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时 代简介
由于国家的统一,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社会生产 力的提高,统治者为宣扬统一的丰功伟业、显示王权威严至 高无上的政治目的服务,追求奢豪的生活享受,并希望死后 仍然能同生前一样的安富尊荣,统治阶级更是高度重视造型 艺术。“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厚葬陋习,于是大兴土木, 不惜伤财劳民营建宫苑、陵墓,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 广泛流行。秦始皇陵出土的大型兵马俑,以空前的规模、数 量和惊人的写实风格,展示了秦代美术高超的艺术水平
二、墓室壁画
壁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样式,始于新 石器时代,但被广泛应用于宫室屋宇和墓室, 则是在秦汉时期。
现存所能见到的汉代壁画,多指墓室壁画。宫 殿壁画遗迹的缺失,使墓室壁画成为我们了解 此期壁画艺术的主要图像资料。汉代壁画墓多 发现于中原和北方地区,重要的遗存有:河南 卜千秋西汉墓壁画、河南洛阳烧沟村西汉墓壁 画、河北望都1号墓东汉壁画、内蒙古和林格 尔东汉墓壁画等。
绘画特点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 ,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 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
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
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武氏祠画像石(东汉)
闵子骞却另眼相待。可是,在丈夫面前,她却装出一副慈母的模样,表示照顾闵子骞比亲儿子还好
。有一年冬天,后娘给闵子骞做棉袄,里面絮的全是不值钱的芦苇花绒,看起来挺厚,其实一点都 不暖和;她给自己的两个亲儿棉袄里絮的是丝绵,看上去薄,其实比芦花要暖和得多。闵子骞从不计 较这些。一次,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在寒风中冻得发 抖,失手把缰绳掉到地上,马车失去了控制。父亲见到这种情形很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 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的那个样子。越说越上火,夺过马 鞭子便向闵子骞身上抽去。这一鞭子一下把棉袄抽破了,里面飞出来的尽是芦花;再捏捏另两个儿子 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大骂妻子不贤惠,决定休了她。闵子骞含着眼 泪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了后娘。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意思是休了后娘, 自己和两个弟弟有可能落到另一个后娘手里,两个弟弟将来会像自己一样受苦。闵子骞的话感动了 父母,夫妻和好如初。从此,后娘对三个孩子也一样看待了。
不同身份的属吏有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如地位较高的 主簿悠闲自在,而小吏谦卑恭谨,辟车伍佰则勇猛威 武,这表明此时人物画已经比较成熟。
壁画以墨线勾勒为主,兼施渲染以表现明暗体积,这 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手法。画面色彩不多,但用 笔肯定,画风严整而有气势。
门下功曹 墓室壁画 东汉 河北望都东汉墓出土
二桃杀三士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荆轲刺秦王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
闵子骞失棰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
闵子骞失棰
闵子骞(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之一,居德行科 ,以“孝”著称。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孝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年 少时便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娘,又生了两个弟弟。后娘偏心眼,对自己亲生的孩子百般疼爱,对
辟车伍佰(左)、门下小吏(右) 河北望都一号墓壁画(局部) 东汉
乐舞百戏 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局部) 东汉
秦代绘画遗存保留下来的非常少,除了咸阳宫 壁画残片外,只有一些装饰图案,如漆绘、砖 上的线刻画、瓦当等。 两汉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据记 载,汉代的绘画艺术已经十分发达,既有规模 宏大的壁画,又有传神写照的肖像画;既有表 彰功勋、劝诫贤愚的历史画,又有充满幻想色 彩的神怪画,题材多样,种类不一。可惜,这 些作品都未能流传下来。值得庆幸的是,从不 断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我们又能见到许多绘画 作品,它们的绚丽、生动,也足以使人惊叹不 已。现在能看到的汉画绝大部分与墓葬有关, 如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等。
1
汉代帛画
长沙马王堆1号、3号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 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两米许,构 图基本相同。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 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 宴席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 大龟等地下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第一节
墓葬美术
帛 画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一 号 墓 出 土 西 汉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战国帛画
战国帛画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和 技巧。造型、构图、运笔均已摆 脱幼稚的绘画时代,为秦汉的绘 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 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贵妇着宽袖细腰长裙,侧身 向左,合掌而立,在腾龙舞凤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 象;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百戏图 》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一号汉墓壁画, 总面积100余平方米,内容主要是墓主人的一生 经历和仕途生活。场面宏大,视域宽阔,有庞大 的车骑队列、豪华的县城府舍、众多的历史人物 、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及边塞各少数民族的地方 风俗等。 画面情节跌宕,结构复杂,布局缜密。其中 的《百戏图》表现墓主人观看杂技的情形。在乐 队的伴奏下,表演者臂系红带,有的束髻,有的 赤膊,表演着跳丸、飞剑、舞轮、倒立、爬杆等 技艺,各具姿态。不仅反映了汉代杂技艺术状貌 ,也充满了生活情趣。
