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研究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研究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研究报告目录前言 (1)1. 产业及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1.1工业化阶段分析 (2)1.2优势产业分析 (3)1.2.1区位商分析 (3)1.2.2行业比重分析 (8)1.3产业结构分析 (9)1.3.1轻重工业结构 (9)1.3.2重工业内部结构 (10)1.3.3企业所有制结构 (11)1.3.4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12)1.4市域产业结构特征 (12)1.4.1第一产业 (13)1.4.2第二产业 (13)1.4.3第三产业 (18)1.5市区产业结构特征 (20)1.5.1制造业优势部门分析 (20)1.5.2制造业增长部门分析 (21)1.6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24)1.6.1产业和产品层次偏低 (24)1.6.2国有大企业仍为主体 (24)1.6.3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24)2. 产业空间布局现状特征 (26)2.1市域产业布局 (26)2.1.1特色农业区已经形成 (26)2.1.2传统制造业发达且集中于市区 (27)2.1.3商贸物流等三产发展较快 (27)2.1.4郊县市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27)2.2四大组团产业布局 (32)2.2.2栾城组团 (33)2.2.3鹿泉组团 (34)2.2.4藁城组团 (34)2.3主城区工业布局 (35)2.3.1东北工业区 (36)2.3.2南部工业区 (40)2.3.3西南工业区 (40)2.3.4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0)2.3.5石油化工区 (43)2.3.6市场商埠区 (43)2.4产业布局主要问题 (46)2.4.1工业污染严重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46)2.4.2工业用地发展不足 (47)2.4.3地均工业产出不高 (47)2.4.4市场选址不当且建设水平低 (48)3. 产业结构重构与城市竞争力提升 (49)3.1全球化与城市经济发展 (49)3.1.1石家庄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49)3.1.2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1)3.1.3全球化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机遇 (53)3.1.4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55)3.2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 (56)3.2.1城市竞争力评价 (56)3.2.2城市开放程度评价 (57)3.2.3提升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策略 (58)4. 产业结构重构 (60)4.1城市功能演化与产业发展 (60)4.1.1铁路枢纽促进城市产业集聚期(1949年以前) (60)4.1.2国家纺织制药业基地建设期(1950~1968年) (60)4.1.3省会城市与电子建材工业发展期(1968~1978年) (61)4.1.4商贸集市流通业发展期(1979~1990年) (61)4.2城市产业功能定位 (61)4.2.1全球医药制造业基地 (61)4.2.2国家纺织中心之一 (63)4.2.3“三北”地区重要商埠 (63)4.2.4华北重要的高速交通和通讯枢纽 (64)4.2.5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技术高地 (65)4.3支柱产业发展 (65)4.3.1制药业 (65)4.3.2纺织业 (72)4.3.3高新技术产业 (75)4.3.4商贸业 (77)4.3.6物流业 (85)4.3.7石化工业 (89)5. 产业空间布局调整 (91)5.1产业布局的基本条件 (92)5.1.1用地条件 (92)5.1.2大气环境 (93)5.1.3水环境 (96)5.1.4产业布局原则 (98)5.2产业调整思路与原则 (103)5.2.1调整思路 (103)5.2.2调整原则 (105)5.2.3空间布局结构 (110)5.3宏观层面的产业布局与调整 (111)5.3.1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定位 (111)5.3.2市域层面产业空间调整 (113)5.3.3市域各郊县产业布局 (116)5.4中观层面产业布局与调整 (117)5.4.1正定组团 (118)5.4.2栾城组团 (118)5.4.3鹿泉组团 (118)5.4.4藁城组团 (119)5.5主城区层面产业布局与空间调整 (119)5.5.1中心城区 (120)5.5.2新城区 (124)6. 产业新战略空间营造 (127)6.1传统产业的新战略空间 (127)6.1.1制药基地 (127)6.1.2纺织基地 (128)6.1.3特色市场基地 (129)6.2新型产业的战略空间 (130)6.2.1商贸中心 (130)6.2.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0)6.2.3现代物流基地 (131)6.2.4现代服务业 (132)7. 相关对策与措施 (133)7.1优二进三 (133)7.2二三联动 (133)7.3退二进三 (134)前言石家庄,一座年轻而充满生机的城市。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毗邻京津的良好区位、突出的政治地位、充足的土地资源……是她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与根基所在。

