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锡不良原因分析报告

上锡不良原因分析报告

6A7A45001A上锡不良原因分析报告
背景:
2014年5月31日,型号6A7A45001A上锡不良,针对此问题协同徐春梅小姐,前往SMT加工厂分析不良原因。

目的:
为解决问题板的处理方式以及问题板的产生原因,防止再发。

目录:
A、试验条件/流程:
B、检验分析;
C、现场排查;
D、总结与建议。

A、试验条件:
a.现场温湿度:NA;
b.锡膏类别:同方A-P6337-D-900(Alloy:Sn63/Pb37)有铅;
c.FUX PCB:E400163A2(无铅喷锡板);
d.回流焊峰值:260℃/实际板面温度251℃;
e.钢网厚度:0.12mm;
f.丝印锡膏厚度:NA;
g.丝印方式:手印/机印;
B、检验分析:
依试验流程共试验4set E400163A2空板PCB结果如下:
b-a、目检1set明显不上锡,相对不良比例25%;
b-b、放大镜检验4set 焊盘周边严重锡珠,相对不良比例100%(图组1-1)。

图组1-1
试验方案2共试验5set已贴S/S面PCBA,试验结果如下:
b-c目检5set未发现明显不良,相对不良比例0%。

分析:b-b图示锡珠形成机理:
回流焊中出现的锡珠(或称焊料球),常常藏与矩形片式元件两端之间的侧面或细间距引脚之间。

在元件贴状过程中,焊膏被置于片式元件的引脚与焊盘之间,随着印制板穿过回流焊炉,焊膏熔化变成液体,如果与焊盘和器件引脚等润湿不良,液态焊料颗粒不能聚合成一个焊点。

部分液态焊料会从焊缝流出,形成锡珠。

因此,焊料与焊盘和器件引脚的润湿性差是导致锡珠形成的根本原因。

造成焊料润湿性差的原因:
1、回流温度曲线设置不当;
求证:加工厂回流焊温度曲线图(1)NG 标准回流焊温度曲线图(2)OK
1.1图(1)中加工厂回流温度曲线为持续(爬坡)升温,直至炉温峰值260℃,升温太快,由于热应力的作用,锡膏中溶剂挥发太快,导致飞珠的发生;
1.2图(2)标准回流温度曲线从预热到活性区之间为150℃,升温速率在1.5-3℃/sec,图中活性区平衡在150℃,活性区在炉子的二、三区之间,维持时间约60-120s,若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锡膏氧化,以致焊接后飞珠增多,严重则可导致焊盘与锡膏无法融合,形成吃锡不良。

2、如果从贴片至回流焊的时间过长;
2、焊膏错印的印制板清洗不充分。

C、现场排查:
1、加工厂使用有铅锡膏用于焊接无铅喷锡PCB,两种锡的最低熔点不一致(有铅锡熔点:217℃/无铅锡熔点231.9℃),PCBA在过回流焊过程中,PCBA到217℃温区时,板面的有铅锡膏已经融化,因为PCB焊盘的无铅喷锡未到达熔点(未融化),所以使锡膏融化时形成锡珠,附着到焊盘的边缘或中间,当PCBA到232℃温区时,PCB表面已经融化,但已无法完全与有铅锡全部融合在一起;
2、回流焊实际炉温比设定炉温偏小10℃,加工厂设定无铅锡熔融峰值245℃,减去偏差值10℃,得理论实际值235℃,此参数为无铅锡熔点下限;
3、生产方法错误,PCB的A面焊接时,将PCB直接放置在底部轨道上,导致PCB的B面焊盘污染;
B、总结与建议:
总结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数据显示,造成本次异常6A7A45001A PCB板上锡不良的根本原因如下:
1、SMT回流炉温曲线设置不当/不匹配;
2、锡膏与PCB表面的喷锡不匹配;
3、回流炉温设置峰值≤无铅锡熔点下限;
4、SMT过炉链条脏污,导致过板时焊盘污染
建议:
1、SMT生产前需调整炉温曲线在标准范围内,确认首检;
2、使用无铅锡膏与PCB表面锡匹配/或调整回流峰值为无铅锡熔点(232-250板面实际温度,取中上值);
3、规范过炉方法,使用回流焊顶端轨道悬空过炉;
4、现已贴1面的PCBA在以上条件满足情况下,生产前使用橡皮擦擦拭板面后再次用酒精清洁,再印锡膏小批量试产确认效果,
效果满足质量要求则继续生产,若不合格建议报废处理。

分析人:肖颜升
日期:2014-06-04
审核:孙道锋、李鹏程
日期:2014-06-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