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3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品PPT课件
自然地理3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精品PPT课件
2、气压高低的判断
例:下图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等压面图,判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H(km)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①海陆风
白天海风
夜晚陆风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②山谷风
白天谷风
夜晚山风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概况
①成因: 地面冷热不均 ②特点: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③形成过程: 地面间的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
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1、概况
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面间的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 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冷却
1、概况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①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②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风的形成
3 2
风 向 与 等 压 线 平 行
受 个 力 作 用
高 空 大 气 中 的 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B
低压
受热
A
高压
冷却
C
2、气压高低的判断
低压
高压
低压
甲
乙
丙
丁
高压
低压
高压
B
A
C
比较甲丙乙>丙丁丁>四乙点>气甲压的高低。
2、气压高低的判断
气压大小比较: 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
压高; 不同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
高低往往与高空相反。
2、气压高低的判断
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LOGO
分层及特点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 大气
低纬:
高
高度 范围
17~18千米 中纬: 10~12千米 高纬:
从对流层顶 从平流层
到50~55千 顶到3000
米
千米
层 大 气
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
增加而递减。 •气温随高度
气温 •每上升100米,的增加而递 气温随高
特点 气温下降约 增。
度的增加
及成 因
③城市风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例1:下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 一种热力环流,叫做山谷风。回答: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 B.此时表示的是夜晚 C.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 D.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例2:如果下图的东西两侧表示山峰,中间表示山谷, 则能表示夜晚时等压面的是
什么是近地面大气(对流层)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辐射
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辐射
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的是什么? 大气逆辐射
2、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和较大尘埃 特点:无选择性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吸收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O3、CO2、水汽 特点:有选择性 O3吸收紫外线;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0.6℃。
•该层中的臭 先降低后
•地面是对流层 氧吸收太阳 升高。
大气的直接热源紫。外线。
分层及特点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 气
高
气流运 •对流运动
•大气密 •平流运动 度极小
层 大
动特点 •该层上冷下 •该层上热 •距地面
气
及成因 热
下冷
远,受到 引力小
•天气现象复
•出现极光;
杂多变。 •人类生存 •宇宙火箭、
分层及特点
例: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 (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 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 所在大气层 A.气温在-50-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1、概况
①能量来源: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热源是太阳辐射; 但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 ②意义: 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
气压梯度力
摩擦风力向斜交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北风半向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2、风的形成
在水在平水气平压气梯压度在梯力水度、平力(地(气和北转北压地半偏半梯转球向球度偏近力高力向地和空作力面摩)用共)擦下同力的作共风用同向下作的用风下向的风向
风向
(垂直于风向)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998
99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hPa)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
998 99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hPa)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与风向相反)
(垂直于风向)
大气的运动状态。
2、受热过程
反射
散射
大气的 削弱作用
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阳
指向宇宙空间
辐
大
射
气
大气吸收
太
辐 射
阳 辐
地面吸收
大 气
大 气 吸
射
指向地面
逆 辐
收
射
地面 大气的 保温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2、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受热过程
地转偏向力
(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近
风
地 面
受
向 与
大个等
气力压
中作线
的用斜
风
交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hPa)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2、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
大气逆辐射更强。
2、受热过程
例1:下列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2、受热过程
例2:2010年12月3日,北京被大雾笼罩,造成首都机 场多次航班延误。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 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 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 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与人类
•人类就生活 在对流层底
环境的天 然屏障;
人造卫星等 运行于此;
的关系 部,与人类 •利于高空 •电离层能反
关系最密切。 飞行。 射无线电波。
分层及特点
例: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 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 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