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题型归类】类型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A.小车在20~40 s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B.20 s末小车回到出发点C.小车在10~20 s内与20~30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小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在10~20 s内的平均速度【解析】:20~30 s和30~40 s,加速度的方向相反,A错;20 s末,正向位移最大,B错.10~20 s和20~30 s内,图线斜率符号相同,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同,C对.小车在0~10 s内的位移小于10~20 s内的位移,故平均速度也小些,D 对.【答案】:CD2.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 s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时距原点20 m处相遇【解析】:由x-t图象可知,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比A晚出发2 s,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t图象可知,B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要大,A、B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和相遇的位置,故A、B 两物体在A物体出发后4 s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 m,综上所述,B、D选项正确.【答案】:BD类型二两类图像的对比3.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了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0~t1时间内物体1和2的平均速度相等C.v-t图象中t4时间内3的加速度大于4的加速度D.两图象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解析】: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平均速度v=Δx Δt知x-t图象在0~t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Δx相同,时间Δt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4时间内的前半段图线3的斜率小于图线4的斜率,a3<a4,后半段a3>a4,故3的瞬时加速度不是总大于4的瞬时加速度,故C错误;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故t5时刻反向运动,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答案】:AC4.(1)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物体c 的位移—时间图线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 .a 、b 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物体c 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D .在0~5 s 内,当t =5 s 时,a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解析】: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A 、B 均错误;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公式x =v 0t +12at 2知,其x t 图象是抛物线,所以物体c 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 错误;由图象知,a 、b 从同一位置(即x =10 m 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a 沿正方向运动,b 沿负方向运动,当t =5 s 时,a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选项D 正确。
【答案】: D(2)在(1)中,若仅将位移—时间图象改为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b 物体的加速度B .0~5 s 内,a 物体的位移大小是b 物体的3倍C .c 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D .b 物体在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与c 物体在0~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解析】: a 物体的加速度a 1=20-105 m/s 2=2 m/s 2,b 物体的加速度a 2=0-105m/s 2=-2 m/s 2,可知a 物体的加速度与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A 错误;0~5 s 内,a 物体的位移大小x 1=75 m ,b 物体的位移大小x 2=25 m ,得x 1=3x 2,选项B 正确;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c 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选项C错误;b 物体在0~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 2=10+02m/s =5 m/s ,c 物体在0~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 3<10+02m/s =5 m/s ,选项D 错误。
【答案】: B类型三 应用图象法巧解物理问题1.对于实际问题在无法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的情况下,用图象法则会使思路豁然开朗。
2.运用图象法时,要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5.如图甲、乙所示,长度相同的两木块A 、B 均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 是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木块B 的左右两部分C 、D 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
若一子弹(视为质点)分别以水平速度v 0击中并恰好穿过木块A 、B ,子弹在A 、C 、D 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为a 、a 1、a 2且a 1<a <a 2,设子弹射穿木块A 、B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A 、t B ,则( )A .t A >t BB .t A =t BC .t A <t BD .无法比较t A 、t B 的大小【解析】:由题意可知,子弹穿过木块A 、B 后瞬间的速度均为零,子弹在木块A中做初速度为v 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子弹在木块B 中的运动情况是先在C 中以大小为a 1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在D 中以大小为a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由于子弹在木块A 、B 中运动的位移相同,子弹在A 、C 、D 中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 A >t B ,选项A 正确。
【答案】: A类型四 特殊的运动学图像6.一质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x t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 m/s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 m/s 2C .质点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0.75 m/sD .质点在1 s 末的速度为1.5 m/s【解析】: 由图线可知,质点运动的平均速度均匀增大,则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线可得v =x t =0.5+0.5t ,即v =v 0+(v 0+at )2=0.5+0.5t ,,可得v 0=0.5 m/s ,a =1 m/s 2,选项A 、B 错误;质点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v =0.5 m/s +0.5×1 m/s =1 m/s ,C 错误;质点在1 s 末的速度为v =v 0+at =1.5 m/s ,D 正确。
【答案】: D7.某个量D 的变化量ΔD ,ΔD 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ΔD Δt叫作这个量D 的变化率。
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是m/s 2B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已知物体在t =0时速度为5 m/s ,则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7 m/s【解析】: 由于D 表示某质点的加速度,则ΔD Δt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所以其单位是:m/s 2s=m/s 3,故A 错误;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表示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表示的是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在增大,故C 错误;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物体在0~2 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 =a t =a 0+a t 2·t =2+02×2 m/s =2 m/s ,由于已知物体在t =0时速度为5 m/s ,则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v t =v 0+Δv =5 m/s +2 m/s =7 m/s ,故D 正确。
【答案】: D类型五 与x t 图象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8.(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解析】:A错:xt图象斜率表示两车速度,则可知t1时刻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B错:由两图线的纵截距知,出发时甲在乙前面,t1时刻图线相交表示两车相遇,可得0到t1时间内乙车比甲车多走了一段距离。
C、D对:t1和t2两图线相交,表明两车均在同一位置,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在t1到t2时间内,两图线有斜率相等的一个时刻,即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CD类型六与v t图象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9.(多选)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解析】:A错,B对:v t图象和t轴包围面积表示位移,所以t1~t2时间内x甲>x乙,而t2时刻甲、乙并排行驶,所以t1时刻甲车在乙车后面,即A错,B对。
C错,D对:由图象的斜率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专题训练】1.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B.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物体在第6 s末返回出发点D.物体在第5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解析】:物体在第2 s内、第3 s内图线的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是相同的,故A正确;由图象可知:物体在1 s前后速度都为正,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物体在4 s末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零,此时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物体在2 s末和6 s末位移最大,离出发点最远,故D错误.【答案】:A2.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做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小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A.小车先正向做加速运动,后反向做减速运动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C.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 mD.小车做曲线运动【解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而该图象中速度一直都为正值,所以一直都朝着正方向运动,v-t图象只表示直线运动,A、D错误;从图中可得顶点处的速度最大,为0.8 m/s,故B正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于半格的看作一格,小于半格的忽略不计,故位移为总共有86格,所以总“面积”为8.6 m,小车的最大位移为8.6 m,故C错误.【答案】:B3.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在此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解析】:开始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先逐渐变大,然后逐渐减小到零,故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因v -t 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故可知D 正确;故选D.【答案】:D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 内( C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 .4 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6.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t =0时,两车间距为s 0;t 0时刻,甲、乙两车相遇,0~t 0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0~t 0时间内甲车在前,t 0~2t 0时间内乙车在前B .0~2t 0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C .2t 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12s 0D .s 0=67s7.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B .乙车的初位置在x 0=60 m 处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s 2D .5 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t =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与速度的平方v 2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B .t =0时汽车的速度为10 m/sC .刹车过程经过3 s 的位移为7.5 mD .刹车过程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9.2017年11月15日,在“滁新高速”下行线因突发团雾而造成多车追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