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怎样进行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堂PPT)
怎样进行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堂PPT)
最小值。
但s可能为负值,数学上的最小值不是物
理上的最小值。
乙 v0
s 甲a
22 40
解法二:
变换参照系法 以甲为参照系,甲静止, 乙的初速为v0向右, 加速度为a向左,做匀减速运动。
乙 v0
s 甲a
23
解法二:
可能追不上,也可能相遇一次或二次, 右图中速度相等时距离不是最近 右图中追上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若刚能追上,则追上时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12 26
图线讨论:p-T图、V-T图和p-V图线分析:
主要强调等效转化方法:
1.定性比较状态参量的大小——将一般过程转 化成两个等值过程或利用气态方程将一个量转化 成另两个量的乘积或比值。
2.p-t图、V-t图转化成p-T图、V-T图。 3.变质量问题转化成定质量问题。 4.定量计算各状态参量的乘积或比值。
复习的安排:
第一轮复习:基础复习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58
第一轮:基础复习
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 法。
载体是典型题。 要求是要落实。
69
一、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
(一)认真分析各知识点的层次(教学目标) 1.有的老师第一轮复习讲的很少,然后就一
张张地做卷子,做了发现问题再讲, 2.有些教师是挑一些好题、难题来讲, 3.有些老师是凭自己的经验,觉得这一知识
乙 v0 a
甲 乙 v0 a
5.利用p—t图中等容过程和V—t图中等压过程的 特点作图与简单计算。
6.利用图线所给的信息讨论或计算。
13 28
气态方程计算:
1.压强计算:主要强调以气体与外界的连接物 为研究对象列力学方程求解。
(1)玻璃管中水银柱的加减 (2)静止气缸问题的研究对象选取和平衡方程
的列法。 (3)加速运动水银柱和力学方程的列法。 (4)加速运动气缸问题的研究对象选取和力学
点大致应讲些什么
7 13
例:某市重点中学理科班—动能定理第一课时
先回忆上节复习内容——功的定义,并指出变 力做功的三种计算方法——用平均力代替、无限 分割、用Pt。
一.基本概念:能量——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
功——物体能量变化的量度。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二.动能: mv2/2,思考:为什么是1/2?然后
10 23
目标分析:
终极目标 次一级能力 再次一级能力 起始能力 教学流程
方法与情: 有三部分:定性分析、图线讨论、气
态方程计算。 定性分析:主要强调虚拟过程的方法 1.单个研究对象问题。 2.多个研究对象问题。 3.讨论压强变化情况。
例:追及问题。
18 36
例1: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 速 度 为 10m/s , 匀 速 行 驶 , 乙 车 初 速 为 零 , 加 速 度 为 2m/s2,求:(1)乙车追上甲车需多少时间?追上时 离出发点多远?此时乙车速度多大?(2)相遇前何时 两车距离最大?(3)若甲车匀减速,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大小为4m/s2,又如何?(4)若原来乙车在前, 相距20m,甲车仍匀速行驶,则何时甲、乙两车相遇?
由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推导出动能的表达 式。
详细说明动能与参考系有关。
8 15
三.动能定理
1.功、动能变化和速度变化关系的选择题。 2.用同样的水平恒力拉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在水平面上
移动相同距离,物体获得的动能大小的比较。 3.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转台上离轴r处,物体与盘
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盘由静止开始加速转动,到 刚要相对滑动的过程中盘对物体做的功。 4.空气阻力为物体重的0.1倍,物体静止起由高为H处下 落,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求物体到停下 止通过的总路程。
怎样进行高三 第一轮复习
1
复习的功能
1、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1)观念转变性的内容不讲了。
2
复习的功能
1、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2)学生不一定再要重新体验。 33
复习的功能
2、知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
v
F
I
B
B
46
复习的功能
1、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2、知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 3、能力的提高。
16 32
气态方程计算
6.与力学综合的问题 (1)简单综合 (2)单对象多活塞问题 (3)多研究对象与力学综合 (4)玻璃管加速度问题 (5)变加速求气体做功的问题 (6)多过程分析问题。
17 34
(二)分析第一轮复习重点要解决的各个 层次:
第一轮复习原则上是解决:思维定势, 强调一般方法,加工好每个另件。
20 38
解法一:
设经时间t相遇,则 v0t=at2/2+s ,即at2-2v0t+2s=0, 当v02-2as>0时t有两解,可能相遇两次 当v02-2as=0时t有一解,即相遇一次 当v02-2as<0时t无解,即不能相遇, 乙 v0
s 甲a
21 39
解法一:
s=at2/2-v0t +s 当t= v0/a时,即两物体速度相等时, s取
方程的列法。 (5)找两个气体对象的压强关系。
14 30
气态方程计算
2.简单应用: (1)研究对象初末状态的分析 (2)设x问题 (3)倒入水银柱问题 (4)至少加热到多少时水银全部溢出。 3.两头通问题:
15 31
气态方程计算
4.U形管与L形管问题: (1)硬均匀U形管问题。 (2)硬粗细U形管问题。 (3)橡皮管相连接的U形管问题。 (4)分情况讨论并先估算的问题。 5.多个研究对象问题
19 37
例2:甲、乙两质点同时开始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方向 运动,甲在前,乙在后,相距s,甲初速度为零,加速 度为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一定能追上甲, (B)当它们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近, (C)乙若能追上甲,则追上时乙的速度必定大于 或等于甲的速度, (D)它们一定有两次相遇。
5.如何测量人抛球时做的功?
9 18
层次分析: 1.合外力的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2.合外力与动能变化的对应关系。 3.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互相代换。 4.做功的分析与过程的分析。 5*.规律的选择依据。 6.动能定理与其他知识综合(圆周运动) 7*.过程的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择依据。 8.物体系的动能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