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镇燃气门站、储配站设计常识
城镇燃气门站、储配站设计常识
城镇燃气门站、储配站总平面布里应符合什么要求?
城镇燃气门站和储配站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l )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即分为生产区(包括储罐区、调压计量区、加压区等) 和辅助区。 ( 2 )站内的各建构筑物之间以及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的有关规定。站内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 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二级”的规定。 ( 3 )储配站生产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3.5m 。
加压机房通道净距不应小于表 4 . 1 . 102 的规定。
表 4 . 1 . 102
加压机房通道的净距
压缩机排气量(m3/min)
名称
〈10
10 40
〉40
净距/m
加压机房的主 要通道
单排布置 双排布置
压缩机机间或压缩机组与辅助设 备之间的通道
1.5
2.0
1.5
2.0
1.5
1.5
2.0
压缩机与墙之间的通道
压缩机间的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l )压缩机宜按独立机组配置进、出气管、阀门、旁通、冷却器、安全放散、 供油和供水等各项辅助设施; ( 2 )压缩机的进、出气管道宜采用地下直埋或管沟敷设,并宜采取减震降噪措 施; ( 3 )管道设计应设有能满足投产置换,正常生产维修和安全保护所必需的附属 设备;
门站、储配站中高压储气罐工艺流程设计应符合什么要求?
门站、储配站中高压储气罐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高压储气罐宜分别设置燃气进、出气管,不需要起混气作用的高压储气罐, 其进、出气管也可合为一条;燃气进、出气管的设计宜进行柔性计算; ( 2 )高压储气罐应分别设置安全阀、放散管和排污管; ( 3 )高压储气罐应设置压力检测装置; ( 4 )高压储气罐宜减少接管开孔数量; ( 5 )高压储气罐宜设置检修排空装置; ( 6 )当高压储气罐罐区可设置检修用集中放散装置; ( 7 )集中放散装置宜设置在站内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城镇燃气门站、储配站设计常识
在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门站、储配站的作用
门站的作用是:接受天然气长输管道来气,并根据需要进行净化、调压、计量、 计量、加臭及向城镇燃气输配管网或储配站输送商品燃气。 储配站的主要作用是:接受由气源或门站供应的燃气,并根据需要进行净化、储 存、加压、调压、计量、加臭后向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输送商品燃气。通常门站与 储配站建设在一起,可以节约投资、节省占地、便于运行管理。 门站、储配站一般由储气罐、加压机房、调压计量间、加臭间、变电室、配电间、 控制室、水泵房、消防水池、锅炉房、工具库、油料库、储藏室以及生产和生活 辅助设施等组成。
储配站中低压储气罐的工艺设计应符合什么要求?
储配站中低压储气罐的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l )低压储气罐宜分别设置燃气进、出气管,各管应设置关闭性能良好的切断
装置,并宜设置水封阀,水封阀的有效高度应取设计工作压力(以水柱表示)加 500mm 面。燃气进、出气管的设计应能适应气罐地基沉降引起的变形; ( 2 )低压储气罐应设储气量指示器。储气量指示器应具有显示储量及可调节的 高低限位声、光报警装置; ( 3 )储气罐高度超越当地有关的规定时应设高度障碍标志; ( 4 )湿式储气罐的水封高度应经过计算后确定; ( 5 )寒冷地区湿式储气罐的水封应设有防冻措施; ( 6 )干式储气罐密封系统,必须能够可靠地连续运行; ( 7 )干式储气罐应设置紧急放散装置; ( 8 )干式储气罐应配有检修通道。稀油密封干式储气罐外部应设置检修电梯。
( 3 )布置压缩机时,应考虑观察和操作方便。同时也需考虑到管道的合理布置,
如压缩机进气口和末级排气口的方位等。
( 4 )压缩机室宜设置起重设备,其起重能力应按压缩机组的最大检修部件确定。
检修时需要吊装的设备,应布置在起重设备的工作范围内。
( 5 )对于带有卧式气缸的压缩机,应考虑抽出活塞和活塞杆需要的水平距离。
储气罐总容积/m3
﹤ ﹥1000 至 ﹥10000 至 ﹥50000 至 1000 ﹤10000 ﹤50000 ﹤200000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20
25
30
35
调压间、压缩机间、计量间
10
12
15
20
控制室、配电间、汽车库等辅助建筑 12
15
20
25
机修间、燃气锅炉房
15
20
25
30
综合办公生活建筑
项目
防火间距/m
项目
防火间距/m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
控制室、配电间、汽车库、机修
25
综合办公生活建筑
25
间和其他辅助建筑
可燃气体储气罐
20
燃气锅炉房
25
室外变配电站
30
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取水口
20
调压间、压缩机间、计
20
站内道路(路边)
2
量间及工艺装置区
站区围墙
2
储配站中压缩机间的工艺设计应符合什么要求?
