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解剖重点及参考答案

局部解剖重点及参考答案

局部解剖复习大纲1.围绕坐骨大孔的结构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迹与骶棘韧带围成的孔。

其内走行的结构主要是梨状肌、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内的神经血管。

梨状肌上孔走行的结构由外向内: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走行的结构由外向内: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坐骨小孔是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与坐骨小切迹围成的孔。

2. 解剖学“鼻烟壶”的边界解剖学“鼻烟壶”:位于腕后区外侧部,当拇指充分后伸时明显。

其桡侧界为拇短伸肌健,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

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触及其搏动。

3.肱骨外科颈骨折伴三角肌瘫痪,损伤的神经三角区deltoid region:浅层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腋神经旋肱前、后a.分布;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该神经致“方肩”4.尺神经尺神经:于臂部内侧下行,经肱骨内上髁后尺N.沟,穿尺侧腕屈肌起始端入前臂,在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间;尺A.内侧下行。

在腕关节上方分背支和主干---浅、深支。

5.两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椎骨棘突平对第7胸椎棘突6.胸长神经支配的肌起自神经根,经臂丛后方进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伴随胸外侧动脉下降,支配前锯肌和乳房。

损伤此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体征7.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时最好采用的切口P213指端侧方纵行切开减压8.穿收肌腱裂孔的结构大收肌有一个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的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

有股动脉和股静脉通过此处孔延续为腘动脉和腘静脉)9.胫神经损伤导致瘫痪的肌群胫神经于蝈窝中间最浅,伴行蝈动、静脉经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至小腿,小腿上2/3部行走于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之间,于内踝后方穿屈肌支持带进入足底,支配小腿后侧屈肌群和足底感觉。

股骨髁上骨折及膝关节脱位易损伤胫神经,引起小腿后侧屈肌群及足底内在肌麻痹,出现足跖屈、内收、内翻,足趾跖屈、外展和内收障碍,小腿后侧、足背外侧、跟外侧和足底感觉障碍。

10.腋窝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11.肾位置:脊柱旁,左T11-L2下缘,右T12-L3上缘,肾门约平L1。

毗邻:后上1/3膈、肋膈隐窝,下2/3腰大、腰方、腹横肌,第12肋斜过右肾上部、左肾中部;右前邻肝、结肠右曲、十二指肠降部;左前邻胃底、脾、胰尾、空肠、结肠左曲。

上邻肾上腺。

肾蒂:前→后,V A盂;上→下,A V盂。

左长右短。

肾段:上、上前、下前、下、后段。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门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renal region。

肾炎和肾盂肾炎时肾区可有扣击痛,称做:肾区扣击痛;病历记做:肾区扣击(+)12管理颜面的主要感觉神经13.上肢深筋膜形成的结构14.剑肋角两侧肋弓与剑胸结合围成的夹角,由左右剑肋角组成。

(左剑肋角为心包腔穿刺进针部位.针与腹壁呈30-40°)15.自腹腔干的分支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16大腿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17.中结肠动脉营养范围P122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向前偏右进入横结肠系膜内,在结肠右曲分为左、右支营养横结肠,末端分别与左右结肠动脉分支吻合18.腹前外侧壁的浅静脉19.肝的营养性血管肝固有动静脉20.胆囊结石多停留于何处十二指肠壁段21.没经过肝门(第一肝门)的结构22.臂丛后束发出的神经后束分支有(腋神经)、(桡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

23.腋鞘由颈深筋膜的椎前筋膜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臂丛及腋血管构成,亦称为颈腋管。

颈部椎前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腋鞘蔓延到腋腔内,形成腋腔脓肿。

24.在体表能摸到的神经25.胸锁乳突肌的作用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由副神经支配,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

两侧收缩使头后伸。

26 腓骨颈骨折易损伤的神经腓总N沿二头肌内侧向下外行,腓骨颈折易伤27 腹膜内位器官腹膜内位器官几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大。

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28 乳房外侧部的淋巴回流主要经何淋巴结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淋巴管→胸肌淋巴结→中央淋巴结→腋尖淋巴结29 经过膈肌中心腱的结构30 腹股沟浅环浅环:位于耻骨嵴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裂开形成31 输尿管行程:沿腰大肌前,左越髂总、右越髂外A V入盆终于膀胱底,分腹盆壁内三段。

