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ppt课件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ppt课件


(6)联系社会
学生 班主任 学生
学校
社会力量 社会环境 社会
一、是借助社会教育力量到学校来影响 学生;
二、是把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放到社会 上去接受积极影响;
三、是学校与社会合作,形成有组织地 来往,使其成为班级活动的一部分。
(7)服务学生
为学生服务是班主任的职责,也 是班主任的一项任务
生活服务 文化服务 学习服务
3、功能
3.个性化功能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他们增长个人阅历、 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在班级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 社会要求来促进学生社会化,只是一个“外烁”的过 程。
4.选择功能
班级的选择功能,指的是班级可以为学生在多元 价值观、多重社会角色及不同的职业结构等方面提供 多种参照和选择的可能性。
D、身心健康的教育; E、适应社会的教育,包括人际交 往的能力、 礼仪、对社会现象的 辨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F、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等。
(4)协调同事
班级活动Βιβλιοθήκη 授课对学生进行 智力开发,渗透 德育及其他教育
学生
班主任 科任教师
组织
教育目的协调
协调
活动上协调 协调各科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反馈
协调各科教师共同搞 好班级工作,增加各
•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规定,班主任在教导主任、副主任 的领导下,负责联系本班各科教员,指导学生 的生活和学习。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班主 任制的确立。
第二节 班主任的功能与任务 一、功能 二、任务
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主任在 班级教育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当代 学校教育中的班主任必须实行由管理者 角色向指导者角色的重心转移。
组织目标为导向,在班级课堂内外的正式、非正式的交往 和互动中形成的。
基本内容包括:传递一定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和价值 观念;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有关的技能、技巧;促 进学生习得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品行和 行为习惯,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环境和群体生活的能力;培 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意识,增进他们的群体意识和 亲社会情感。
班级活动内容广泛,又是教育培养学生不可缺 少的。班主任要认真思考,精心计划,周密组 织,切实领导这些活动,活动组织的好坏,对 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心理影响,班级的凝 聚力都十分重要。
活动能促进班级面貌发生变化,促进学生 成长,转化病态学生。活动的好坏是班主 任能否胜任工作的一个尺度。
指导班级活动要有极强的计划性,目的性。
2、历 史
▪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中规定,小学各学级设置本科正教员一人, 通过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 属之职务。这是我国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 1932年,到了民国时期,才规定中学实行级任 制。
• 1938年,又把中学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负 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称为级任导师,这 一角色相当于班主任。
班主任教育影响学生比其他教师责任更重 大。一是肩负着班级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培 养责任。二是可通过各种教育渠道,采取 多种教育方式,更直接广泛对学生施加教 育影响。三是能够有更长的时间教育影响 学生。
(3)教育影响学生
A、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包括学生 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态度; B、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包括道德 认识、道 德感情、道德意志、道德 行为的教育以及行为规范的养成; C、学习态度及方法的教育;
评价管理:包括学生的总体评价及单项评 价(如操行评定、学习评定、身体评定、 参加某项活动的评定、阶段性评定等)、 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等;
偶发事件的管理:包括学生中出现意外事 故,学生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等。
管理是教育,也是教育的基础,不能把班级管 理好就不能进一步开展教育活动。很多学校的 班级,因为管理跟不上,班主任忙于应付日常 矛盾,结果事半功倍,陷于没完没了的具体矛 盾问题中,学生也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班级 管理是个复杂 的工作,但也是有规律可循
生活服务 :学生在学校的吃饭、 住宿 ,他们的冷暖热、卫生状况、 吃住状况 ,学生的身体保健、生活 环境的卫生状况,甚至教室的光线、 空气的流通、座位的距离
文化服务:给学生介绍好书、 好文章、好电影 ;指点学生穿 衣、打扮、美化生活、提高文化 情趣;在教室中给学生提供更多 的报纸杂志、帮助学生参加校内 校外文化活动、请文化界人士对 学生做指导等等。
二、任 务
(1)管理班级 (2)指导班级活动 (3)教育影响学生(4)协调同事 (5)沟通家长 (6)联系社会 (7)服务学生
(1)管理班级
明确管理班级绝不是把学生看住,让他们听话, 守纪律,要明确其涵义。
实质:在班主任组织领导下,成为一个团结 向上,井然有序,运作正常的集体。班主任 的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工作,组织工作,通过 规章制度和发挥学生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 性,使班级按预期的目标运行。