项目
≤1000
储罐总容积/m3 1001~10000 10001~50000
﹥50000
防火间距/m
25
30
35
40
注:① 防火间距从距建筑物、堆场、储罐最近的变压器外壁算起,但室外变、配电构架距
堆场、储罐和甲、乙类厂房库房不宜小于 25m ,距其他建筑物不宜小于 10m 。
② 室外变配电站与干式储气罐的防火间距按表中数据增加 25 %。
城镇燃气门站、储配站站扯选择条件
城镇燃气门站和储配站站扯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 l )站址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 2 )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供电、给排水和通信等条件; ( 3 )门站和储配站应少占农田、节约用地并应注意与城市景观等协调; ( 4 )门站站址应结合长输管道位置确定; ( 5 )根据输配系统具体情况,储配站与门站可合建; ( 6 )储配站内的储气罐与站外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的有关规定。
( 4 )当压缩机采用燃气为动力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 设计规范》GB50251 和《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3 的有关规 定。
城镇燃气压缩机主要有哪几种?选型时应符合什么要求?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目前常用的有活塞式压缩机与罗茨式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 使用较少。压缩机选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 l )储配站燃气加压设备应结合输配系统规划采用的工艺流程、设计负荷及排 气压力,并按照实际供气规模及调度要求确定; ( 2 )加压设备应根据吸排气压力、排气量选择机型。所选用的设备应便于操作 维护、安全可靠,并符合节能、高效、低震和低噪音的要求; ( 3 )加压设备的排气能力应按厂房提供的实测值为依据。站内加压设备的型式 应一致,加压设备的规格应能满足运行调度要求,并不宜多于两种。 储配站内装机总台数不宜过多。每 1 5 台压缩机宜另设 1 台备用。
储气罐或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如何规定?
储气罐或罐之间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 l )湿式储气罐之间、干式罐之间、干式罐与湿式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等于 或大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
( 2 )固定容积储气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大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 2/3; ( 3 )固定容积储气罐与湿式储气罐或干式储气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大于相邻 较大罐的半径; ( 4 )数个固定容积储气罐总容积大于 20x104m3 时应分组布置。组与组之间的防 火间距,卧式储气罐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长度的一半,球形储气罐不应小于相 邻较大罐的直径,且不应小于 20m ; ( 5 )储气罐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J 16 的有关规定。
18
20
25
30
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取水口20 Nhomakorabea站内道路(路边)
10
10
10
10
围墙
15
5
15
15
﹥ 200000
40 25 30 35 35
10 18
注:① 低压湿式储气罐与站内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确定;
② 低压干式储气罐与站内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当可燃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应按
本表增加 25 % ;比空气小或等于时,可按本表确定;
城镇燃气压缩机房平面和立面如何布置?
加压机房在平、立面布置时,一般遵循下列规定:
( l )压缩机在室内宜单排布置,当压缩机台数较多、单排布置使压缩机室过长
时,可双排布置。室内的主要通道,应根据压缩机最大部件的尺寸确定。
( 2 )压缩机室内应留有适当的检修场地,一般设在室内的发展端。当压缩机室
较长时,检修场地也可以考虑放在中间,但应不影响设备的操作和运行。
储气罐或罐区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如何规定?
储气罐或罐区与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应不小于表 4.1.95 中规定。
当采用低压湿式罐时与室外变、配电站的防火间距如何确定?
低压湿式罐与室外变、配电站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4.1.96 规定。
表 4.1.95 储气罐与站内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 m )
设置卧式列管式冷却器时,应考虑在水平方向抽出其中管束所需要的空间。立式
列管式冷却器的管束可垂直吊出,也可卧倒放置抽出。
( 6 )辅助设备的位置应便于操作,不妨碍门、窗的开启和不影响自然采光和通
风。
( 7 )压缩机之间的净距及压缩机和墙之间的距离考虑操作与检修方便,同时要
防止压缩机的振动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城镇燃气门站、储配站中储罐区应布置在什么位置? ( 1 )门站、储配站罐区一般布置在站的出人口的另一侧;储气罐以设在加压机 房北侧为宜; ( 2 )罐区宜设在站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锅炉房应设在罐区的下风向; ( 3 )罐区周围应有消防通道; ( 4 )罐区的布置应留有增建储气罐的可能,并应与规划等部门商定预留罐区的 后续征地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