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象棋校本课程
小组成员:朱菲菲、贺戴、刘玉玲
施滔、卢迪、常筱
一、导言
象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发明,同时以其深奥的艺术性、精彩的趣味性和激烈的竞争性流传于世,对于中华名族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常下象棋能够促进人们的大脑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因此,教育家们很早就提倡在小学普遍开设棋类课程,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目的。
然而,复杂的象棋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免枯燥乏味,难学难懂,那么,如何能够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象棋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对症下药,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象棋入门,如通过棋类故事了解象棋的基本知识,制作象棋,对象棋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热爱象棋,甚至做到“乐在棋中”、“棋乐无穷”做准备。
二、课程目标
如今的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教育,因此通过趣味象棋这种特别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象棋的兴趣,然后逐步了解和学习象棋知识的真谛,培养自身的思维方式、性格以及公平竞争的良好道德风尚等优势。
具体目标:
1、通过老师讲的关于象棋的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象棋文化和知识。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情感。
3、能够使学生了解雕塑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方法,体验制作象棋所带来的乐趣。
4、使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利用不同素材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象棋,并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和介绍,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了解一些关于象棋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内容
1、欣赏与交流活动
本课程作为学习下象棋的一门入门课,主要在于带领学生认识和走近象棋这门学科,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欣赏与交流活动。
例如:以中国象棋的棋子角色为引子,教师可以给学生看图片,谈棋艺,讲经典,评名将,
说特征,讲历史故事等,使学生对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著名将领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针对所欣赏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请每位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想。
同时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也是为学习象棋做好铺垫。
2、操作与探索活动
除了背景知识的学习、口头交流以外,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进一步了解历史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且加深对棋子角色的印象。
教师提供一些从秦兵马俑造型到现代战争中人物造型的图片,先让学生欣赏比较,构思自己想要制作的人物。
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用橡皮泥捏塑自己选中的人物,进行中国象棋的趣味造型创造构思活动。
该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思维。
3、表现与评价活动
在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班内开展展示活动,请每位学生向班内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捏塑该人物设计的想法。
接着开展评价活动,分别有学生自评、同学间的互评和教师点评。
特别注重构思独创性、趣味性的评价,这样的活动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同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评价。
四、课程难点与重点
1、难点:学生人物造型表现基础较弱,因此要适当降低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地夸张变形,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雕塑造型活动,或采取特写的方式进行创造表现,降低难度,实现体验雕塑造型和创造表现活动乐趣的过程目标。
2、重点:以棋、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雕塑造型的想象,雕塑造型构思设计的思路,展开有趣的中国棋趣味造型创作活动。
五、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低年级每周2-3节
中、高年级每周2节
2、授课重心: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行为养成时期,重在培养他们的动手
能力和思维能力;
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行为已养成,重在提高他们的辨思能力
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低年级以教授基础性知识为主,多为讲述课时,让学生大
概了解象棋的由来和发展等。
中、高年级则要以实际实践,操作课为主,引导学生在实践
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
4、课程把握:作为兴趣教学,还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此课目教
学当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起学
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六、课程评价
1、课时安排中各个年级基本每周有2节课,但课后要求学生巩固复习每周
要点,时间指标定为20-30分钟。
2、定期举办一些比赛,一方面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老师发
现教学问题,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
3、此外学期末考查评定也要详细的计划,可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
来进行测定,每个环节设定一定的比例,基本可为4:6。
4、本课程作为学习下象棋的一门入门课,重在基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象棋的
兴趣这一起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
手动脑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热爱民族
文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