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第1课《女字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女字底的形态特点,掌握颜体女字底的写法。
2.使学生学生临写范字“安”和“委”,并基本掌握范字的结构特征。
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
4.在临写中注重对学生临摹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女字底的形态特点,掌握颜体女字底的写法。
2.教学难点:找出女字底与女字旁的异同之外,掌握运笔方法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女这旁的写法和特点。
2.出示范字。
比较女字旁和女字底的形态变化。
师:通过观察比较,说说女字底和女字旁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了解女字底主要变化的笔画。
)3.出示课题,(板书:女字底)二、新课探究。
1、出示:由单字演变成的字底,常常出现在上下结构的字中。
字底往往纵向笔画缩短,横向笔画不变,位置宜居中下,以稳稳托住上部。
2、观察女字底,需要注意哪些笔画?3、女字底的形态以及笔画特点是怎样的?师生讨论:(呈略对称五边形,需要写稳。
)4、教师示范女子底。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A、先逆锋起笔写撇点的撇,短直,斜度小。
B、提笔露锋顺势由轻渐重写撇点的撇,斜长,向右下渐行渐粗,顿笔回收。
C、逆锋起笔写撇,长而微弯。
D、逆锋斜顿起笔写横,行笔轻,重顿回收。
5、学生练习4个。
三、临习范字。
1、出示“安”字卡片。
(1)你们能看出“安”字的结构特点吗?(上窄下宽)有哪些书写要领?(2)教师摡括要点,示范“安”字。
(3)学生跟写4个。
2、出示“委”字卡片。
(1)小组讨论:“委”字的结构有哪些特点?怎样才能把“委”字写好呢?(2)指名学生上台尝试临写,师生评议。
(3)教师示范,学生跟练4个。
四、反馈矫正。
1、展示个别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你觉得这几个字写得怎样?还有哪些不足?2、学生继续巩固练习。
3、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4、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委”等字。
五、赏析提高。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2、师生共同赏评。
3、展示欧体、枊体、赵体书法图片。
同学们,你们看得出他们的书法与颜体有哪些不同吗?4、教师小结。
第2课四点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点底的形态特点,掌握颜体四点底的基本写法。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兼”和“烈”,关注四点底不同字中的形态变化。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书写习惯。
4.使学生充分感知四点底的字的结构美和造型美。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认识四点底的形态特点,掌握颜体四点底的基本写法。
2.难点: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兼”和“烈”,关注四点底不同字中的形态变化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颜体中的各种点画,回顾复习。
2.问:点画很多时侯都是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在汉字中,学过的有哪些?(相对点、两点水、三点水等)3.这个课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点画四点底,板书课题:四点底。
二、引导观察,示范练习。
1.出示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
问:四个点的大小、方向有哪些不同?写好这些点,应该如何运笔呢?2.学生讨论写法。
3.小组汇报写法。
4.教师相机示范。
5.这四个大小、方向不相同的点组合时有什么特点呢?小结:左右对称,排列均匀,左低右高,连成一线。
6.教师示范写四点底,处处紧扣书写要领。
7.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及时予以反馈和纠正。
三、赏析临写1.出示“兼”,辨训一下古今字形的差异。
2.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字形的特点:上窄长,下宽扁。
3.分上中下部分观察字形特点:上两点短小,上开下合。
注意观察横画和竖画的形态及长短、间距。
4.引导学生观察:“四点底”左低右高排列、与横画的左低右高保持一致。
这是非常重要的形态特点。
5.教师示范,提示要点。
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 出示“烈”字,讨论观察:上部分结构与“兼”的区别。
8.小组讨论,小结出书时的要领。
9.学生试临,教师个别指导并及时反馈。
四、作业展评1.学生互动交流,对练习的字进行互评。
2.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进行讲评。
3.学生修改调整。
自我评价。
五、总结全课。
第3课木字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木字底,了解木字底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的由来。
2、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品质。
重点掌握特点,规范书写。
难点掌握特点,规范书写。
创新结合点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
通过教育学生认真写字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要进行木字底的练习,这节课要练习的词语是——木字底。
板书。
1、看书观察“木字底”的写法,讨论:这个词的四个字分别有什么特点?书写有什么要求?整幅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汇报。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
4、学生在练习册中描摹、临写,师巡视。
5、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二、赏析临写1、学生练习临写“集”和“乐”。
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生背临“集”和“乐”,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优秀作品投影展示。
其他学生欣赏、评价,发现问题。
4、师小结,教育学生写字要认真、持之以恒。
(创新结合点德育渗透点)三、作业展评1.学生互动交流,对练习的字进行互评。
2.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进行讲评。