第八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4学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2学时)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技能(2学时)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2学分,考核方式为考查,总分100分, 其中平时考勤占20%,课程作业占20%,讨论交 流占10%,期末考核占50%
广博的文 化知识与
技能: 多能一专
扎实的教育素 养:理论与实 践
高尚的 职业道德
良好的 心理品质
牢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老师 服务者
学生
成绩好
服务对象 成绩不好
被服务对象的起点、能 力、可接受性
第一章 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一节 班主任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班主任的功能与任务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理念
第一节 班主任的产生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 班级 班主任
一、班级授课制
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 期的教育家拉斯莫斯。
按照年龄阶段划分班级,始于15-16世纪西欧 一些国家的学寮
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捷克教育家夸美 纽斯。《大教学论》一书中
目前,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作 用,解决我国中小学长期存在的班级规模过大 的局面,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正在实行“小班 化”的教改实验。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教学安排
前言:
第一部分:班主任工作基本理论知识
第一章 班主任工作概述(5学时)
第一节 班主任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功能与任务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理念
第二章 班主任素质(6学时)
第一节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 班主任的道德素质 第三节 班主任的知识素质 第四节 班主任的能力素质 第五节 班主任教育机智
第一节 熟悉与了解学生的技能(2学时) 第二节 分类教育与转化后进生(2学时) 第三节 操行评定的技能(2学时)
第六章 青春期教育(2学时)
第一节 青春期教育及特点(1学时) 第二节 青春期教育的原则与技能(1学时)
第七章 班主任形成教育合力的技能(4学时)
第一节 同任课教师沟通的技能(2学时) 第二节 同学生家长沟通的技能(2学时)
5.保护功能
班级的保护功能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生活照顾、 卫生健康和人身安全诸方面。
三、班主任
1、概念 2、历史
1、概 念
是近、现代学校教育中随着班级授 课制的出现而产生和设置的一种工作岗 位的称谓。班主任是指学校中全面负责 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 工作的教师 。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 荣禄、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 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 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2、特 点
(1)相似性 即学生年龄相仿,文化程度相当,学
习目标一致; (2)组织纪律性
即学生进校以前已经规定的相应班级 规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
(3)目的性与计划性
即班级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以及有 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设的管理组织;
(4)教师主导性
即教师包括班主任在内,接受学校的委托, 代表学校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施 加教学影响,负责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责任。
学习服务 :如提供学习参考书, 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或家庭辅导, 帮助学生请科任教师补差等;升学、 择业以及学生遇到的学习上的其它 方面的特殊困难等。
服务与教育是分不开的,班主任做好对学生 的服务有利于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有益于对 学生的教育。从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到做 出为学生服务的工作,这是班主任不断提高 的过程,也是班主任认识不断成熟的过程。 只有把教育和服务结合起来,这才是班主任 服务任务的到位。单纯为学生做好事的那种 服务不是我们提倡的
第三章 班主任的工作原则与方法(3学时)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第二部分:班主任工作教育技能训练
第四章 组建班集体的技能(6学时)
第一节 班级与班集体(1学时) 第二节 班集体组建(2学时) 第三节 班级的日常管理(3学时)
第五章 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技能(6学时)
1、背景 2、概念
1、背 景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 是社会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 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 济和封建隔离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 式的结果。
班级授课制的确立 是以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的完 成为代表。
2、概 念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 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 并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 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组织指导活动要把握目的,内容,效果及 与 班级总教育计划的关系。游离于班级工 作计划之外,应时,应景的活动最好不搞 和少搞,班主任指导班级活动要有新鲜感, 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要及时反 馈和调节。
(3)教育影响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