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沟坑式稻田养鱼技术主编:林建光副主编:陈胜利周星振编写人员:林银康前言农函大永嘉县分校创办20年以来,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为我县农村培养了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农函大教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保证农函大培训质量,加快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农函大“实际、实用、实效”办学原则,邀请了县农函大辅导教师、高级工程师林银康同志编写了这本《无公害沟坑式稻田养鱼技术》。
我县是山区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据茗岙乡郑氏宗谱记载,早在唐朝僖宗年间,楠溪就已盛行稻田养鱼。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稻田养鱼作为打造“楠溪江绿色农业产业园”,打造省级绿色示范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提出“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打造省级田鱼大县”的目标,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强化服务,使稻田养鱼得到稳定、健康发展。
去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到82275亩,产量1693吨,与2007年相比,总产增加240吨,增16.52%,稻田养鱼已成为我县6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田鲤鱼成为渔业的主导品种。
去年,荣获全国“中国田鱼之乡”称号,永嘉稻田养鱼名闻全国。
《无公害沟坑式稻田养鱼技术》根据永嘉县实际情况,重点介绍稻鱼共生的生物学原理、稻田养鱼的意义、稻鱼工程建设、田鱼的人工繁育、苗种培育、苗种大田放养、饲养管理、冬闲田利用、稻田特种养殖和高产高效实例,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针对性强、通俗易懂。
本书主要用于农函大教学,也可作为乡镇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专业大户自学使用的参考书籍。
本书编写由于时间仓促,限于水平,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共同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函大永嘉县分校2009年7月目录第一章稻鱼共生的生物学原理第二章沟坑式稻田养鱼的好处第三章稻鱼工程建设一、沟坑式二、流水沟坑式三、鱼凼(坑)式四、垄稻沟鱼式第四章田鱼的人工繁殖一、亲鱼的选择和培育二、雌雄亲鱼的鉴别三、产卵前的准备四、催产五、孵化六、出苗七、防治鱼病第五章田鱼苗种培育一、苗种田的选择二、清田消毒三、田鱼苗培育四、鱼种培育第六章鱼苗鱼种放养一、稻田宜养鱼类选择二、放养时间三、放养规格与数量四、注意事项第七章饲养管理一、饲料投放二、稻田施肥三、稻田施农药四、鱼病防治五、日常管理第八章冬闲田养鱼第九章稻田特种养殖一、田螺养殖第十章稻田养鱼高产高效实例一、陈道兴稻田养鱼经验介绍二、做好传统养殖文章,提高田塘养鱼效益三、陈纪和稻田养鱼有新招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章稻鱼共生的生物学原理稻田养鱼是将种稻和养鱼结合在同一场所,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稻田从结构和功能上得到合理的改造,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最大的负载力,使稻鱼相辅相成,相德益彰,达到两者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和利害关系。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有氧气、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日光等,这些都是各种动、植物生活所必需的。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成分有水稻、鱼、杂草、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微生物(包括光合细菌)等。
