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X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项目1.1.2项目申请单位:1.1.3项目实施单位:1.1.4项目内容(1)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及国际重要湿地建设、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湿地科研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2)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包括生态文明村和生态人居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水质净化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景观建设工程、河道修复及治理工程、面山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社区共管工程、水库湿地保护工程、重点湖湾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等。
(3)湿地可持续利用工程,包括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点)、湿地公园建设工程(3个)。
1.1.5 项目范围:在X白族自治州X市洱海、洱源县洱海源头、剑川县剑湖、鹤庆县草海及其相关流域。
1.1.6 项目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1996年)(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998)(4)洱海流域环境规划(云南省环境保护局,1999年6月)(5)X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X州建设环境保护局,2001年3月)(6)•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X洱海保护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云政发…2003‟10号)(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修正);(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16)•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12月3日);(1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19)•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1971年);(20)•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21)•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1年);(2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1);(2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3);(24)•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2005);(25)•云南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5);(26)•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2007)。
1.1.7 项目投资:228610.00万元。
1.1.8 项目建设年限:2009—2015年。
1.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2.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保护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充分考虑X州湿地特殊的生态功能与生态规律以及在地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遵循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湿地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系统性的新观念,突破传统的单一线性规划思路,应用系统科学与统筹法规划思想,以湿地分区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坚持以湿地环境保护、湿地功能恢复为前提依法严格保护项目区的湿地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确保X州工农业稳定、持续发展,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项目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合理进行保护使之既推动X州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有利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
1.2.2 项目实施原则(1)突出重点原则X州湿地点多面广,问题多而分散,项目安排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
项目选择要本着求实和可操作的原则,在搞好X州湿地整体保护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的恢复治理。
(2)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原则目前X州湿地及流域的治理基本采取一种分散化、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模式,不同的资源类型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割裂了湖泊-流域内水文与生态系统固有的完整性,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密切联系。
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湖泊-流域管理是一个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应该基于一个整体来考虑,根据我国的现行的体制,必须部门联动,合力攻坚,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3)科学规范原则按照自然地带的递变规律,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内选择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湿地区域开展湿地治理,同时也要注意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过渡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
根据湿地的特殊功能,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使在湿地生活的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都能够得到就地保护,使湿地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得以体现。
(4)公众参与原则湿地及其流域周边社区公众是湿地保护管理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湿地管理的效果不仅与他们的行为有关,而且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公众的参与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保护工作的成败。
要从与旅游业相关的要素着手,积极创造机会让当地居民参与环境保护,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惠益,以求社区居民保护环境的思想的可持续发展。
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寻求社区的建议和意见,而且要做好反馈这一环, 用开放性理念来创造社区互动形式。
社区参与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本身的发展状况社区的建设需要相关利益部门以及政府、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
(5)分区分类管理原则湖泊-流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要实现项目区湿地的治理,必须将湖泊水体及其汇水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考虑湖泊和流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对于项目区的湿地管理,应分为湖泊水体及湖滨带、湖滨带农业生产区、面山森林生态系统、城镇村庄(包括工业区)四个区,以湖泊水体及湖滨带保护管理为重点和目的,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对湿地的影响程度,分类进行管理。
(6)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原则项目实施要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湿地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和持续的利用,要湿地资源在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1.3建设目标1.3.1总体目标以环境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对以洱海为核心的X白族自治州主要湿地区域(项目区)、湖滨沼泽、农业区、流域面山植被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性和生态功能,有效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或改变,使项目区的天然湿地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污染控制等措施、使退化的湿地得到恢复和治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进入一种良性状态。
同时,通过建立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以及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宣教培训、科学研究、管护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云南湿地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从而使X州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1.3.2分期目标(1)近期目标(2009-2010年)基本理顺X州湿地保护的协调机制和管理体系,完成项目申报、保护管理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资金筹措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初步形成项目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明确保护范围和功能区,建立和完善湿地科研监测体系,对问题突出的湿地优先进行治理,基本遏制人为因素导致的天然湿地面积下降和功能退化的趋势。
(2)远期目标(2011-2015年)对项目进行全面实施,建立起X州比较完善、科学、规范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与管理体系,全面提高X州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使项目区的湿地环境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退化湿地得到恢复和治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湿地合理利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使湿地区域得到有效保护,改善和保护X湿地,为生活、栖息、繁衍在该区域内大量珍贵的水禽和猛禽等野生动物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把X州湿地建设成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完美统一的区域,达到改善X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在当地的开展,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向前发展以及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目标,加快三县一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步伐,提高洱海水体质量和市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项目实施结束后,全面恢复项目区湿地原生态,建立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达到生态平衡、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天然湿地。
第二章项目背景2.1 项目的提出湿地是“地球之肾”,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作为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涝、抵御干旱、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同时,在维持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特别是是水鸟、鱼类等水生生物,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湿地又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退化、改编和消失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因此,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研究和合理利用湿地,恢复日益萎缩的湿地面积和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白族自治州的湿地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湿地之一。
其中:鹤庆草海湿地、剑川剑湖湿地、洱源洱海源头湿地、X洱海湖区湿地四片湿地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的中南段,面积约5868hm2,是云南高原湿地中的典型湿地,也是滇西北高原最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之一。
正好位于我国西部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既是候鸟迁徙过境时的集结点和停歇地,又是迁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
四片湿地还是有物种丰富、多样性较明显的高原湖泊湿地。
保护好四片湿地水域、湿地以及周围的山林植被,为候鸟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自然环境优越、食物丰富安全的理想栖息环境;改善湿地的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资源保证,同时改善湿地的景观,提高湿地的美学功能,为人类的文化生活游憩的场所。
X白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及项目区各县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的保护和周围环境的改善,采取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的方法,实施了“水污染治理”、“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湿地恢复”、“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并对部分湿地进行了立法保护;建立了不同级别的湿地保护区,成立了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