返回主目 录ຫໍສະໝຸດ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
——秦汉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绘画艺术 雕塑艺术 建筑艺术
第五节
工艺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BC221-BC207), 大一统,郡县制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秦朝 的统一思想和焚书坑儒则极大地破坏了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消失,一统江山、一统思想和惩罚 思想犯罪成了此后帝王的重要任务。 为防卫匈奴,秦在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了著名 的万里长城。 西汉(公元前207年到公元25年 ),强盛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 制度 基本上都秦朝继承过来,从秦朝行苛政而速亡的事实中吸取教训,改为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强盛奠定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时期的法制也向文明化过度,酷刑开始废除。 汉武帝则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但他的方法和秦不同,是把学习和选官结合起来使用。 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也很发达,丝绸之路就是典型的代表,社会经济在这期间也空前繁荣,耕地扩大, 冶金和纺织技术相当先进。 西汉末期由于土地兼并剧烈,奢侈腐败盛行,导致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 朝,史称为东汉。 东汉(公元25年~189年)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河南洛阳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升仙图之朱雀 西汉
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内容: 男女墓主人分别乘龙持弓、乘三头凤鸟捧金乌,以持节仙翁为前导,在各种神 兽的簇拥下,飘然升仙的情景。天界神灵有人首鳞身的伏羲和女娲,以金乌为 标志的太阳和以桂树蟾蜍为标志的月亮,代表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 和玄武四神。此外还有主“索室驱疫”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仙人等。
1
战国帛画
图为楚国帛画 实际用途都是作为葬仪中 的“铭旌”;所表现的主题都是“引魂升 天”;画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墓主人的肖像;
第一节
墓葬美术
人物都作正侧面立像,墨笔线条是最主要
的表现手段。
《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 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侧身 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御舟型巨龙向天国 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条鲤鱼,表示 龙正在天河中行进。
二、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 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 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
辰以及图案装饰,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
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
汉墓壁画
汉墓壁画的内容都是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洋溢着激荡、轻快、热烈的气息 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人们现实生活的图景。 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永生,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一些地方豪强和权 贵之家厚葬成风。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居住条件,为其营造豪华的墓室。除 了随葬象征性侍卫、仆从、侍女的俑和各种珍贵物品、生活用品外,还在墓 室内绘制壁画。壁画内容丰富,有的一墓之内壁画面积达二百多平方米。其 艺术风格有的比较写实,有的豪放不羁,属于写意的画法。
表现墓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和夸耀他生前所拥有的财富;
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
墓室壁画——《望都东汉墓壁画》
河北望都1号和2号东汉两座墓中着重描绘死者生前的 僚属形象。
壁画分布在前室四壁和前室通往中室的通道两侧,画 面均分上下栏,下栏绘祥瑞,上栏绘属吏等人物肖像 ,有门亭长、寺门卒、门下小吏、辟车伍佰八人、门 下功曹、门下贼曹、主记史等,旁边榜书标出各自职 位。
墓室壁画盛行原因:
汉代墓室壁画盛行。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提倡孝道与厚葬,出现“事死如 事生”的思想。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 照死者生前的生活居住条件,为其营造豪华的墓室。除了随葬象征侍卫 、仆从、侍女的俑和各种贵重物品、生活用具之外,还在墓室内绘制壁 画。
壁画内容:
墓主人升仙的图像,或是墓主人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
武氏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 原是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上的4个石结构祠堂。 武氏祠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概括来说, 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三大类。
武氏祠画像石是采用阴刻与阳刻、面与线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