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工作会议讲话林业产业工作会议讲话为重点的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林产品加工多次增值,逐步形成豫中南地区林产品加工和销售中心。
依托我漯河市作为全省食品基地示范市的优势,将经济林果品加工、贮藏保鲜列入食品基地建设项目的重点,逐步培育果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要大力培育平原森林旅游产业。
利用沙澧河穿境而过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具有滨河特色的沙澧河沿岸森林生态旅游区,为平原地区居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为一体的假日生态旅游线路。
四要不断完善林产品的市场体系。
围绕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立和完善木材、人造板、家俱、苗木花卉、果品等区域化林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中心,积极探索建立活立木资源交易市场,鼓励发展林产品营销等中介服务组织,扩展林产品销售渠道。
突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要在现有的林业企业中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培养和扶持,使其尽快成为龙头企业。
对一些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型企业,通过联合、重组,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龙头企业。
引导分散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结,形成产业集群,按照行业的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
要立足资源优势,在林产品精细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方面扩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外商投资,发展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打造品牌是培育龙头企业的切入点,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一项重要措施。
对已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林产品,尽快注册商标,巩固和保护品牌。
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对上级命名的名优经济林示范基地、种苗基地等要发挥优势,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具有地方特色,消费者认可的林产品,要加大开发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果品,逐步形成新的品牌。
创新体制,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活力。
要按照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挖掘发展林业产业的资源,整合为开发项目,建立林业产业项目库,精心筛选一批项目对外招商,主动邀请金融部门、外商、有开发实力的单位和经营者对所选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市投资培育林果生产与加工基地。
要通过多种形式招商引资、融资,发展林业产业。
落实政策,加大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
我们将协调上级部门,建议县委县政府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省下达我县的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林业外资项目等投资主要用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并按规定落实好贴息和配套资金。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
速生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基地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公益性建设投资列入财政预算。
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也将进一步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资比例。
金融部门面向农民推行小额贷款,简化贷款手续。
允许林业经营者以林木所有权、固定资产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
逐步建立和完善活立木流转机制,加速推进活立木流转。
三是制定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对纳入市级以上重点林业龙头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强化服务,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作为林业部门,我们将根据国家林业产业政策,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林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
制订并定期向社会发布林业产业发展项目指南,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种投资主体来我县投资兴办林业产业。
二是建立林业信息服务网络。
设立专栏,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产、供、销、技术、人才、物资、政策等信息服务。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各类林产品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信息交流、产品销售中的作用。
四是指导林业行业协会完善内部章程和运行机制。
加强行业自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对林业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的管理水平。
五是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宏观管理。
成立专门的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林业产业的管理。
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共同推进全县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同志们,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潜力巨大,任务艰巨,使命崇高。
