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饮酒》《登幽州台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难点)3.积累诗词名句。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由于对现实不满,就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右拾遗,属唐朝时的小官,是咨询建议的官员。
左、右拾遗为从八品官职,微不足道,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监察科科长。
2.积累文言字词(1)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2)悠然..见南山(悠闲自得的样子)(3)而无车马喧.(吵闹的声音)(4)欲辨.已忘言(辨别,说明)(5)念天地之悠悠..(辽阔,遥远)(6)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3.划分节奏,朗读指导明确:(一)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合作探究(一)研读《饮酒》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作者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明确: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所以心远。
诗人远离官场,远离尘俗。
这四句诗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地瞥见。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明确: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不知返回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
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真”。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二)研读《登幽州台歌》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明确:时间角度。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明确:空间角度(天、地)。
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3.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明确:我看到了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四、板书设计饮酒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真意忘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登幽州台歌古人——来者:人生孤独之叹悠悠——怆然:生命短促之感五、课外拓展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
请大家任意列举一首,并简要赏析。
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雁门太守行》《天净沙秋思》【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难点)3.积累诗词名句。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渊明《饮酒》中的悠然自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另一位诗人,感受他浓浓的羁旅之情和放眼河山的宽阔胸襟。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先天元年(712)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因功授任洛阳尉。
曾往来于吴、楚间。
这首诗就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2)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
一生抑郁,27岁病逝。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3)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2.文学常识元曲:兴于元代,是继诗、词之后的又一古典诗歌体裁。
它也是配乐歌唱的诗,与词体相近,但又更明快自由。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
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又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秋思》是小令。
3.字音字形角.声(jiǎo)塞.上(sài)提携.(xié)4.积累文言字词(1)次.北固山下(临时驻扎,停留)(2)客路..青山外(旅途)(3)乡书..何处达(家信)(4)海日生残夜..(夜将尽之时)(5)黑云压城城欲摧.(毁坏)(6)半卷红旗临.易水(抵达)(7)断肠..人在天涯(伤心悲痛到极点)三、合作探究(一)研读《次北固山下》1.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明确:一条弯曲幽深的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的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宽阔,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2.把诗的颔联中的“阔”换成“失”好吗?为什么?明确:不好,“阔”表现出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的情景,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而“失”达不到这种效果。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明确:可从以下角度评析: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⑤太阳冲过黑夜迎来新的一天,春天到来迎来新的一年,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建立的。
4.《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二)研读《雁门太守行》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明确: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三)研读《天净沙秋思》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2.“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前四句是写景,末一句为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3.《天净沙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
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
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4.这首小令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
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营造出了凄冷悲寂的意境。
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四、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王湾首联:驰骋想象,旅途奔波颔联:视野开阔,画面壮观颈联:形容景物,蕴含哲理尾联:直接抒情,表明主旨雁门太守行首联: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以色示物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以声感人尾联: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天净沙秋思五、课外拓展请你把《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段散文。
示例: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