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化钠注射液500ml生产工艺规程

氯化钠注射液500ml生产工艺规程

技术标准本品为氯化钠的灭菌水溶液。

1 品名:氯化钠注射液2 剂型:大容量注射剂3 规格:500ml:4.5g4 代码:Y5015 处方:5·1基准处方氯化钠9.0 g注射用水至1000 ml5·2 标准生产量:29000000 ml/批所用原辅料及用量原辅料名称代码用量氯化钠Y102 26.1Kg针用活性炭F101 580g注射用水F108 至2900000 ml6 生产工艺及操作要求:6·1 配制(万级,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本工序包括称量、浓配、稀配等。

6·1·1 称量:在备料间根据指令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数量,与本公司检验报告单一致。

称量前校准天平、电子秤并检查是否在效期内。

按处方要求进行原辅料的称量,并填写称量记录。

剩余原辅料扎紧袋口,标明原辅料名称、批号、剩余量、使用人,放置于暂存架。

换品种清场时,将剩余料密封,贴上卡片,标明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日期,退回脱包间,返至仓库。

6·1·2 浓配:取规定量氯化钠在浓配间投入到放有适量注射用水(70~85℃)的SH-1浓配罐中,搅拌溶解,使成20%~22%(g/ml)的浓溶液,加入0.01%(g/ml,以稀配体积计)的针用活性炭,搅拌混匀,煮沸(100℃)15分钟,稍冷,内循环10分钟,用钛棒过滤器加压过滤,泵入稀配罐。

6·1·3 稀配:在稀配间向SH-Ⅰ稀配罐中加注射用水至全量的约80%,加0.01%(g/ml,以稀配体积计)的针用活性炭,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回流15分钟,测pH值(规定:5.0~6.0)、含量(0.880%~0.920%)(g/ml)符合规定后,降温至40~50℃,用钛棒过滤器和0.22μm的膜滤芯加压过滤,终端用0.22μm的膜滤芯过滤至灌装。

生产结束后,操作者做好清场卫生工作(按清场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

6·2 制袋灌封(万级下的百级,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用SRD4A 型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线操作。

6·2·1上膜将检验合格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放置到膜架上,由开卷架完成自动送膜工作。

6·2·2 印字设置印版(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核对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正确,开机进行试操作,检查打印的位置和清晰程度,确保准确无误。

印刷工位属于热转印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加压的办法使色带上的颜料与色带基材剥离,转于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的外表面,附着结合,从而在软袋的外面印上与药品有关的内容。

印字温度145~170℃,印字时间0.02秒,印字压力0.25-0.40MPa。

6·2·3 开膜和塑料输液容器接口的预热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经过设备上的开模器时,膜的一侧被打开;同时塑料输液容器接口从料盘经传送装置输送到接口预热器,预热温度120-140℃,预热时间约为1.1秒。

6·2·4 袋周边焊接和塑料输液接口焊接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经过焊接模具时,模具的上下两个部分对接,经加热加压,完成膜的周边焊接,热合温度125-145℃,热合时间约1.0秒;该工序热合的时间、压力、温度可调。

可根据情况调节操作参数,以便获得最佳的热合效果。

6·2·5 接口焊接和袋体冷却经预热的塑料输液接口被放入膜的开口侧,经加热加压,完成接口与膜的焊接,焊接温度135-150℃,压力为0.25-0.40MPa。

同时袋体进入冷却模具,冷却水进入冷却模具夹层。

6·2·6 接口冷却接口进入冷却模具,冷却水进入冷却模具夹层,冷却时间1.0秒。

6·2·7去除废边由机械手撕拉,去除废边。

6·2·8 软袋传送:已制成的空袋用一个机械夹具送入灌装设备的夹具中,被确认为坏袋的袋子将被自动剔除,落入坏袋收集盘中。

灌装前称量前四个袋重并记录,取平均值为单个袋重,并核对前四袋印字内容是否正确、清晰。

6·2·9 灌封:自动灌装,每袋500~510ml 。

待药液冷却到40-50℃时通过灌装系统灌装药液,由中心定位装置对灌装软管定中心,当灌装嘴到达最底极限位置时,对管的长度进行检查,并检查是否有口管存在。

如果出现错误信号,相应的灌装位将不执行灌装此袋。

该工位下移时,灌装嘴插入袋子的口管中,灌装阀即时打开,将药液灌入袋子中,达到灌装量时,质量流量计给出信号经控制系统将灌装阀关上,灌装头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向上运动,结束灌装。

