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感染ppt课件
4
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 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 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 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 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占85-90%的 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2、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 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 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 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 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 上升趋势。
3
流行病 学
1、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 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 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 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 途径进行传播。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 单增李氏菌的携带率为0.6-16%,有70% 的人可短期带菌,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其产品、30%以上的肉制品 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
7
潜伏期
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 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易感者突然发热,剧烈 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脑膜炎、 孕妇出现流产。
单增李氏菌的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它的致 病性与毒力机理如下:
1.寄生物介导的细胞内增生,使它附着及进 入肠细胞与巨噬细胞。
2.抗活化的巨噬细胞,单增李氏菌有细菌性 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 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
12
防控措施
1、李斯特菌通常存在于潮湿区域和辅助清 洗设备中,例如:地面、排水沟、洗涤池、 天花板、冷凝水、拖把、海绵、盐水冷冻 设备及剥皮机。因此,控制李斯特氏菌的 数量对减少深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是很有必 要的。
2、控制李斯特菌这类病原菌的最好方法是 降低交叉污染。使原料和成品操作分离, 保持区域干燥,以防细菌生长和减少微生 物扩散。
3、淋巴结感染者可突然发热、发冷、头 痛、咽痛、颈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 肿大、白细胞增高,并有程度不一的单 核细胞增多。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主要区别是:①利斯特氏菌感染者嗜 异性凝集试验阴性;②血或咽拭子培养 可分离到利斯特氏菌。
10
4、孕妇患李斯特氏菌病后可能表现为亚 临床型,亦可有急性发热而与流感相似, 有时又类似肾盂肾炎。病情多不严重,但 妊娠5个月后发病者,胎儿可能受严重影 响。
5.带菌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制品; 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 品;冰淇凌等。
6
发病机制
李斯特菌属细胞内寄生菌,不产内毒素,可产 生一种溶血性的外毒素。T细胞在清除本菌中 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使用免疫抑 制剂者较易感染。
细菌可直接累及胎盘、羊水和宫腔或胎儿,造 成死胎、早产或新生儿感染,感染部位常能分 离到细菌,以婴儿的胃肠道和肺部的细菌密度 最高,提示感染由吸入羊水而致,并非血源性。 兽医与实验室人员直接接触该菌可导致皮肤及 眼感染。细菌可在脑、脑膜及肺、肝、脾等脏 器形成播散性小脓肿或由巨噬细胞形成的粟粒 样肉芽肿。
李斯特菌感 染临 床观
察
1
基本概述
李斯特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名单核球增多 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 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李 斯特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属厚壁菌门, 取名自约瑟夫·李斯特。它主要以食物 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 体之一 。
5
特点
1、季节性特点:春季可发生,而发病 率在夏、秋季呈季节性增长。
2、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 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 鸟、野生动物、家禽。
3、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 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 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4.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 适应。
李斯特菌属中,仅有单核细胞增多性 李斯特菌,可引起人类的脑膜炎、败 血症、流产及新生儿感染等疾病,如 果免疫缺陷者发生李斯特菌感染,其 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达33%。
2
病原介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为短小的革兰阳性无 芽胞杆菌,陈旧培养物有时变为革兰阴性菌。 在脑脊液中常成对排列,易误认为肺炎球菌。 染色过度脱色易误认为流感杆菌。20~250C时 具运动性,370C运动消失。微需氧,营养条件 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血清平板 上生长良好,菌落周围有狭窄的溶血环。根据 菌体与鞭毛抗原不同可分为若干型,90%的临 床感染由Ia、Ib及Ⅳb型引起。
3.溶血素,即李斯特杆菌溶血素O,可以从 培养物上清液中获得,为SH活化的细胞溶素, 有 α和β两种,为毒力因子。
8
临床表现
1、生儿可在通过产道时或产后被
感染,产后1~3周发病,主要表现为拒食、
多哭、易激惹、高热、恶心、呕吐、嗜睡、
惊厥、囟门突出及脑膜刺激征。成人患者
常表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
昏迷,个别病人还可出现抽搐、偏瘫、脑
疝。白细胞增高以粒细胞为主,偶见单核
细胞增高。脑脊液改变与其他化脓性脑膜
炎相似。
9
2、胎儿经胎盘感染此菌后,可出现流产、 胎死宫内或生后数日的新生儿发生严重 播散性利斯特氏菌病;新生儿室中的暴 发流行表现为播散性内脏肉芽肿和脓肿 形成。患儿表现发热、呕吐、腹泻、呼 吸窘迫、紫绀、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抽 搐、肝脾肿大、出血性皮疹和化脓性结 膜炎等。
5、脑膜炎者多数同时有败血症存在,部 分病人可仅表现为败血症,其临床表现与 其他细菌引起者并无特殊之处。利斯特氏 菌还可引起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 腹膜炎及胆囊炎。接触病畜还可引起化脓 性皮肤感染或化脓性结膜炎。
11
治疗说明
多数抗菌药对李斯特菌具有抗菌作用,其 中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疗效最佳。红霉素、 利福平、复方SMZ-TMP、氟喹诺酮类、克 林霉素、万古霉素、氯霉四环素、头孢噻 吩等也有效,尚无耐药菌出现。治疗延误 及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或脑炎病人常导致治 疗失败。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合氨基糖苷 类对本菌常呈协同作用,败血症病人宜用 药2周以上,脑膜脑炎疗程3周以上,心内 膜炎4~6周,脑脓肿的疗程应超过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