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选择题分类复习强化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选择题分类复习强化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含解析)

---------------------------------------------------------------最新资料推荐------------------------------------------------------2019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选择题分类复习强化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含解析)9 2019 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选择题分类复习强化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 1、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雅典人在苏格拉底死后,立即表现出了后悔,封闭了角力场和体育场,并处死了原告莫勒图斯。

该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雅典公民的议论有法律效力B.雅典民主政治下无言论自由 C.直接民主易产生民意的善变 D.民主并不意味着结果的最优答案 C 解析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体现的是多数人的意志,然而这种民意往往是在特定的场景与环境下基于冲动与激情而做出的,因而在事后往往会产生变化,C 正确;讨论可以影响到公民陪审法庭的决议,但并非具有法律效力,A 错误;B 是对苏格拉底之死的解读,而非材料的主旨;D 是对材料表象的解读。

故答案选 C。

2、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非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绍兴二年(1132 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 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 C.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D.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答案 B 解析受气候影响并非实质问题,故 A 项错误;小1 / 11民的日常生活与商贩联系紧密,粮食等日常糊口之物只能购买,而小民自己则进行柑橘、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些作物主要是供给市场的,反映出民众生活与市场紧密相连,B 项正确。

材料只是说明,洞庭二山在太湖中,所以只能靠舟楫,但并不是说宋代主要交通工具为舟楫,故 C 项错误。

山中小民多种柑橘、桑麻,而不种粮食,这说明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但并没有体现其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特征,故 D 项错误。

3.明朝万历年间,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C.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答案 B 解析材料中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说明明代出现了劳动力的商品化现象,即有些人以出卖劳动力为生,故答案为 B 项。

A、C 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均排除;D 项开始普及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史实,排除。

4.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行、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答案 B 解析清廷希望以关税代替外国人进入---------------------------------------------------------------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内地,而非把关税作为谈判筹码,故 A 项错误;用关税代替外国公使驻京、内地游历等,是为了保持华人与洋人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传统的华夷之防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立国,故 C 项错误;清廷希望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人的让步,这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国家的经济主权,故D 项错误。

5.1912 年 6 月 1 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

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答案 D 解析材料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6.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政3 / 11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答案 D 解析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这与当时中国民族危亡的背景相适应,说明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故 D 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故 A 错误;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也不能说明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故 B 错误;社会主义只是当时各种思潮之一,并未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故 C 错误。

故选 D。

7.以满铁和关东州为首,日本对满投资于 1930 年达 16.17 亿日元,占列国对满投资的 70%,这是日本国外投资的 58%集中于满洲的结果。

1930 年年底,在满洲的日人有 28700 人,在满日人是国外最大的日人集团,同时也是在中国最大的外国人集团,故满洲无异是日本过剩人口的推销市场。

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 A.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即 B.日本视中国满洲为其生命线 C.日本正在推行以战养战策略 D.中国东北资源丰富土地辽阔答案 B 解析从材料日本对满投资于 1930 年达 16.17 亿日元日本国外投资的 58%集中于满洲在满日人是国外最大的日人集团,同时也是在中国最大的外国人集团中可以看出,满洲对于日本的重要性,故 B 项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 1937 年,故 A 项排除;以战养战是全面侵华期间的日本策略,故 C 项排---------------------------------------------------------------最新资料推荐------------------------------------------------------ 除;D 项包含在B 项之中。

8.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

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B.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C.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联系所学农村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取得成效可知,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B 项。

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 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1961 年 1 月负责经济工作的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供应紧张,应该两条腿走路,即有些商品可以实行凭证分配的办法,有些商品应该是只要有钞票就可以买。

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国民经济已经出现好转 B.国民财富收入得到提高 C.计划经济弊端日益显露 D.社会消费需求得到增长答案 C 解析材料有些商品可以实行凭证分配的办法,有些商品应该是只要有钞票就可以买反映了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说明当时计划经济弊端日益显露,故 C 正确;1961 年国民经济并未出现好转,故 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财富收入得到提高,故 B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当时社会消费需求得到增长,故 D 错误。

5 / 11故选 C。

10.1991 年 9 月 3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决惩治官倒》指出:近年来冒出的官倒爷,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价格双轨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物价横飞,市场动荡,也滋生出很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惩治。

这从本质上说明( ) A.当时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较严重 B.苏联解体给中国经济带来动荡 C.经济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挫折D.经济体制改革须触及纵深领域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价格双轨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物价横飞,市场动荡,可以看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引发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和腐败问题,说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故答案为 D 项。

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 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11.近代意大利哲学家皮科(1463~1494)认为:人性并非自出生就已被决定,上帝并不用铁的必然法则来束缚人,而是给人以意志和行动的自由。

皮科的本质意图是( ) A.质疑宗教信仰以提升人的主体地位B.肯定人性以转化人感知世界的视角 C.否定上帝权威以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D.批判君主专制推动人文精神发展答案 B 解析文艺复兴以人为本,批判神学,但不否定宗教,还借宗教来宣扬人文主义,故排除 A、C;D 是启蒙运动,排除;由材料给人以意志和行动的自由本质意图是肯定人性以转化人感知世界的视角,故选 B。

---------------------------------------------------------------最新资料推荐------------------------------------------------------ 12.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经济革命指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政治革命指英国代议制确立,17 世纪英国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A 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属于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排除 B;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排除 C;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只体现政治革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D。

所以选 A。

13.19 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答案 A 解析 19 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发展,社会主义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7 / 11政治的完善、民族主义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自由资本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故 A 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