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施根宝(2018年4月2日上午10:00 市行政会议中心101会议室)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总结林业改革发展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我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工作,推动全市林业赶超发展,全面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刚才,黄文鑫局长通报了全市林业工作情况,市政府与各区县签订了森林消防和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分解任务、抓好落实,为巩固全市林业发展成果保驾护航。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简单说是“六个新”:一、站在新起点,谋划新高度,林业建设大有可为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林业系统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以打造“浙江林业标杆市”为抓手,统筹推进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实现了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优美的既定目标。
2018年1月,国家林业局在湖州召开了2017年度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对湖州林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进一步扩大了湖州林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严打严控,遏制毁林(竹)取得新突破。
2017年,重点组织开展了综合治理毁林(竹)专项行动,全市共查处毁林(竹)案件272起,处理涉案人员(单位)276人(个),发现制止毁林(竹)种茶行为574起,开展违法种植白茶拔除214次,面积13052亩,实现了“毁林种茶增量为零、毁林(竹)案件存量清零”的阶段性目标。
孙景淼副省长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给予批示肯定。
二是真改真推,林业机制改革实现新进展。
“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覆盖率达到100%,“零上门”覆盖率达到50%;完成林权抵押贷款6772万,林地流转1.56万亩,新建股份合作社3个、家庭林场4家;完成长兴和安吉县级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启动长兴护林员制度改革,全县护林员人数从121名减少到36名,护林员待遇大幅度提升。
三是造林造景,森林资源总量取得新增长。
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市新增动态监测点440个,为国土绿化和资源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调查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8.4%,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00万立方米,相比10年前,森林覆盖率下降2.5个百分点,但蓄积量增加了50万立方米。
此外,全市完成造林更新7981亩,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7.89万亩、新植珍贵树146万株,完成茶园生态修复面积1.36万亩。
四是重防重管,资源管理水平取得新高度。
森林资源管理手段逐步改善,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得到广泛运用。
森林消防实现“零火灾”,仅发生26起森林火情。
松材线虫病防治完成除治面积165875亩,为计划任务的102.6%。
湿地管理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湖州市湿地保护规划》修编和印发《湖州市湿地生态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得到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市恢复湿地植被2.3万亩,新增省级湿地公园2个。
五是促转促融,林业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
花卉苗木、笋竹、森林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速,花卉苗木销售额同比增长19.8%。
坚持把林业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作为林旅结合、林文结合的综合体,全市完成投资7800多万元,省级森林特色小镇累计达到10个、省级森林人家累计达到26个,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第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形势变化,看到自身不足,分析形势,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林业改革发展任重道远,但大有可为,当前湖州林业正面临着三大转变、三大困难。
三大转变:生态建设重心的转变(山区向平原转变、面积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单纯绿化向彩化美化珍贵化转变),产业发展业态的转变(主要是林业综合体、林业电商、林旅结合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资源管护手段的转变(资源动态监测、资源一张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基础性工作迫在眉睫)。
三大困难:森林覆盖率稳中趋降的问题(最近二类资源调查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下降2.5个百分点),林业传统产业转型缓慢的问题(比如:花卉苗木、毛竹等传统产业持续下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林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比如: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弱小、生产方式落后粗放,林业机械化程度低、林业信息化程度低等等)。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想办法、谋对策:一是“生态、生产、生活”要相对统一。
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态,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重构林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通过改善生态惠及民生、优化生态促进发展,逐步探索一条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通道,真正把林业的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林农的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对统一。
二是“治林、治水、治穷”要有机结合。
核心就是实现森林资源的分层保护、分类经营,统筹兼顾林业的长期利益和农民的眼前利益。
对生态脆弱地、河湖水库源头及国省道沿线要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封山育林、生态修复,对列入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要严格保护、限制开发。