3.学生修改调整。
自我评价。
四、对比欣赏1.出示欧体、枊体、赵体中的“集”、“乐”进行对比欣赏。
2.讨论各字体中木字底的形态处理的同异之处。
3.课堂小结。
第4课心字底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宪”和“悯”,关注心字底形态变化,人识其结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书写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难点:心字底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木字底的写法2、揭示课题。
板书二、新课指导1.出示“心”字,学生观察,说说心字有什么特点。
(三点由低到高、卧钩由轻渐重)2.心字底例字,引导学生观察。
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
让学生知道四点、心字底都作字底,书写时要尽可能写扁,并成上收下放聚散状。
4、书写指导。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心字底:心字底三点分别为左点、挑点、右点,卧钩应向左上出钩,以平均分割上部空间。
可以人体身材苗条应收腰来作比,颇形象逼真。
(2)当点组合在一起时,书写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感知变化与呼应的基本规律。
三、描描写写1.、尝试练习。
(““宪”和“悯””二字。
每个字描一遍,写三遍。
)2.反馈,评价。
(以学生的练习为例,评价中重点围绕点笔的“变化”和“呼应”)3、总结心字底等多点组合的偏旁,要注意点的变化和呼应。
“变化”是自然的变化,是指笔画的形状和走势上的变化。
“呼应”是指笔画之间的联系和照应,四点底上下宽度相应,形成承托之势。
“心”的三点均以自然的笔势互相呼应,笔断意连。
2.、呈现典型问题。
(预先收集学生书写中比较典型的问题,直接让学生看。
)3.、学生评价,明确改进方法。
4.、自由练习。
(描红1个,补写2个;配乐)四、评价反馈与总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心字底的字,同学们都能认真地读帖,临写。
2.同座之间交换欣赏,推荐你认为写的好的同学。
3.教师巡视,展示习字册。
4.对优秀学生进行鼓励。
5.、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教师提示在平时书写中加强练习,写好四点和心字底。
第5课皿字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部首皿字底的形态特点,学会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2.教学生欣赏范字“盈”和“监”,认识上下部分的宽窄长短特点,感悟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3.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同方向的笔画的变化,领略书法的变化美。
4.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形、分组研析笔画的赏析思维。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认识部首皿字底的形态特点,学会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形、分组研析笔画的赏析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皿”象形字。
《说文解字》解释为“饭食之用器也”。
它在甲骨文中的形象就量个盛东西的器具模样。
以它为偏旁时,说是放在字的底部,表形意,称为“皿字底”。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部首“皿字底”和含有这类部首的范字的书写。
(板书课题)二、自学仿写。
1.出示颜体“皿字底”。
(1)引导学生观察“皿字底”与硬笔书法中的“皿字底”字形变化。
教师提问: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它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PPT)A、逆锋轻顿写短竖,微向左斜。
B、写横折先轻顿,再提笔重写竖,横细竖粗。
C、中间两竖是短竖,细短面正直。
D、逆锋放笔写长横,重顿回收。
2.出示范字“盈”和“监”。
(1)学生观察,讨论: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上长下短)(2)书写范字时应特别注意哪些关键的笔画?师问:①同学们你们认真观察一下“盈”字,中间又部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②细看上部你发现了什么?(左撇长,右撇弯短)③观察“监”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上部稍宽下略窄,长短相近。
书写是两竖笔画要变化为“臣”字。
但上横短小,右上部分撇短捺舒展。
)3.学生临习范字各三遍。
写完一遍不要急着写第二遍,先看看哪些笔画写不好。
4.教师示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临写反馈。
1.出示学生临写的作业展示,师生评议(1)字形特点是否准确。
(上长下知,“盈”字上窄下宽,而“监”字下窄上略宽。
)(2)反馈范字上下部分是否“中心对正”。
2.学生练写,自我校帖修正。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赏析拓展。
1.出示欧体、枊体、赵体中的“盈”、“监”进行对比欣赏。
2.讨论各字体中“皿字底”的形态处理的同异之处。
3.课堂小结。
第6课建字底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建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写好“延、建”两个字。
3、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建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延、建”两个字。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习作、毛笔范字、板书纸条、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讲王羲之刻苦练字的故事——《墨馍馍的故事》。
王羲之练字不仅讲究笔法,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刻苦勤练,最终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勤学苦练,有些人还练成了一双会观察的火眼金睛。
谁来评价评价这几个字?2、(展示作品:延、建)你觉得这两个字写得好看吗?(不好看)如果把这两个字的偏旁部首写好了,掌握了它们的间架结构,这几个字就好看了。
3、今天一起学习建字底。
(板书课题)二、学习建字底和带有建字底的字(一)学习建字底1、出示建字底(1)建字底同哪几个笔画组成?第个笔画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