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支架承载力验算2014

桥梁支架承载力验算2014


KN·m m m
底板及翼缘板下的支架承受的荷载均比腹板下的支架小,不再进行验算。立 杆强度满足要求。
4.3、支架纵、横向水平管强度检算: 因支架纵、横向间距均为 60cm,作用于支架纵、横向荷载相同,可将作用在 横赶上的均布荷载转化为两集中荷载 P,横杆弯矩按下式计算: M=Pc*C=36.4KN/2*0.6m+(12KN/2+15KN/2)*0.6m =10.92KN*m+8.1KN*m=19.02KN*m Mmax=0.5qL2=0.5×61.02×0.62=6.25KN*m 横杆抗弯强度=M/W=6.25KN*m/5.08cm3=1.23≤[������]=600/400=1.5 式中:M—横杆弯矩(KN.M) ; W—钢管的截面模量; Pc—梁砼重量及模板重量的 1/2; C—梁边至立杆之间距离。 4.4、支架稳定性检算: 取单根立杆出来进行检算,其自由长度为 1.2m,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 规格φ 48δ 3.5mm,壁厚计算时按 2.7mm 考虑,参数如下: A=3.84x102mm2,I=0.99x105mm4 W=4.25x103mm3,回转半径 i=16.03mm,自重 33.3N/m [σ ]=205N/mm2 长细比 λ =L/i=75, 根据安全系数法(材料力学)
m
0.12 1
2.7 1 2.7 0.012 49.28 1.49 3.91 3.91
m KN/m3 m/s KN/m2 KN/m KN/m
0.12 0.012 45.63 1.27 0.14 0.14
V10——桥梁所在地区的设计基本风速(m/s) Vd——高度 Z 处的设计基准风速(m/s) Z——距底面高度(m) γ ——空气重力密度(KN/m3) K0——设计风速重现期换算系数,对施工期取 0.75 K1——风载阻力系数 K2——考虑地面粗糙度类别和梯度风的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 K3——地形、地理条件系数 K5——阵风风速系数 g——重力加速度,取 9.81m/s2 根据分析,当风荷载为横桥跨施加时支架受影响最大。 支架受力组合最不利为:梁体自重+风荷载 3.横向方木强度检算 横向间距在腹板处为 30cm,底板和翼缘板处为 60cm。 方木强度检算 方木采用 10×15cm 截面,其力学性能及截面特性:
n Pcr nst P
其中 Pmax=0.5×129.27×0.62=23.27KN, Pcr 为立杆的临界力, Pcr
2 EI , , =0.7
2 EI 2 EA 2 2.05 108 4.24 104 152.29 KN 所以 Pcr ( l ) 2 2 (76)2
附一:支架检算书 1.概况 支架采用φ 48δ 3.5mm 碗扣式钢管(实际壁厚计算时按 2.7mm 考虑) ,支架 纵向间距 60cm,竖向步距 120cm,横向间距在腹板和底板处为 60cm,翼缘板处 为 90cm。 2.荷载分析 纵桥向取 60cm 进行计算,其荷载如下: 2.1、腹板高按 1.4m 计,腹板部分混凝土荷载:26×1.4=36.4KN/m2 顶 板 厚 度 为 25cm, 底 板 厚 度 为 22cm, 顶 板 和 底 板 部 分 混 凝 土 荷 载 : 26 × (0.25+0.22)=16.9KN/m2 2.2、内模按 12KN/m2 计算 外模按 15KN/m2 计算 2.3、施工人员机具按 2KN/m2 计算 2.4、振捣混凝土的荷载按 2.5KN/m2 计算 2.5、风荷载计算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0-2004)计算如下表: 项目 基本风速 V10 地区类别(A、B、C、D) 重现期 构件基准高度 Z 高度系数 设计风速重现期换算系数 K0 地理地形系数 K3 风载阻力系数 K1 阵风风速系数 K5 高度与地表粗糙度系数 K2 10 M 单位 m/s 碗扣支架 23.1 D 10 9 0.16 0.75 1 1.2 1.35 1 箱梁 23.1 D 10 11.7 0.16 0.75 1 1.3 1.35 1.08
总迎风面高度 D0 面积折减系数 换算迎风面高度 Dn 空气重力密度γ 设计基准风速 Vd=K2K5V10 设计基准风压 Wd=γ (Vd)2/(2g) 单位长度阵风荷载 Fw= K0K1K3DnWd 横桥向风荷载标准值 Fwh= K0K1K3AwhWd 式中 Fwh——横桥向风荷载标准值(KN) Wd——基本风压(KN/m2) W0——设计基准风压(KN/m2) Awh——横桥向迎风面积(m2)