在这些生物群落中,水稻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它大量地吸收光能、水分、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营养,借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然后通过能量的转换、运转和贮存,形成稻谷。
与此同时,田间大量的杂草、浮游生物及其他水生生物、光合细菌等,也同样进行着能量的转换、运转和贮存,不过它们不但不能提供有效的产品,而且还要与水稻争夺营养,占据地面空间和日光能。
为了使水稻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消除杂草,而清除杂草的结果,使土壤肥力下降,浪费了杂草所吸取的营养和日光能。
另外,大量的浮游生物、细菌及其他水生生物随着稻田排水而流失,一些水生昆虫羽化后飞出水面,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土壤肥分和日光能的损失。
而稻田养鱼之后,就可以把这些将要损失的物质充分利用起来,能起到截留的作用。
同时,鱼的摄食和活动,能疏松土壤,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打破土壤表面胶泥层的封固,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呼吸和发育,从而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
另一方面,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又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鱼类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碳源。
这样,就能动地发挥了鱼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促使各种物质就地循环,向稻、鱼两者都朝着有利的方向流动,能大大提高稻田的生产力。
稻田在养鱼和未养鱼情况下的物质能量转化见图1-1和图1-2。
图1-2图1-1第二章沟坑式稻田养鱼的好处沟坑式稻田养鱼是稻鱼工程式养鱼的一种模式;是池塘养鱼与普通稻田养鱼的有机结合。
由于沟坑所占的比例在10%左右,利用边际效应,稻谷不减产,鱼亩产30-50公斤,总的经济效益翻一番。
这种新技术符合国家粮食保护战略;符合生态养殖要求;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县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富民工程。
沟坑式稻田养鱼的好处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一般亩产田鱼30-40公斤,高的50公斤以上,稻谷亩产450-500公斤,如大若岩镇银泉村2008年推广沟坑养鱼面积430亩,平均亩产鱼40公斤,稻谷450公斤,其中高产田亩产田鱼69.38公斤,稻谷亩产500公斤,稻鱼亩效益1981.08元,而全县面上平均亩产田鱼仅20.58公斤,沟坑养鱼经济效益显著。
二、有利于处理稻鱼矛盾。
由于田内有沟坑工程,如遇到施化肥、施农药、防止草鱼吃稻以及鱼类转田时都可以先将鱼赶入鱼坑,就可解决这些诸多矛盾。
三、有利于抗台风防高温。
台风暴雨来临时容易发生逃鱼,这时可将鱼赶入鱼坑,然后在鱼坑四周围上网,或在鱼坑上用网或木板盖上压实,使鱼免受损失。
高温天气,如果单季稻刚插下,水温高到39℃,田鱼会烫死,稻田开挖鱼坑后由于坑内水温比大田低,再加坑上搭棚遮荫可防止死鱼现象发生。
四、有利鱼类自然繁殖、苗种培育。
繁殖季节,将鱼坑里的水质培好,放田鱼亲鱼,可以使亲鱼在鱼坑里自然繁殖,也可利用鱼坑进行苗种培育。
五、便于早放养迟收获。
捕大留小,既可为市场提供商品鱼,还可为翌年放养提供大规格鱼种。
六、省工省力。
一次性完成鱼坑、水泥田埂等工程后,以后几年只花少量整修工,劳力大大减轻,尤其是建造水泥田埂,颇受广大农户欢迎。
七、技术简单,容易推广。
田中种稻,水中养鱼,田埂上种经济作物,沟坑生态带上种瓜种菜,一田多用,技术简单,实用,容易推广。
据县水产部门统计,全县现有高标准沟坑养鱼面积20000多亩,占稻田养鱼总面积25%左右。