同时,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林区经济,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绿色、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等;要在林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发挥林区内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植物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业态,千方百计做好林旅结合、林文结合的“生态+”大文章。
三是“资源、资产、资金”要改革盘活。
前段时间,中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来湖参加“两山论坛”期间,专门调研了我市林业发展情况,他提到“一个家庭经营3亩田,是可行的、有收益的,但一个家庭经营3亩林子,要想获得好的收益是不现实的”。
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加快林权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把沉睡的资产盘活,变资源为资产、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激活林地林木潜能,培育壮大新动能。
二、锁定新目标,创造新业绩,深度落实发展任务2018年,全市林业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两山”重要理念,按照“森林浙江”考核要求,以实施“林长制”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综合治理毁林(竹)和茶园生态修复为重点,切实增强林业发展新动力,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努力建设浙江林业标杆市。
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三个字:强、富、美。
强,就是实力要强,充分发挥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字号平台,争取更多政策试点落地,探索走出更多湖州模式,争当林业“样板地、模范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富,就是林农要富,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发挥湖州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广大林农真正富起来;美,就是环境要美,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景观度,积极打造“大花园”,不断优化百姓生活品质。
在量化指标上,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4%以上,森林保有量达到405.4万亩,完成造林更新8700亩,完成退化林修复4.3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建设彩色健康森林7.35万亩,建设一村万树示范村12个以上,完成茶园林业生态修复2.4万亩以上(其中25度坡以上0.85万亩)。
全市毁林(竹)种茶零增长,护林员改革全覆盖;恢复湿地植被2万亩,湿地保护面积比例达30%以上;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4‰以下,林业行业总产值达到62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森林资源“三保、三增、三防”(三保,即保森林面积总量、保林地(湿地)面积总量、保林区秩序稳定;三增,即森林蓄积量增加,受保护国土面积增加、林业经济增长;三防,即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重大生态破坏行为防范)。
(一)要把国土绿化作为绘就湖州底色的重要举措。
虽然湖州山地绿化接近饱和,但平原绿化还有空间,整体森林景观效果还不明显,亟需补绿增彩,加快建设季相分明、景观优美的多彩森林。
一是推进茶园生态修复工程。
在重点地段(特别是25度以上陡坡)、重点乡镇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竹林套种、茶园套种等模式),重点是要在树种选择、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坚持一地一方案、一山一设计,从源头防止苗木化倾向,同时要建立健全管护机制,确保种得下、留得住;二是推进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
按照平原绿化“量、质”双提升、山区绿化“质、景”齐推进、松林保护“防、改”相结合的要求,优化平原绿化布局,加大造林更新力度,特别是在“桑园”变“果园”,“通道”变“绿廊”等方面加大研究和扶持,由点向面、由局部向整体、从典型示范向连片建设推进,不断扩大覆盖面;对交通主干道两侧、景区周围、城镇周边等松杉纯林加大主动改造力度,增加珍贵彩色树种,加快形成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结构,打造“多彩湖州”。
三是启动“一村万树”建设工程。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组织开展“一村万树”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个行政村新植1万株树的要求,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四旁植树、拆违复绿,建林带、造片林,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示范村100个以上。
实施过程中,各地要依据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文传统,加强村庄绿化规划设计,注重现有森林、湿地资源、古树名木和绿化成果的保护衔接,绝对不能出现毁大树种小树的情况。
(二)要把综合改革作为激发林业活力的根本途径。
去年,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林业综合改革的意见》,涵盖林业各个方面,结合湖州林业实际,2018年重点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变资产为资本资金。
要着力开展新型经营主体试点工作,推进林地股份合作制、林木股份合作制和家庭林场建设,健全林业风险保障机制,扩大保险品种,推进政策性综合保险,提高林农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
二是深化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变单打独斗为五指成拳。
要总结提炼安吉、长兴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加快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市、县两级林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强化林地项目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实现执法与管理分离。
三是深化护林员队伍改革,变老弱冗员为精兵强将。
总结推广长兴护林员改革经验,整合毁林巡查、森林防火等职能,适当提高待遇,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考核督查。
2018年,全市每个县区都要完成护林员制度改革,确保毁林(竹)行为、森林消防隐患在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做到监管防范到位。
(三)要把资源管理作为保护生态成果的主要手段。
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并重,实现资源的严格管理、科学经营和有效保护,切实巩固坚持不懈发展培育森林资源得来的生态建设成果。
一是林长制要实现全覆盖。
重点是要建立健全《湖州市林长制工作实施细则》《湖州市林长制工作督查办法》《湖州市林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湖州市“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并纳入市对县区森林浙江考核,切实把林长制工作抓实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