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
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强烈的求知欲。
这才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
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才能产生长远的学习动机。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化学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目标教育。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的社会意义,从而把自己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对那些思想和学习都不要求上进的学生,还要把社会需要与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危机感”,以此促使其逐步产生学习动力,在学习目标的激励下,养成认真踏实、勤奋学习的品质和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二、对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
以前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是用来激励受挫者的名言。
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经常的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损伤的。
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
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
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对学生的进步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激励学生去尝试获得更大的成功。
例如,我在课堂上给一个平时不太专心听讲的学生提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答对了,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结果该生以后听课一直很认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这方面可以运用大量生动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讨论和引导学生思索。
例如,烧水的壶用久了,壶的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水垢”,水壶使用的时间越久,积存就会越多。
“水垢”究竟是哪里来的呢?又如,维生素是我们身体中所必需的养分,如果身体中缺少了它,就会发生一定的生理上的病症。
那么,维生素是什么东西呢?教师还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持续发展的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公众与科学技术”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民对地理常识和化学知识缺乏了解,对于“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滥用农药、化肥的后果”等有关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弊端和问题知之甚少、认识淡漠,造成乱开发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社会问题。
可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化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未来国民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程改革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当学生理解这种改变对自身发展的意义时,他不但会以理性的自觉去主动地采纳这种学习方式,而且在此后的探究学习中会产生更大兴趣,创造性
地发展这种学习方式。
如活动与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告诉学生“怎样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怎样提出假设与猜想”——蜡烛会燃烧(不会燃烧),“怎样制定计划”“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做出结论”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怎样利用这些方法学习知识。
《新课程标准》所列举的6项实验技能和调查讨论、数据处理等技能,列出以做实验和运作实验的清单。
新课程对化学习题做了较大力度的改进,淡化客观题,提倡情景题、开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如下题:人体缺钙会引发“骨质疏松症”。
一体重为60kg的缺钙病人每天除从食物中获得钙质外,还需从药物中补充0.5g钙质。
若医生确定此人每天至少吃某钙片6.25g,且知某钙片中的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
试求该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这道题目提供了人体缺钙的知识,学生一看到这类知识,兴趣马上调起来了,而真正计算的过程很简单。
又如教材中第63页第3题:“最近一个月你家的用水量是多少?设想还有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动员全家人共同实施。
至下个月再调查一个水表,并计算出你家的节水成果。
”再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将其改为探究实验方法,用多种方法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比观察老师做实验、分析实验,效果要好得多。
四、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
第一,利用化学知识
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三,直接让学生参与做好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把实验“搬”回家里,三五人一组,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器物和用品(例如厨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调味品),去重新探究和验证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所做实验的结论,注意让学生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出现的问题等做好记录,等第二天课堂上再让各小组相互讨论、横向比较,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一一解答。
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进行的一些教学实践,此番研究让我思考和梳理了关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个重要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和实践,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材料,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一个学期的研究是非常仓促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思考与实践,争取摸索出更多关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并将之进一步整理与完善,且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1.
2.朱明祥.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吉林教育.2009-09-10.
3.顾明旺.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