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浅析
如下图所示为从1954年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变化图
如图所示从2007年以来美国联邦基金数据大幅度下降。
从美国经济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段时间恰好是2007年-2009年美国出现了环球金融危机的阶段。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加收入,所以进行了7000亿救市计划,货币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所以利率(r)下降。
根据IS-LM曲线,利率下降,IS右移,利率(r)下降,并且可以收入(Y)增加。
IS —LM 模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基金利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翻阅美国经济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其后五六十年代的繁荣时期之后,至70年代,美国经济又出现了与30年代相似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全速增长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失业率达到影响社会安定的高点,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且经济衰退也呈持续性,政府也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政策。
80年代初,里根政府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三少一增一紧”——减少税收、减少非国防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国防支出,同时支持联邦储备局紧缩货币供应的政策。
这一政策对于美国80年代初成功实施反危机纲领产生了一定效果。
通过数度减少政府税收和大量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非国防支出,放松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使美国经济从1982年底转向复苏,到1984年生产增长率达到6.8%,成为30多年来最有力的增长。
失业率由1982年10.8%降到1988年下半年5.3—5.4%,通货膨胀率也降到4.2%。
特别是80年代,美国政府利用公共政策调整机会适时促使产业升级,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调整经济结构,并取得明显进展,为90年代美国“新经济”到来打下了基础。
如下为IS —LM 均衡点的移动变化;依据公式
:11a e g T
d
IS Y r
βββ++-=---:k M L M L r h ph =
- k
M
r Y h h p
=-
LM—IS模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时,国民收入增加IS曲线向右平移,均衡
点向上平移,由公式
k M
r Y
h h p
=-
得政府支出增加
时,利率上升。
所以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基金利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