用值进行评分,再结合层次分析法中各层次风险权重的计算,计算出各层次风险的风险系数,作为衡量风险因素风险水平的最终指标,进而根据风险等级的评定标准来判断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3.1 风险评估模型地铁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模型的确定是在工程项目风险源列表完成之后,对各底层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整理而成的一个树状模型。

以本车站为例,通过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对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各风险因素包括暗挖车站施工风险(进洞、暗挖工法、爆破开挖、初支、二衬、附属结构施工等)、周围环境风险、地质及自然风险等,形成风险评估模型。

3.2 风险等级标准在得到风险评估模型后,组织专家对各底层风险因素进行打分。

本文以青岛地铁工程风险分级标准为打分基本参照标准,包括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风险损失等级标准,分别如表1、表2:表1 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表2 风险损失等级标准3.3风险评估矩阵根据《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建立基于R=P×C 的风险评估矩阵以及相应的风险接受准则,其中R 为风险分,P 为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C 为风险因素发生后后果。

风险评估矩阵如表3,风险接受准则如表4:表3风险评估矩阵表4风险接受准则3.4 风险评估成果将君峰路车站各层次风险判断矩阵得出的总风险分归纳,得出君峰路车站风险评估成果表5风险评估成果据分析评估成果表所示,君峰路车站总施工风险为三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一些较大的风险源进行必要的控制。

本暗挖车站重大风险点包括:钻爆开挖、初期支护、暗挖工法转换、断层破碎带、道路及地下管线等。

4 风险控制措施对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事件,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

针对本暗挖车站的重大风险源,分别采取以下控制措施:4.1钻爆开挖在车站内围岩等级变化区段内,控制好爆破参数是保证区间施工及周围环境影响的关键。

另一方面制约钻眼爆破速度,将直接影响循环速度而导致工期压力。

⑴采用减振开挖方案,掏槽位置的选择尽量位于底部,以加大掏槽爆源距地表被保护建(构)筑物的距离,以减小振动。

掘进炮眼采用少装药弱爆破,周边光爆孔按设计间距布置,采用间隔装药结构,且装药量小于爆破振动的允许值。

⑵控制同段最大装药量,并及时调整钻爆参数以指导后续钻爆施工。

⑶在选用爆破器材时尽可能地选用爆破效果好,对建筑、管线、地面影响小的。

⑷配套器材,本工程起爆雷管拟采用国产Ⅱ系列15段非电毫秒雷管;掏槽眼、掘进眼选用乳化炸药,周边眼选用光爆炸药。

⑸爆破时掏槽眼和周边眼的布置是爆破施工的关键。

⑹爆破网路采用孔内微差非电起爆,用簇联法联接,导爆管一般跳段使用,使段间隔时间不小于50ms,避免振速峰值地振波相叠加而加大爆破振动。

为确保钻爆施工所产生爆破振动速度在允许值内,施工期间,尤其是钻爆初期,每炮必须进行爆破振速量测,以便及时调整钻爆参数,减轻振动,确保地面建筑物安全。

4.2 初期支护保护措施对于初期支护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⑴在围岩软弱带,开挖面完成后,分部开挖每一部分土体后都要及时检查围岩面和初喷砼,及时施作锚杆。

严格控制初喷混凝土工艺参数,锚杆施作质量。

⑵锚杆原材料规格、长度、直径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杆体不能有油污或其它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缺陷。

锚杆孔位、孔深及布置形式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配合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做,确保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⑶现场施工中应加强质检和监理力度,及时施作该部分的初期支护。

⑷钢架支护钢材应按施工图中标明的采用。

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⑸严格控制钢拱架的中线及标高尺寸,钢拱架与岩面间安设鞍形混凝土垫块,确保岩面与钢架密贴、牢固、稳固。

⑹初期支护施工时严格控制砂石质量和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

⑺需注浆的钻孔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法和材料,全部用浆液充填。

浆液配合所使用的外加剂、拌和方法、注浆压力、设备和注浆方法都应按照设计要求实施。

⑻喷射混凝土前,认真检查隧道断面尺寸,对欠挖部分及所有开裂、破碎、崩解的破损岩石进行清理和处理,清除浮石和墙角虚渣,以保证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从而提高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力及抗渗能力。

⑼在初期支护形成“闭合”结构前,为减少初期支护下沉量,每个台阶安装钢拱架时,在其基底设一块“托板”,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下沉量。

4.3 断层破碎带保护措施对于断层破碎带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⑴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提前掌握围岩特性。

⑵隧道施工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块封闭、勤量测”的技术要求,预支护、预加固一段,开挖一段;开挖一段、支护一段;支护一段,形成封闭环一段。

⑶初期支护早封闭、早成环,在对地上建筑物有影响地段,可根据地质情况及监测信息适当加密初期支护钢格栅。

及时进行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

⑷利用“超前钻孔”等手段探明断层地带的情况,隧道施工时须进行施工地质预报,采用超前水平钻孔等方法,地质预报勘察时,加强声波与电阻率探测相结合用于围岩分级、对隧道围岩进行细化分级,对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和断层情况有较详细的预报。

⑸加强超前注浆等预加固措施,改良地层: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确定施工方案⑹适当缩短循环进尺、加强支护。

衬砌紧跟开挖面、尽早封闭。

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架、网喷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

⑺软弱破碎富水地段,当围岩变形量测趋于稳定时,仰拱填充超前,衬砌适度紧跟、施工缝、沉降缝作特殊处理。

当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拆模。

⑻加强围岩量测,发现围岩变形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包括按设计进行永久性混凝土衬砌支护、增加衬砌混凝土厚度、提高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⑼将回填注浆作为暗挖施工的必需工序加以控制,施工过程及时采用扩散性好的浆液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二衬背后回填注浆,做到及时、饱满充填,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⑽施工过程严格按照信息化进行组织管理,对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进行严密监测,对所有受影响的建筑物进行布点监测,对楼房应增加倾斜监测,特殊地段应加强量测频率并及时分析反馈监测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