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6高一下·邵东期中)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放诞(dàn)跬步(kuǐ)囊括四海(nánɡ)弃甲曳兵(yè)B . 孝悌(tì)笑靥(yàn)转轴拨弦(xián)刨根究底(páo)C . 阡陌(qiān )炮烙(páo)扪参历井(shēn)畏葸不前(sī)D . 谬种(miù)间或(jiàn)一夫作难(nán)锲而不舍(qiè)2. (2分) (2015高一上·天津期中) 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直截了当沽名钓誉久经沙场迫不及待B . 凭心而论常年累月伸张正义铤而走险C . 甘败下风蔚然成风刚愎自用急于事功D . 歪门斜道名符其实不可思意若事生非3. (2分)(2017·上饶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传统。
B . 2016彩色跑悉尼站开跑,吸引了近千人参加,彩色跑也被称为地球上最欢乐的5公里跑,是一项崇尚健康、快乐和彰显自我的跑步活动。
C .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政府机关向滴滴购买出行用车服务,旨在转变政府职能,以互联网方式管理政务的重要尝试。
D . 中国将进一步适应产业格局新变化,拓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增加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2分)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这些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好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似的。
——把视觉上的“花朵”与听觉上的钟声沟通起来,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有声音的,用这种通感手法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B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紧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凸现诗仙的逼人的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C .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D . 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
5. (2分)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 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B . 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
作品《沉沦》、《屐痕处处》。
C . 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D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词开豪放一派。
6. (2分) (2017高一上·沈阳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校长在向全体师生作介绍时说:“刘教授是敝校校友,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
”B . 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儿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
(法院公告)C . 梅,落叶乔木,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花开,花瓣五片,叶香,果实球形,味酸,可以食用。
(工具书)D . 我受答辩委员会委托,对毕业论文进行斧正,受实际资料、时间限制,评论仅代表一家之言,敬请作者包涵。
二、其他 (共1题;共4分)7. (4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饶宗颐先生学术艺术道路非常广阔,可谓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的理想高度。
(甲)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观赏饶宗颐先生的书法作品时,让人感到,饶先生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写自己的人格精神,写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写自己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某种领悟。
当代中国书法界的现状是多种潮流的多元并存,但又各自为政。
(乙)一些书家反经典书法,乐于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书法和新发掘出的瓦当、墓志中去寻找——把碑学、简牍学、敦煌写经、民间墓志等很多东西融入个人的书法创作。
而西化的现代后现代书法家,将绘画墨象和书法整合起来,使书法更像抽象绘画。
但遗憾的是,真正有学术建树的知识型推进尚不多见。
书法前景是令人堪忧的。
(丙)丧失了“汉字”和“线条”这两个基本点,丧失了文化继承和创新这个底线的话,未来的“用毛笔蘸墨的纸上运动”,我不知道该怎么命名之?(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源远流长B . 名不见经传C . 尚D . 堪忧(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8. (17分) (2017高三上·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窈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求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A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面秦无强大之名也/B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高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
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
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 . 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C . “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 .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 . 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 . 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 . 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②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9. (9分) (2017高三上·宝鸡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②。
未报恩波知死所③ ,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④。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
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 本诗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
B . 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
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C . 诗中景物一是静,二是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