W=bh2/6=15×102/6=250cm3 I=bh3/12=15×103/12=1250cm4 E=10GPa [σ a]=13MPa [σ ah]=2MPa
密度:9.5KN/m3 取受力最不利的中腹板部分进行计算,横向方木模式类似于连续梁,计算时 按三等跨考虑。如下图
q=36.4KN/m2*0.6m+(12KN/m2+15KN/m2+2KN/m2+2.5KN/m2)*0.6m =21.84KN/m+18.9 KN/m=40.74KN/m Mmax=0.5qL2=0.5×40.74×0.62=7.33KN*m σ =M/W=7.33/2.5*10-6=2.93MPa≤[σ ]=13MPa,方木的强度满足要求。 f=5qL4/384EI=5*0.64*103*40.74/384*10*109*1250*10-3=0.55mm ≤[������]=600/400=1.5mm 以上的挠度计算按简支梁计算宜可以满足要求, 对连续梁来说考虑相邻约束 的影响,其挠度比简支梁小,故也能满足要求。 注:计算挠度时不考虑施工荷载,所以 q 取 40.74KN/m。 4.支架检算 单支立杆的轴向力计算 N= {1.2Q1+1.4(Q3+Q4)}LXLY+1.2Q2V ={1.2*(15+12)+1.4(2+2.5)}0.6*0.6+1.2*36.4*0.6*0.6*1.4 =35.95 KN 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 规格φ 48δ 3.5mm, 实际壁厚计算时按 2.7mm 考虑, 参数如下: A=3.84x102mm2,I=0.99x105mm4
上 部 传 来 荷 载 (KN) 取 35.95KN , 考 虑 立 杆 自 重 N2=0.44KN N=0.44KN+35.95KN=36.39KN,A--受荷载单位面积(m2) C20 混凝土顶面承载力: σ =N/A=36.39KN/(0.15)2m2=1.62MPa<20MPa 碎石土顶面承载力: σ =N/A=36.39KN/( (0.15+0.2×2) )2 m2=120.3KPa 原地基承载力: σ =N/A=36.39KN/( (0.15+0.7×2) )2m2=15.1KPa 故基础处理时,原地基顶面承载力不小于 20KPa,碎石土顶面承载力时取较 合理与保守的 300KPa。
W=4.25x103mm3,回转半径 i=16.03mm,自重 33.3N/m。 [σ ]=205N/mm2 4.1、无风荷载时支架立杆强度检算: 计算长度 L=1200mm,长细比 λ =L/i=75,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附录 三得 φ =0.750,单根钢管的允许承载力 [N]=φ A[σ ]=0.750×3.84×102×205=59040N≈59.0KN 单根支架立柱承受的荷载: N=35.95KN<[N]= 59.0KN,安全系数为 59.0/35.95=1.64,满足要求。 4.2、组合风荷载时支架立杆强度检算: 风荷载对立杆产生弯距:MW=1.4al02WK/10 (WK=0.14+3.91) =1.4*0.6*1.2*1.2*(0.14+3.91)/10=0.49KN*m 立杆压弯强度: f=N/φ A+0.9β Mw/[γ W(1-0.8N÷NE)] =35.95*1000/100*0.75*3.84+0.9*1*0.49*1000000/{1.15*5.08* 1000*(1-0.8*35.95/171.52)=90.7MPa≤[f]=205MPa 钢管截面特性 符号 β γ W 欧拉临界力 NE = E λ 风荷载对立杆产生弯矩 Mw= lx l0 风荷载标准值 WK=
由以上可以得:
n Pcr =152.29/23.27=6.544 P
金属结构中的压杆 nst =1.8~3.0
n =6.544 nst =3.0
支架稳定性满足要求 4.5、支架基础承载力检算: 立杆下底托尺寸为 15cm ×15cm,地基从上到下为 20cmC20 混凝土,50cm 碎石土,扩散角度取 45°,计算简图如下:
s
计算公式 ——有效弯矩系数 ——钢管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立杆截面模量 π 2EA÷λ
2
取值 1.0 1.15 5.08 171.52 205000 75 0.49 0.6 1.2
单位
㎝3 KN Mpa
——材料弹性模量 ——压杆长细比 1.4lxl02WK/10 ——立杆纵距 ——立杆计算长度 0.7μ zμ W0=0.14+3.91=4.05KN/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