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pptx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pptx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11
其他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GB/T13816—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和代码》 六类(物理、化学、生物、生理、行为及其他)
——按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16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等等
——按《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七类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10
(3) 危险源与事故
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主体 和前提
事故发生的 条件
事故的严重程 度
事故出现的难易 程度和可能性大
小
共同 事 作用 故
发
生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 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 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两 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 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 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有毒物质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 腐蚀性物质
• 致病微生物
• 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 传染病媒介物
• 致害动物
• 致害植物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14
心理、生理性危害、危害因素
• 负荷超限
• 健康状况异常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 从事禁忌作业
• 指挥错误
• 心理异常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12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1、《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和代码》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4
对风险的意识
三. 对风险的意识
有HSE管理体系的公司
意识随时间的淡化可 能造成违反已设立的 规则及安全防护措施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时间
5
3.3 危险源(危害因素) 的概念
(1) 危险源(危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源
可能导致
人身伤害或疾病 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环
或以上之组合
危险因素 有害因素
对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管理是安全控 制的基本工作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6
(1) 危险源(危害因素)的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 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
危险因素
突发性和短时间作用的因素
多导致事故
险
源
有害因素 在一定时间内的慢性损害和积累作用
• 操作失误
• 辨识功能缺陷
• 监护失误
• 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 其他失误
• 其他行为性风险
和有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15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
• 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 • 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 • 触电 • 淹溺 • 灼烫 • 火灾 • 高处坠落 • 坍塌
2
二. 事故事件发生根源
不安全设备、设施、设计;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3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 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 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 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 (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自然环境; 管理缺陷: 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 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石油化工危害识别 与风险评价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1
一. 石油化工企业的特点
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要求十分严 格;
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 特点;
生产过程高温、高压、连续性;
生产装置大型化;
承包商、供应商现场作业。
生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8
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
第二类危险源 设备、工 具)的失效或
破坏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良环境条件
正常 状态
能量按人 们的意志 控制(无 事故)
异常状态
发
生
失效
事
故障
故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9
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人们 制造了各种机器设备,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 、转换和做功为人类服务,而这些设备设施又可以看成是限 制约束能量的工具。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 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 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多导致职业病
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的因素,有害因素强调在 一定时期内的慢性损害和累积作用。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2) 危险源(危害因素)分类方法(一) 两类危险源
危险物质(泄漏)
第一类危险源
能量(意外释放) 能量载体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事故发 生的物理本质。通常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 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13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 防护缺陷
• 电危害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噪声危害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振动危害
• 粉尘与气溶胶
• 电磁辐射
• 作业环境不良
• 运动物危害
• 信号缺陷
• 明火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风险•因素
• 易燃易爆性物质
• 自燃性物质
• 冒顶片帮 • 透水 • 放炮 • 瓦斯爆炸 • 火药爆炸 • 锅炉爆炸 • 容器爆炸 • 其它爆炸 • 中毒和窒息 • 其他伤害
风险识别与控制 共 78 页
16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 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 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