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白雪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探究大自然的实践中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欣赏影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雪景图。

二、确定研究主题影片欣赏完了之后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自己在纸上写出他们发现了什么以及他们的疑问。

有了疑问,当然就要解答,要如何来解答这些疑问,就需要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之前应该先制定一个研究方案,有了方案,我们的探究活动才会更有序、更有效。

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的一个研究方案:首先是主题的名称,根据课文内容我确定了两个研究主题:1、观察雪花的形状。

2、白雪与我们的生活。

其次是小组成员和分工,对同一个主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组进行分工合作。

第二课时观察雪花的形状研究“观察雪花的形状”这个主题主要是靠观察,当下雪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雪花的形状进行观察,当然下雪来不是说来就来的,我们可以事先在书籍资料或是互联网上查找查找,间接地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答案,老师从网上找来的雪花形状有几种:从这么多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出雪花的形状基本上都是六边形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漂亮极了,我相信大家都非常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么美丽的雪花吧,机会肯定是有的,观察也是要讲方法的,我们在观察雪花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主要的观察方法有三个: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观察方法。

2、特征观察法,就是对某一种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比如,观察雪花的形状时你会发现雪花的形状真的很多,而且各有各的特点。

3、全面观察法。

就是对某一现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全方位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你观察到的雪花都有哪些形状?认真地记录下来。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最好能把你观察到的雪花的形状画出来,这样更加形象直观,如果能配上言简意赅的语言,那就更好了,在这里老师画了几片雪花供同学们欣赏,但是没有配上合适的优美的词语,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的忙,给他们取个优美动听的名字。

在这里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个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自己主动去学习,有个愉快的学习过程,效果才是最好的。

第二个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课时白雪与我们的生活一、问题导入:看到这些美丽的雪花,你是不是想要了解关于雪花的更多知识。

雪花的形状千变万化,它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白雪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在这里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探究:1、“瑞雪兆丰年”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2、白雪覆盖在田野上,植被会不会被冻死?3、下雪天,有什么防滑的小窍门?4、听说下雪对小麦过冬很有益,为什么?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写下来一起进行探究。

比如说:为什么化雪天比下雪天冷?二、制作资料卡:我们在观察白雪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时要养成随处看、随处想、随处问、随处记的“四随”习惯。

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多种方法,可以查找书籍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网上进行查找,还可以采访你周围的大人们,通过查找资料和采访,你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我们可以把我们植被会不会被冻死?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也就是研究的方法,对这个问题答案,我们可以采用资料查找法,也可以采访别人,要是有机会还可实地观察。

通过研究将你得到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格子里。

其他的以此类推。

三、总结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特意制作了这样一个片段,希望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让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研究神奇的大自然,了解美丽的白雪,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第二单元神奇的泡泡教学目标:1、了解在肥皂水里分别加上不同的可溶性溶剂,吹出的泡泡有什么变化。

2、学会小组分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激励学生从小具有探索精神,学科学、爱科学。

重点、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激发探索兴趣是本节课的学习宗旨。

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查阅资料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积极参与、与人合作的能力等,使学生在玩中长知识,锻炼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放录像.1.春游时,同学们玩的兴高采烈,老师还特意拍了一段录像,想看吗?2.播放录像:找找你自己。

(学生在草地做游戏,吹泡泡。

)看你们玩得多开心啊!晶莹透明的泡泡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更加五彩缤纷。

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是怎样吹出泡泡的呢?(肥皂加温水;洗衣粉加温水)真聪明,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查阅资料。

)3.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用这些混合液就可以吹出泡泡呢?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它身上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有趣的肥皂泡”的研究活动吧。

(贴课题)读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播放在室外为学生拍摄的吹泡泡的录像,同时让学生用买来的皂液在教室里吹泡泡。

情境相融,看着录像中自己吹泡泡的样子,置身于周围五彩缤纷的泡泡中,学生的情绪会非常高昂。

这时,在教师的引导谈话下,学生自然很想知道吹泡泡的液体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产生自己亲手做一做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到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步入“乐学”的境界。

