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乡愁》教学实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
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他此时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
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用心,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你们觉得语速应该?
生:缓慢,低沉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节,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
学生读第一节
师:再慢一点。

师范读第一句,生再读第一节,教师配合,同是屏幕显示第一节
师:“那”字开口小点好吗?读“那”
生读该句
师:下面配乐在读这首诗。

(音乐很舒缓)
师:读诗的感觉真好,你们在用心用情,读到了什么情感呢?
生:读到浓浓的思念之情
师:恩,你把握了情感的基调
生:无奈之情
师:对,你读到了更深的一层
生:一种悲伤的,伤心的情感
生: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们再也见不到的忧愁
生:孤独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
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纠结寄托在什么上呢?
生:邮票坟墓海峡
师:这些叫做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

你们读诗的感觉真好,读出了丰富的情感,余光中也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这也就是余光中的独特表达。

教师板书浅深入浅出
易平易近人
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每个句子,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配乐——录音——男中音——
屏幕上一句话: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师:我们再来回味揣摩一下
生:用时间顺序,体现不同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师:这在诗歌上成为“重章叠句”,你相当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生:每一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浅浅看上去很工整,叠起来,但读出来感觉就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叫做叠音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小小……浅浅……
屏幕上显示-四组叠音词
师:你们知道这为什么要用叠音词吗?我们来比较感受一下吧
屏幕显示四句,分别为“小邮票“窄船票”“矮坟墓”“浅海峡”
男女声分别读这些需要比较的句子
生:情感特别浓重,多了一个词
师做动作叠字和第三声的动作:我们的音调就长了,你们我看的手势,一起读,这四组词
师:什么感觉
生:拖长了
生:拖长了就绵延了,拖长了乡愁
再读一遍整首诗
师:再绵长一点,我请个同学来读
一女生起来读
师:我太喜欢你读诗的动容的感觉,太美丽了,你们朗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了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我想起来了李清照的诗: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真是太厉害了
生:我发现了意象中的另一种感情,作者把思乡之情寄托在邮票上,因为离乡了,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悲伤思念母亲,就把情感寄托在坟墓上,后来……海峡上
师:你从简单的文字上读出了不仅是个人的,还有家国的乡愁
生:从录音朗读中,我发现语调是慢慢叠加的,但是到了坟墓这里就更重了,读到海峡这里有泣不成声的感觉
师:哪些词语让你揪心?
生:有些似乎断开来了
师:你读一下
学生读后很有感觉,听课老师鼓掌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揪心之处,外头,里头,有多远?
生:生和死的距离吧,特别远,再也见不到了
师: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那么近却是生死相隔了,我们再一起读,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怎么读出来?
一学生读一遍,效果并不很好,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到,老师鼓励说,你已经用心用情了,老师建议你一字一顿来读,把感觉慢慢读出来,并范读一节
师:谁再来读一下,自信一点
一女生起来读,“后来啊……”特别有味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