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帮菜典故汇总

杭帮菜典故汇总

“西湖醋鱼”又叫“叔嫂传珍”。

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

当地恶棍赵大官人有一次游湖,路遇一个在湖边浣纱的妇女,见其美姿动人,就想霸占。

派人一打听,原来这个妇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兄。

恶势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愤,两人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

他们哪知道,当时的官府是同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

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跟踪前来报复。

临行前,嫂嫂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

宋弟问嫂嫂: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嫂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

弟弟听了很是激动,吃了鱼,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

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走,一直查找不到。

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道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杰作。

原来,从他走后,嫂嫂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官家做厨工。

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古代有人吃了这道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

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

"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创制传说。

东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

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炸响铃
据说,古时这个菜初出现时,既不是现在这个形状,又不叫现在这个名称。

后来被人赏识,头角崭露,到菜馆酒家赏味的越来越多。

一次,有个英雄豪杰进店专点这个菜下酒。

不巧豆腐皮原料刚刚用光。

这个人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听说原料在四乡定制,返身出店跃马挥鞭,自己去把豆腐皮取来了。

厨师为他这样钟爱此菜所感,为他更加精心烹制,并特意把菜形做成马铃状,来纪念他爱菜心切、驰马取料这件事。

于是,后人才称此菜为"炸响铃"。

龙井虾仁
一天,乾隆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

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

店伙计看到乾隆内
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

店主正值烹调虾仁,惊慌中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

想不到这道茶叶虾仁色泽雅丽,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称好。

此后,这道菜肴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令。

宋嫂鱼羹
淳熙六年(公元1171 年)3 月15 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驾到此,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

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

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

经历代厨师不断的研制提高。

宋嫂鱼羹的配料更为精细讲究,制成的鱼羹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杭州传统风味名菜。

红烧狮子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