血供:腹段内侧有肾、生殖腺、髂总A行走供血;盆段外侧有髂外、膀胱下A行走供血。

(行于子宫A后下)故腹段手术外侧安全,盆段内侧安全狭窄:起始、跨血管、膀胱壁。

32 股疝容易发生嵌顿现象的原因股疝的疝囊颈部狭窄,因其内缘为锐利的陷窝韧带。

股疝内容物进入股管时,几乎垂直向下。

但出卵圆窝后,又转向前,构成锐角,更增加了疝囊颈的相对狭窄,这种特殊的解剖因素是股疝易嵌顿的主要原因。

股疝形成的原因可能为妇女骨盆较宽,联合肌腱和陷窝韧带发育薄弱,以致造成股管上口宽大松弛有关,多次妊娠使腹腔压力增加也是形成股疝的诱因33 胸骨角平面对应的结勾胸骨角平:第二肋软骨,主动脉弓起始处,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第四胸椎椎体下缘34 直接发自腹腔干的分支腹腔干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35 仰卧时为盆腔以上腹膜腔的最低处肝肾隐窝36.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桡侧、前面上行至肘窝,在肘窝位于肘正中静脉桡侧,再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经三角胸大肌间沟,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头静脉收集手、前臂桡侧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头静脉在肘窝处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37 穿锁胸筋膜的结构38 肌腱(肩)袖肌腱袖又称肩袖,是在肩部的活动肩关节的重要肌肉。

与关节囊愈合,并相互连接形成一接近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称为肌腱袖。

加强肩关节的稳定。

39.正中神经:(C5、6、7、8和T1)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

40.大隐静脉大隐静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

41.肌腔隙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连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的髋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即为肌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临床意义:患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腔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可能刺激股神经产生相应的症状。

42出梨状肌下孔,入坐骨小孔的结构43.硬膜外麻醉时穿过的结构直路穿刺:皮肤,皮下结缔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侧路穿刺:皮肤、皮下结缔组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44腓骨颈骨折易损伤的神经:腓总神经45肘窝的结构排列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三角凹窝.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为旋前圆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窝内主要结构自外向内有肱二头肌腱. 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46.肌皮神经发自臂丛外侧束,向外下方走行斜穿喙肱肌,后于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沿途发支支配以上三肌。

在肘关节稍下方,部分纤维从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分布于前臂外侧份的皮肤,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肱骨上中段骨折时可导致该神经的损伤,表现为屈肘无力以及前臂外侧部分皮肤感觉的减弱47 胸长神经支配的肌起自神经根,经臂丛后方进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伴随胸外侧动脉下降,支配前锯肌和乳房。

损伤此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体征48.穿收肌裂孔的结构股动脉和股静脉49 腓深神经损伤的瘫痪肌群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肌群50.桡神经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

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并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二支,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

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为明显。

桡骨颈骨折时,也可损伤桡神经深支,其主要症状是伸腕能力弱和不能伸指51.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原因溃疡病大出血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的结果,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

大出血的溃疡一般位于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后壁。

胃小弯溃疡出血常来自胃右、左动脉的分支,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则多来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分支。

血管的侧壁破裂较之断端出血不易自行止血52.胸膜下界胸膜下界为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后方,左侧起自第6肋软骨中点处,两侧均向外下行,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近后正中线处平第12胸椎棘突。

右侧胸膜下界略高于左侧。

53.耻骨肌神经支配起点:耻骨梳止点:股骨小转子下方的耻骨线作用:屈髋、内收大腿神经支配:通常受股神经支配,有时还接受闭孔神经支配血供:旋股内侧动脉和闭孔动脉54.腹直肌鞘的形成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包裹腹直肌,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在脐下4-5cm以下,构成鞘后层的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的腱膜,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

从后方观察腹直肌鞘时,可见后层的游离下缘为凸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半环线)。

此线以下的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55 腹股沟区为前外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

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该区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

该区为腹壁薄弱区。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于这个区域的腹外疝,分为斜疝、直疝。

56 臀上神经的肌臀上神经(superior gluteal nerve)与臀上动、静脉伴行,由梨状肌上孔出盆腔,行于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继与臀上动脉深支伴行,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