二、想一想,查一查,说一说。

1.师引导提问: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肥皂泡泡是怎样形成的呢?你们查到了吗?2.谁来说说肥皂泡泡是如何形成的?并说明是在哪里查阅到的。

(阅读课外书籍;上图书馆查找;上网;平日摘抄;询问家人)(学生评价:如向他学习怎样查找细料。

)3.老师:你们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获取知识,真让老师佩服。

看,动脑筋爷爷也来夸奖你们了,并且,它还要请你们欣赏动画片呢!想看吗?4.课件演示。

动脑筋爷爷:“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不仅亲自动手试验,吹出美丽晶莹的泡泡,而且积极查阅资料,想知道肥皂泡泡是怎样形成的,真是爱动脑筋、爱学习的好孩子。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5.课件:肥皂水在水里溶解后,它的分子还是紧紧的手拉着手,而且它们的手还能伸长。

当空气吹进时,肥皂水形成一层非常结实的膜,能吹成肥皂泡泡。

如果用环蘸肥皂水,环上会形成一个闪耀的水层,轻轻吹,水层逐渐伸张,直到成为充满空气的泡泡儿脱离环。

6.师:噢,有趣的泡泡原来是这样形成的。

你还查阅到哪些有关肥皂泡的资料,来说一说,好吗?(肥皂泡为什么先升后落;加糖;加醋;)第二课时一、动手做试验。

真有意思!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看看还会发生那些有趣的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各种可溶性溶剂,各种资料, 请大家分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并注意记录试验现象及结果。

希望大家积极动脑,大胆创新,尝试,如果你有任何发现,都可以做好记录。

(发表,填表。

)同时,请5位小评委在活动后公证评选出积极探索研究的最佳小组,颁发奖杯。

二、分小组交流试验结果,进行活动评价。

(一)交流试验结果。

第一组:1.一学生说明,演示。

(洗衣粉加水;加糖;加水粉颜料)2.讨论,查阅资料,为什么加糖后吹出的肥皂泡会变大?3.课件演示。

(肥皂水加糖后,水分子之间的粘性加大,结成的膜更加结实,水分子之间不易折裂,所以会吹出更大的肥皂泡。

)第二组:学生说明,演示。

(洗衣粉加水;加盐;加碱)第三组:1)学生说明,演示。

(洗衣粉加水;加醋;2)讨论,查阅资料:为什么加醋后吹出的肥皂泡会变小?3)课件演示。

(肥皂水加醋后使水分子之间的粘性稍微减弱,结成的膜易断裂,所以吹出的肥皂泡数量多而且较小。

)第四组:学生说明演示。

(洗衣粉加水;洗洁净加水)(二)从多方面谈活动过程体验及活动评价。

如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如查阅资料,动手试验,思考。

学习了哪位同学的经验,互助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探究学习。

自己的想法,体会:如学科学,爱科学。

可以用诗歌、短文、绘画、唱歌等形式表现。

【在小组交流后,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请学生畅所欲言,谈活动的心情、参与活动的体验、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动手操作能力,了解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大家的共同的精神财富。

】第三课时一、兴趣活动比赛。

1.颠泡泡。

各小组比赛。

泡泡大小不限,根据个人经验自己决定。

推选一名颠得最多的同学参加比赛。

2.看水吹的泡泡最大。

可以合作。

失败可以继续。

3.自由活动:看谁吹的花样多【在学习、了解知识后,进行兴趣比赛活动,看看谁吹的泡泡最大,谁颠泡泡的次数最多,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昂,掀起了课堂教学的又一轮高潮】第三单元人与自我·好习惯伴我成长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自己的学习习惯状况,知道良好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危害;2、能够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必要性。

3、提高用相关方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白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以及不良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

在实践上知道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及方法。

能够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践。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猜一猜。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

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

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

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

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习惯对人的影响是不是真的象谜面所说的那么重要呢?下面我们看看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二)课件: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习惯的看法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提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终生所学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那么,现在的我们,都已经养成了哪些习惯呢?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习惯。

(三)你说我说之一:我的习惯让学生说自己的习惯,并在黑板上副板书。

学生发言后进行简单的分类,分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总结良好的和不良的。

小结:在同学们所列举的习惯中,有的是生活习惯、有的是学习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