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3.美国科学家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粒子。
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
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
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A •暗物质是客观世界的本原B.物质世界不是永恒不变的C.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D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案】D4.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所说的“物质”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6. 1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是说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这说明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②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说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这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
答案C2018 年6 月8日,美国公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30 多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钻探到了有机分子,这可能是火星存在古生命的证据。
上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中的事物( )①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③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④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7.在哲学讨论课上,一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 , 另一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 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少数与多数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①“枯”与“荣”都是“原上草”一种存在方式②“枯”与“荣”的转换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④“枯”与“荣”是物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A •①②B•②④C•②③ D •①③【答案】D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已。
能进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风动”和“幡动”坚持了物质与运动的统一②“心动”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③“风动”和“幡动”都没有揭示出运动的形式④“心动”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A •①④B•②③C•③④ D •①②【答案】D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9.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3.唐代和尚慧能评论“时有风吹幡动”时认为,“不是风,不动是幡动,仁者心动”。
楚国有个人剑落在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故事。
慧能和尚和“求剑”的楚国人都错在( )A.离开物质谈运动B.离开运动谈物质C.不懂得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不懂得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4.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B.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 •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D •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答案】A5.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说明(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8 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这些要求蕴涵的哲理有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③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互不相容的A •①②B•③④C•①③ D •②④【答案】A6.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③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A •①③B•②④C•①② D •③④【答案】C8.客观规律对人类是“限制与自由的统一”,对此观点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①“限制”意味着人类必须遵循规律并且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自由”表明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善于排除客观规律这个障碍④“统一”表现在人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A •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A 9.下边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钟表可以回到昨天,却已不是昨天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A •①②B•③④C•①③ D •②④【答案】C11.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
重庆璧山区采取“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到2020 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 千万至1 亿只,可辐射10 万亩设施农业。
“以虫克虫”的办法①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②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③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④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 •①②B•①④C•②④ D •②③【答案】A5.(2017 •湖北襄阳四中检测光线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 万千米。
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这种减速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
而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B.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有条件的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D.人们可认识和改造物质运动的规律1、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所包含的哲理,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B.事物运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一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2.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遗忘很快,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
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请结合哲学中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遗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根据遗忘的发展规律,在学习后的1〜24小时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④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规律,据此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说明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