灌装过程中质监员每30分钟抽查一次装量和可见异物并记录,每次抽查4袋,装量用称重方式检查。

生产结束后,操作者做好清场卫生工作(按清场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

6·2·10加盖聚丙烯输液容器拉环式密封盖由带有震荡盘和线性盖加料滑槽的料斗自动送入。

经真空装置被放置在袋的口管的顶部。

加热片在盖和口管之间移动,用于非接触式加热,同时,要进行排气,以便把袋中的剩余空气量降至适量。

灌装好的袋加压直到一个固定液位。

最后,加热片缩回,盖放置在口管上。

如果袋没有灌装,袋将不会封口加盖,无盖的袋将被剔除。

6·2·11出袋灌封药液后的袋子经主传送机构从口管固定夹中滑出,落在出袋轨道上,送入上袋工序。

6·3上袋将灌封药液后的袋子摆放在灭菌车上,平铺摆放整齐,车满后每车贴上灭菌指示带,注明品名、规格、批号并挂待灭菌标示卡。

生产结束后,做好清场和卫生工作,并做好记录。

6·4 灭菌:在灭菌岗灭菌操作者检查装车排列是否整齐,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压力是否符合规定,电开关、灭菌柜情况,按灭菌岗操作规程将小车推入柜内,关闭灭菌柜门, 用SG-35型水浴式灭菌柜操作。

灭菌条件:121℃,15分钟,压力0.22MPa,F0≥12。

待灭菌温度达到恒定后,操作人员每5分钟检查一次灭菌温度与压力,探头容器每批一换。

灭菌结束后按操作法开门,拉出已灭菌产品。

无菌取样每柜取30袋。

生产结束后,操作者做好清场卫生工作(按清场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

6·5 卸袋检漏:6·5·1 卸袋操作人员根据指示带上的内容,按批号、车号的顺序拉车,不得混批。

核对灭菌指示带效果和标示卡后,撕下灭菌指示带,贴在第一袋待灯检产品上,将待灯检产品送上输送轨道,输送到RJL检漏机上进行检漏。

生产结束后,操作者做好清场卫生工作(按清场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

6·5·2检漏调整压轮左右位置到检漏的合适位置并调整好压轮转速,进行检漏。

检漏合格的产品通过输送带送至灯检岗位进行灯检;不合格产品挑出并计数。

每班生产结束后将不合格品拉到车间外的垃圾箱按不合格品管理规程处理。

生产结束后做好清场和卫生工作(按清场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

6·6 灯检:在灯检操作间灯检操作工核对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灭菌指示带效果后,按灯检岗位操作规程在RDJ灯检机上进行逐袋目检。

先检查袋的周边焊接、焊口是否有破裂和渗漏、打印是否清晰,然后检查可见异物。

灯检合格产品用玻璃铅笔(红、黄、绿、蓝、白、黑色)划上个人色标后,送包装工序;不合格品按白点、白块、色块、纤维、漏气、其它等分类统计后送车间不合格品存放间。

每班生产结束后将灯检不合格品拉到车间外的垃圾箱按不合格品管理规程处理。

生产结束后做好清场和卫生工作(按清场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

6·7 包装:500ml/袋×20袋/箱在包装室操作工将用DXD450下走膜多功能枕式板块全自动包装机塑封好的产品放入箱内,并随时检查品名、批号内外是否相符,放入说明书、合格证后,用FX450半自动封箱机封箱。

取样每批随机抽取27袋。

零头产品要求两个相邻批号一个合箱,在外包装上加盖“M”印章,并注明全部批号。

包装结束后准确统计包材的领用数、使用数、残损数及剩余数,并做好记录。

残损包材按规定处理。

生产结束后,操作者做好清场卫生工作(按清场操作规程)。

6·8 2900000ml批生产量所用包装材料的名称、代码及数量7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及贮存注意事项7·1 物料、中间品和成品的质量标准情况7·2 物料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及贮存注意事项7·2·1 氯化钠代码:Y1027·2·1·1质量标准: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氯化钠”项下规定:[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鉴别] 应符合规定。

[检查] 酸碱度应符合规定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应符合规定碘化物应符合规定溴化物应符合规定硫酸盐应符合规定亚硝酸盐应符合规定磷酸盐应符合规定亚铁氰化物应符合规定铝盐应符合规定钡盐应符合规定钙盐应符合规定镁盐应符合规定钾盐应符合规定干燥失重不得过0.5%铁盐应符合规定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砷盐应符合规定[含量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NaCl不得少于99.5%。

7·2·1·2 贮藏:密封保存。

7·2·4 注射用水代码:F1087·2·4·1质量标准: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注射用水”项下规定:[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 pH值 5.0~7.0氨应符合规定硝酸盐应符合规定%亚硝酸盐应符合规定电导率应符合规定总有机碳应符合规定不挥发物应符合规定重金属应符合规定细菌内毒素每1ml含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微生物限度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00ml不得过10个7·2·4·2 贮存注意事项:70℃以上保温循环,贮存时间不超过12小时。

7·2·5 针用活性炭代码:F1017·2·5·1质量标准: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药用炭”项下规定:[性状] 本品为黑色粉末;无臭,无味;无砂性。

[鉴别] 应符合规定。

[检查] 酸碱度应符合规定氯化物应符合规定硫酸盐应符合规定未碳化物应符合规定酸中溶解物遗留残渣不得过10mg干燥失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0%炽灼残渣遗留残渣不得过3.0%铁盐应符合规定锌盐应符合规定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吸着力应符合规定7·2·5·2 贮藏:密封保存。

7·2·6 盐酸代码:F1027·2·6·1质量标准: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盐酸”项下规定:[性状] 本品为无色发烟澄清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呈强酸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