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生平

到68岁。这期间 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 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 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 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 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 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 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 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 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14
3、描写农村生活及闲适情趣。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5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9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 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0
注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 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指中国, 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 u。万兜 鍪:千军万马。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 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 字。
3
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 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 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 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 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 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 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 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 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 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16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 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 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 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17
三、辛弃疾词艺术成就
1、多种生动艺术形象的创造
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或奇伟英豪,或 狂放不羁,或慷慨悲凉。 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 州》);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摸鱼儿》
8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1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12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 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 博山。 3.层楼:高楼。 4.强说愁:没有愁而硬要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5.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 休。”[2] 6.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7.不识:不明白。 8.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9.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13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 赋。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 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 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 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 肠处。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 子》)。
18
2、雄豪壮阔的艺术境界与浓烈激越的主观情感
6
二、辛词思想内容
1、歌颂抗金,抒发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
7
2、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愤慨。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生平
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 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 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期, 青壮年时期和中晚年时期。下面接壤我们通过这 三个人生阶段来走近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 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2
一、生平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 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 与真正的英雄。 苏轼以后最伟大的词作 家,“苏辛”并称。宋 词在其手中达到了一个 崭新的高度。
4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 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 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 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 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 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 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 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 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 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