第三章稻鱼工程建设稻鱼工程形式多种,依据沟坑结构,我县可分为平板式、垄稻沟鱼式、沟坑式、田凼(坑)式等,现介绍如下:一、沟坑式:沟坑式稻鱼工程于1991年在学习福建省建宁县沟坑养鱼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沟坑工程标准,是我县主要推广形式。
(一)、鱼坑建设。
鱼坑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3-5%,鱼坑位置可在田的一角或适当位置开挖,深80-120厘米,形状可分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具体视田块形状、大小等自然条件而定。
鱼坑四周用水泥混凝土堆砌,坑与大田之间建有小田埂,使坑与大田分开。
小田埂高出水面20-25厘米,高度与大田埂基本持平。
小田埂宽度15-20厘米,便于行走。
鱼坑边留有生态带,宽80-150厘米,用于种植蔬菜瓜果。
坑上搭有架棚,高1.5米左右,供瓜果藤蔓生长。
鱼坑个数一般一块田一个,也有2-3个的,具体视田块大小、形状而定。
(二)、鱼沟建设。
沟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5-7%,沟宽60-100厘米,深到田塥。
沟的形式有“一”字型,“丁”字型,“井”字型,“目”字型等,具体视田的形状而定。
鱼坑、鱼沟形式见示意图。
进图3-1 鱼种五(坑)鱼坑是永久性设施。
利用冬季开挖,以一次性建成为好,以后每年加以维修,有利省工和饲养管理。
鱼沟需年年开挖,一般在栽稻前进行,开挖鱼沟时要拉线,做到沟直,沟与出水口对准串通,以便使鱼游到田中摄食活动。
(三)设置进出水口。
进出水口宽窄、深浅,要根据稻田集雨面积大小而定,一般田块进出水口各设置一个,田块面积大的,且狭窄的要开多个。
出水口宽度要大于进水口宽度,如进水口宽度为40厘米,出水口宽度要45厘米左右。
在设置进出水口时靠近水口的田埂两壁和底部要铺一层石板、水泥板或砖等平整材料,以防流水长期冲刷造成田埂崩塌,发生逃鱼或干水死鱼事故发生。
(四)安装拦鱼栅。
在进出水口处安装拦鱼栅是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之一。
拦鱼栅材料可选用木制、条编、铁筛网或网片等材料均可。
鱼栅的孔隙或网眼大小,要根据所放养鱼种或夏花规格来确定,但必须保证不阻水,不逃鱼。
拦鱼栅的高度一般高出田埂20-30厘米,宽度与进出水口相适应,安装后凸面迎向水流(进水口凸面朝田外,出水口凸面朝田内)增加过水面积,分散对拦鱼设备的冲击力。
拦鱼栅的形状有“”、“”、“一”等。
为安全保险起见,拦鱼栅要设两层,一层起拦渣作用,一层起拦鱼作用。
图3-3 拦鱼栅示范图(五)建造水泥田埂。
水泥田埂一次建成,不长草,多年使用,可节省年年做田埂的工夫;水泥田埂不漏水,有利保水养鱼;水泥田埂坚固,可减少因台风暴雨出现的田埂倒塌,造成损失。
建造水泥田埂已列入县稻田养鱼基地建设项目。
文件规定,以村为单位,稻田养鱼面积连片20亩以上,达到坑沟、水泥田埂配套的每亩补助500元,有力地调动了群众养鱼的积极性。
建造水泥田埂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三面光水泥田埂。
将原来土田埂挖掉,重新作一条水泥混凝土田埂,田埂高50-60厘米(下到田塥),宽25-30厘米,水泥、石子、砂比例1:4:2,即一包水泥要配200公斤石子,100公斤砂。
田埂做好后刷光滑,不留棱角。
二是梯田水泥田埂。
适宜于山区梯田。
由于地形复杂,上下田不平,一般选择大田的一条田埂内侧浇注10厘米厚度的水泥混凝土护坡,高度与三面光水泥田埂相同。
具体做法是:先整理好老田埂,在田埂内侧挖掉10厘米宽老田埂土,如果老田埂高度不够,建议选用岩片堆高,能使新田埂坚固耐用。
浇注水泥时先在田埂内侧搭好架子板,田埂与架子板空隙距离8厘米左右,水泥浇注后由于压力作用,水泥田埂厚度可达10厘米,这种半水泥田埂上还可种豆,又坚固耐用,不漏水,群众乐于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田埂往往不平直,弯曲多,浇注水泥田埂时架子板长短要适宜,便于操作。
浇好后要趁湿修补,用水泥砂浆粉刷,确保迎水面光滑不漏水。
山区冷水田浇注水泥田埂时,要注意防塌倒。
由于塥泥不硬,大田水满后压力大,田埂受力不够,出现水泥田埂与田隔连接部分断裂而倒塌,特别是台风期间,容易出现这种事故。
故此,对于烂泥田作水泥田埂时,首先要放干田水、晒干燥,同时要适当加宽底部水泥混凝土宽度,并添加木桩,确保坚固耐用。
二、流水沟坑式:适用于水源充足,有流水条件,排灌方便,面积适中的稻田。
它是根据通常流水养鱼的原理在稻田中开1-2条鱼沟,利用水流向进行沟坑微流水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