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粮集团品牌研究

中粮集团品牌研究

中粮集团品牌研究第一、中粮集团发展1.1中粮集团概况成立于1952年的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在地产、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也卓有成绩,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中粮集团(COFCO)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人类社会的繁荣。

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 0506)、中粮控股(HK 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3家内地上市公司。

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以及大悦城Shopping Mall、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中英人寿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等等,诸多品牌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塑造了中粮集团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

同时,中粮集团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引入国际资本市场监管与评价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

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中粮围绕于客户和社会需求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建立起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延伸至生物质能源发展、地产开发、酒店经营和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扩大与全球客户在农产品原料、粮油食品、番茄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乃至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持久地为客户提供价值,并以此回报股东和所有权益相关者。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集团不仅持续提升健全的经营治理结构、完善的财务结构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而且始终将人才作为集团现在和未来最核心的资源,发现和培育人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自然之源,重塑你我”,是中粮的基本特征:中粮倡导尊重自然规律,善用自然的力量,来塑造自身,塑造生活,让人在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生活得更美好,中粮的价值源泉正来自浩瀚时空和芸芸人类的呼应。

中粮将“诚信、团队、专业、创新”界定为自己的企业精神,体现了社会价值、企业价值、员工价值三者的统一。

诚信是中粮的品格,任何一种管理经营行为都以市场规则为指南,这是中粮的社会价值标准;团队是中粮在企业内部培育乐于沟通的开放型管理模式,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追求阳光、透明的文化,这是中粮的组织价值基点;专业是要求员工本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把每一件事、每一项任务做到最好,体现员工的价值所在;创新则要求用心思考,打破陈规,常葆蓬勃朝气和活力,这是中粮创造未来价值的保障。

秉承作为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中粮集团贯彻可持续发展指针,在农业发展、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地区发展、社区建设、抗灾救困以及扶贫助学等方面一丝不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志存高远,服务众生,中粮与您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1.2中粮集团发展历史1952年9月中粮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在北京组建,主要经营粮食、油脂等大宗农产品以及食品的出口业务。

1953年1月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与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

1961年1月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与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发展中,公司先后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1965)、“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1998)、“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004)、“中粮集团有限公司”(2007)。

1978年10月中粮同美国施格兰公司签订洋酒寄售协议,将洋酒引入中国大陆市场。

1979年中粮以进口成品饮料在国内销售的形式,使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陆市场1983年中粮参股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成立,中粮进入葡萄酒生产领域。

1992年10月北京凯莱大酒店开业,中粮进入酒店经营领域。

1992年以来在历年中国最大500家进出口企业排名中,中粮一直名列前茅。

1993年中粮先后收购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食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食品”,后更名为“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鹏利国际”)。

1994年以来中粮连续入选《财富》全球企业500强。

1996年9月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期货经纪公司行列。

1998年底中粮被列为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理的163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

1999年上半年中粮开始实施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

1999年底中粮被列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

2000年9月中粮与台湾大成集团、美国ADM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组建“中华食物网()”。

2001年1月中粮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联合发布重组公告。

2002年9月中粮在北京举行活动,纪念公司50年华诞。

2003年1月由中粮和英国商联保险有限公司(AVIVA)合资组建的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广州开业。

2003年1月中粮及其下属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被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部门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3年8月中粮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鹏利国际”成功“私有化”,以每股0.74港元的价格购回1.34亿港元的资产,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出贡献。

2004年2月由中粮与美国怡安保险集团(AON)合资成立的首家合资保险经纪公司——中怡保险经纪公司在上海隆重开业。

2004年9月中粮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实行重组,重组后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成为中粮的全资二级子公司。

2004年11月亚洲最大、中国惟一的蒸谷米加工厂――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在江西进贤县投产。

2005年2月以“承先启后,创新中粮”主题的2005年中粮经理人年会在北京举行,中粮由此开始了整体战略和发展的大转型。

2005年4月中粮第一期高层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对中粮行业战略、地域战略、组织战略、财务战略、经理人标准及评价、业务单元竞争战略以及企业使命和愿景等进行了反思和研讨。

之后中粮提出了新的公司使命和愿景,制定了新的集团发展战略。

2005年6月中粮全面重组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9月中粮重组四方糖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11月中粮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华润酿酒和吉林燃料乙醇。

2005年11月中粮成为“深圳市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2006年4月,“深圳市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月中粮整体收购新疆塔原红花有限公司2006年3月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并入中粮,成为中粮全资子公司。

2006年4月中粮包装实业总部兼核心基地――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在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奠基和新厂投建仪式。

2006年8月中粮酒业(长城葡萄酒)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

2006年10月中粮集团正式启用以“天、地、人、阳光”为核心元素的立体彩色新标识,取代沿用13年的绿色标识。

2006年12月中粮集团受让丰原生化2亿股,并以20.74%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2007年3月中粮旗下的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中粮控股”,0606HK)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

2007年3月中俄两国领导人胡锦涛、普京出席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活动,并视察中粮集团中茶公司展位。

2007年4月中粮集团正式由“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4月中粮国际正式更名为“中国食品有限公司”。

2007年6月2007年中粮经理人年会在海南三亚举行。

提出“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推动内涵有机增长”、加快建设新中粮的发展思路。

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7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

中粮集团179.532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05名,连续第14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2007年8月香港恒指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中粮控股(HK:0606)将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消费品制造业类别)以及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成份股,成为上述指数的成份股,并于二零零七年九月十日(星期一)生效。

2007年8月《财富》杂志(中文版)公布了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行榜,中粮集团旗下的中国食品有限公司(HK:0506)以260.116亿元的年收入列总排名第54位和食品行业排名第1位。

2007年9月中粮南王山谷君顶酒庄隆重揭幕,这是继“长城”品牌之后,中粮进军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

2007年12月中粮20万吨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北海揭牌投产。

该项目是国家在广西规划建设100万吨非粮燃料乙醇试点项目,是落实国家车用乙醇汽油扩大推广使用工作,配合国家能源战略部署的重要项目。

2008年4月2日国资委正式批准中粮集团调整主业范围。

调整后的中粮主业内容为:食品及相关包装制品加工、制造及销售;粮油糖等农产品贸易、加工、期货、物流及相关服务;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土产、畜产品加工、制造及销售。

宁高宁:学术让商道痛并爱着宁高宁与中粮有这样一句话概括宁高宁说:“根在大陆,身在香港,眼观全球,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

”现任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宁高宁,以资本的力量换取巨大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国内产业整合的步伐。

此前,为了带领华润实现软着陆并转向实业发展,他坚持做着两件事:华润内部的重组和变革,中国内地市场的并购和扩张。

进入中粮以后,他重组中土畜、合并中谷、入主新疆屯河。

2006年,他宣布了中粮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除了生物制能源以外,中粮必须在粮食流通、粮油加工、品牌食品、地产酒店、金融投资、土畜产等5到8个行业建立行业领导地位。

2007年末的中粮集团,已拥有了多家上市公司,俨然形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中粮系”版图管理上,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历来,围绕着宁高宁带领的中粮,其“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模式及转型,几可谓绕不开的话题,但在这届论坛上,本刊却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个话题,并不由自主深入,反而还原了论坛的初衷之一。

在许多商界人士的心目中,学术研究的成果既是一种痛也是一种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