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服务,努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为促进生态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看过林业产业工作会议讲话。
附送:林业先进个人汇报材料林业先进个人汇报材料周志学,男,29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马杜桥乡林业站长、统计站长、党政办副主任,兼任乡安监员、宣传信息员和回龙村支部书记。
参加工作9年来,周志学一头扎进马杜桥乡大山沟里,用真情和汗水践行着“服务山区、造福乡亲”的人生诺言。
周志学同志参加工作9年来,共荣获县级奖励17次,他所负责的马杜桥乡林业站连续7年评为县级先进单位,马杜桥乡林业站在荒山造林工程迎省检活动中荣获“模范造林单位”。
一、在危险面前,他是挺身而出的血性男儿马杜桥是典型的山区,一片片苍翠的森林,既是大自然赐与马杜桥人繁衍生息的载体,也是马杜桥乡最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世代山民赖以生存的命根。
长期以来,老百姓把她当作自己的金钵钵和摇钱树。
然而由于山区地广人稀,加之管理手段滞后,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诱发山火。
9年前,周志学来到马杜桥乡林业站工作。
在他的印象中已记不清接过多少次火警,扑过多少次山火。
但只要有火警,他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担任林业站长后,他迅速组建了全县实力最强的义务扑火队。
就是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扑灭一百多次大小森林火灾,保护了全乡6万多亩森林,为群众减少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然而他自己却常常摔得遍体鳞伤,曾好几次生死悬于一线。
提起这些,当地群众记忆犹新的是201X年9月的一天,风烈气燥,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疯狂地吞噬着回龙村上百亩山林。
接到火警的周志学,一边紧急通知救火队和邻近村民,一边率先赶扑火灾现场。
稍作分析和部署后,他第一个冲入火阵,面对一条条张牙舞爪的火龙,他面无惧色,奋力搏击。
衣服挂破了,胳膊摔伤了,头发被火苗舔焦了,周志学几乎成了一个血人火人,村民恳求他退下来,队友们想把他拉下来,他瞪着血红的眼,象狮子般怒吼起来:“都给我让开!现在的任务是扑灭山火”。
终于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一场来势凶猛的山火扑灭了,大地归于最后的平静。
但当人们在烟雾弥蒙中集合队伍时,却突然发现少了一个清点人数的人。
最后在淡淡的月色映照下,村民们在山巅的左侧找到了昏迷过去的他。
二、在事业面前,他是百折不挠的拼命三郎身处边远山区的周志学,没有同龄人常犯的自暴自弃和怨天尤人。
他常说:“职位有高低,事业无尊卑,只要有利于地方发展,有益于山区百姓,再苦再累再具体的工作也是大事业”。
开发马杜桥铁矿资源,发展现代矿业经济是祁东建设经济强县,打造中南“铁都”的重大战略,更是马杜桥乡发展产业经济,实现世纪腾飞的历史契机。
201X 年,全乡4大铁矿均进入稳产、临试产期,但由于负责供电的110kv 变电站建设因矛盾太多久议未果,成为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的唯一“瓶颈”。
山区群众盼望热切,铁矿企业心急如焚,在县党政联席会上,书记、县长给马杜桥乡和相关单位下达了“限期启动,克期竣工”的死命令。
军令如山,马杜桥乡党委政府迅速调整工作班子,指定“群众基础好、工作舍命干”的周志学具体负责。
责任重于泰山,信任就是动力。
周志学二话没说,背上一个大挎包出发了。
征地、迁坟、赔损,他不知多少次走访沿线村民,不知多少次组织群众深夜开会讨论,也不知多少次点着蜡烛让群众在协议上签字。
特别是奇源、神龙铁矿两组高压专线同时启动建设,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周志学硬是顶着遗留问题杂、线路里程长、损毁数量大、上访人员多的巨大压力,有条不紊,风雨无阻,无视恐吓,不怕纠缠。
线路所经的8个村42个山头,他无数次攀爬,每一个铁塔、每一个电杆在什么位置,属哪个村哪个组哪家农户,他闭目能详。
短短37天,他多次走访360多个农户,协调矛盾216起,清点赔损2873处,所负责的两条高压专线迅速竣工,110kv变电站的庞大机组、高杆铁架全部安装到位,创造了全县铁矿项目建设优质高效的崭新纪录。
三、在群众面前,他是赤胆忠心的至爱亲人周志学的日记里有一段话:“农民最善良、最朴实,也最讲感情,但是山区农民绝大多数都比较贫困,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帮群众脱困,推心置腹与群众沟通,群众一定会欢迎我们”。
他为了帮助驻点村的村民脱贫致富,积极引导群众利用山区资源和环境优势,兴办农产品加工厂,建设黄牛养殖场,种香菇、栽油茶,创办特色种养基地。
不少群众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倾力扶持下逐步走上了致富创业的道路。
为了巩固发展全乡传统主导产业——林业生产,他积极奔走呼吁,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支持,每年为群众争取退耕还林和公益林建设国拨资金90多万元,马杜桥乡连续3年获得县市荒山造林、长防林等工程项目重点安排。
成功培育蘑菇生产基地1处、渔牧林一体化基地2处,基地农民人平年增收682元。
对于个别特困群众,他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xx年的洪灾,使罗江村不少村民损失惨重,村民肖来德一家更是惨不忍睹:房屋倒了,家里的一切被大水冲了。
面对陷入绝望的一家,周志学两眼闪动着泪花,一边组织村民开展抗灾自救,一边带头捐款捐物,并迅速挪出房子安置。
xx年,2位参与扑救山火的村民不幸牺牲,失去了顶梁柱的一家,个个哭得死去活来,村民们急得手足无措,周志学内心翻江倒海,表面却显得特别平静,他千方百计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并带头捐出自己刚刚领到的800多元工资,组织群众帮助这家人干农活,抓经营,使他们一家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多年来,他走遍了马杜桥的村村寨寨,几乎喝过每家每户的茶水或米酒,群众拿他当亲人,他拿自己当群众,他已完全融入了马杜桥的山山水水。
四、在利益面前,他是洁身自爱的坦荡君子周志学很有人缘。
有人说他特别擅长协调,有人说他从来不怕吃亏,有人说他待人真诚。
这些都对,但漏了一点,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
首先,在原则面前,他是寸步不让的吝啬鬼。
在乡镇9年,从不接受自己工作对象的吃请,没有收过一分钱红包礼金。
特别是在林业砍伐、退耕还林、拆迁、赔损等重大问题上从不违背政策,乱开口子,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开绿灯、行方便,也不怕威胁利诱。
其次,在修养方面,他是积极进取的多能手。
正如他身兼数职一样,他多才多艺,刻苦自励。
没上过大学的他,通过发愤自学,用3年时间,拿到了大专学历;工作之余他坚持写作,在《衡阳日报》、《南方都市报》等10余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系列有见地有特色的调研文章,累计完成各类创作40多万字,成为全县小有名气的“笔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