她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曾借助于纺织、制药等产业铸就了城市辉煌;她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商埠,大型批发市场辐射全国;她还是区域城镇群的重要节点,已发展成为冀中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她正逐渐陷入装备老化、技术落后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困境,也亟待检讨市场组织落后、商品层次低的弊端;她需当直面京津冀区域城市的激烈竞争,并最大限度地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关键性生产要素。

当前,如何面对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机遇,如何与京津大城市进行分工协作与错位发展,如何发挥城市自身的价值和潜在优势,如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正是石家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因此,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如何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调整产业结构,如何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就显得相当重要。

这也是本报告所探讨的中心问题。

对于新的世纪,我们满怀期待;对于新的石家庄,我们充满信心……1. 产业及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石家庄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自1980年代以来,GDP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已形成了以各具特色的纺织、医药、电子、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七大产业为支柱,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性工业结构体系,尤其制药、纺织、食品等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并已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和最大医药工业基地。

200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60.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占GDP比重较大多数省会城市偏高;第二产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高,2001年占GDP 39.6%,超过江苏省(36%)、浙江省(32%)和全国(31%)的同期水平,尤其批发和零售贸易与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发达。

1.1工业化阶段分析2001年石家庄市域人均G DP为12157元,现价约合1470美元,如果依据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可以认为:石家庄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初级阶段,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表1-1 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对应模型(H·钱纳里)依据工业化的五个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石家庄则将逐步向高加工化阶段、技术密集阶段和后工业化社会转化,经济发展正迈入产业结构转型时期,即:产业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由重化工前期向重化工后期的过渡阶段。

表1-2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五个阶段1.2优势产业分析石家庄制造业发达,素有“纺织基地”、“医药城”的美称,我们采用区位商和行业比重方法相对城市的优势产业进行分析。

1.2.1区位商分析区位商反映某一行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是反映这些行业在区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标。

我们首先采集石家庄市、河北省和全国工业分行业产值(表1-3),按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划分标准对石家庄市34个工业行业进行区位商1分析(表1-4)。

表1-3 石家庄市、河北省和全国工业分行业产值对照表(2001年)1如果区位商大于1则属于优势部门;小于1则属于劣势部门。

区位商=(石家庄某工业部门产值/石家庄工业总产值)/(区域相应工业部门产值/区域工业总产值)。

资料来源:《石家庄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年鉴(2002)》,《河北经济年鉴(2002)》注:1、石家庄市分行业工业总产值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值;2、河北省工业总产值为全部国有及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同统计值;3、全国分行业工业总产值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值。

表1-4石家庄市工业行业区位商(2001)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石家庄产业部门在河北省区位商大于1的有15个,它们是医药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等;在全国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有13个,它们是医药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印刷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在河北省内和全国区位商均大于1的产业有9个,包括医药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和印刷业,特别是医药制造业在全国的区位商高达 5.88,显示了石家庄的医药行业在全国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1.2.2行业比重分析行业比重是指某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能够反映该行业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研究该指标的变动状况和主要行业的位序变化,可以分析石家庄市主要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

2001年,石家庄34个主要工业产业中行业比重前10位的分别是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纺织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表1-5)。

表1-5 1999-2001年石家庄市全部工业中主要行业比重排序(产值比重:%)资料来源:《石家庄统计年鉴(2000)(2001)(2002)》综上所述,根据区位商和行业比重分析的结果,医药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是石家庄市的优势产业,其中医药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发展。

从第三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各行业的行业比重来看,商贸流通服务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已经成为石家庄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1.3产业结构分析图1-1石家庄产业结构变化(1980-2001)资料来源:《石家庄概况》,《石家庄统计年鉴(2000)(2001)(2002)》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