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完整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完整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A曰:否,以票易之。

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B于是至则围王离。

C欲速则不达。

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A也,乎B焉,哉C焉,乎D矣,与14、在下列句中,“与”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顿宕舒缓语气的一句是()A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B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谁与,哭者?15、下列句中,“甚”做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A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B甚雨及之,楚师多冻。

C苛政暴吏,甚于虎也。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6、下列句子中,有名词意动用法的是()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

C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7、下列句子中,数词作状语的句子是()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B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C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8、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是()A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B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19、“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其中“宝”是()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的使动用法20、“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其中“美”是()A名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1、“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中的“于”字是()A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B连词,连接动词与宾语C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2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与下面()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A焉用亡郑以陪邻?B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C驴不胜怒,蹄之。

D孟尝君客我。

2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中的“见”与下面()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A今京不度,非制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C晋侯饮赵盾酒。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4、下列各句的加点字用法独特的一句是()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B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C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D从左右,皆肘之。

25、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古代汉语里,实际上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B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用得多些。

C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比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要严格些。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是副词,意思是“又一次”。

26、下列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有()A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副词“非”否定的不只是后面的动词,而是后面的整个谓语,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在古代汉语里,“而”字经常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C“所以”在古代汉语里是连词吗?──不是,是代词加介词。

如“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中的“所以”不能解释成现代汉语的“因此”。

D在古代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

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句中的“与”是()A作连词B作介词C作动词D读去声28、下列各句中含名词性“所”字结构的有()A不如早为之所。

B诺,咨君之所使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

D伐木所所。

29、“不介马而驰之”中的“而”字是()A结构助词B逆接连词C顺接连词D句中语气词30、“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句中的()A“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来源。

B“之”无任何意义,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于”是介词,介绍被支配的对象。

C“之”是代词,复指“媪”;“于”是介词,介绍对象。

D“之”是结构助词,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31、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公曰:“良医也。

”厚为之礼而归之。

D孟尝君客我。

32、下列句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C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碗、瘘、疠。

3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A宣子说,乃轻币。

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下列句子,属于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庄公寤生,惊姜氏。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D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35、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工具的一句是()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B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C太祖累书呼,有敕郡县发遣。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3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的一句是()A失期,法皆斩。

B射之,豕人立而啼。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沛公欲王关中。

3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A曹公,豺虎也。

B尔欲吴王我乎?C友风而子雨。

D天下云集而响应。

38、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A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39、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B沛公欲王关中。

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40、《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句中的“食”字,是()。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B及物动词的意动用法C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D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41、《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的“方”是一个()副词。

A时间B范围C程度D语气42、《论语·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句中介词“于”的用法是引进()。

A行为的对象B行为的主动者C比较的对象D行为的地点43、()句中的“以”是一个连词,表示两项动作连续性的时间关系。

A《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

”C《商君书·开塞》:“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D《淮南子·览冥》:“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4、《山海经·海外北经》:“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句中的“道”是()。

A名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名词用作动词D名词作状语45、在“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句中,“之”字的语法分析正确的是()A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B 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C 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名词性词组D 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到”46、在下列句子中,用“其”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是()A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B 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C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D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47、下列句子中有及物动词使动用法的是:()A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B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C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48、下列句子,“是”作为系词表示判断的一句是()A是社稷之臣也。

B此是何种也?C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D是炎帝之少女。

49、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夫战,勇气也。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50、下列句子,属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A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