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陈鑫婕彭露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领导者
在对组织实施有效领导的过程中既需要权力性影响力,也需要非权力性影响力。
优秀领导者不仅要能发挥硬性的权力性影响力,而且还要能灵活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现今社会对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同组织目标达成与领导者成功的关系越来越大。
因此,笔者在此对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做了简要分析。
一、领导者的影响力1.领导与其影响力的涵义。
现代领导观念认为,领导是一种运用权力、施展影响力的行为过程,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影响别人。
强有力的领导者可以对追随者和群体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
著名管理大师保罗·赫塞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影响力一般是指人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
有效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使之纳入组织活动目标轨道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不是操控,而是一种双赢的状态。
2.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
领导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双重因素所构成的。
2.1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与资历所构成的,其核心是“权”,不依任职者的变动而
变动。
因其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不可抗拒性,亦称强制性影响力。
从心理上而言,被领导者对权力性影响力的接受相对被动。
2.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基于领导者自身综合素养的自然影响力,它不直接运用权力方式推动组织活动,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不具有强制性,其核心是“魅力”。
它虽然没有正式的规定。
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但这种影响力靠的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行为能力,从心理上表现为,被领导者由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对其产生信任感和主动追随感,从而自觉自愿地服从领导者。
因此,非权力性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比权力性影响力持久、深刻得多。
二、决定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程度的因素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包括个人素养和行为能力。
领导者个人素养的综合能力大小与领导者行为能力大小决定着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程度。
1.个人素养。
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因素,它们直接关系到领导的成效与质量。
1.1品格因素。
品格因素是领导者拥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也是决定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程度的核心因素。
它是指领导者的良好的个人品德与先进的公利思想。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意为,为官从政者的品德具有导向作用,做官之人要讲究道德操守。
如果领
导者品德高尚、为人正派、赏罚公平、言行一致,那么被领导者会对领导者产生尊敬感,自愿追随一个品格高尚的领导者,积极地工作,出色地展现个人才能,并且最大可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公利思想即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如果领导者拥有先进的公利思想,一心为公,谋求公利,不谋私利,才能扩大非权力性影响力,凝聚人心。
1.2才能因素。
才能因素是领导者拥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键。
所谓才能是指领导者的才干和能力的综合,是领导者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执行能力的具体体现。
一个领导者才干强弱和能力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功与否。
一个有才能的领导,会给组织成员带来成功的信心和希望,领导者以才示人,就如同发出心理磁场一般,吸引着组织成员围绕在其周围,积极出谋献策。
贡献自己的力量。
1.3知识与经验因素。
知识与经验因素是领导者拥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根本。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领导者的能量储备,是领导者个人魅力产生的基础,是领导者无形的宝贵财富。
对于基层领导者而言,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拥有专业权威,这样才会让下属有信服感。
对于中层领导者而言,应在社会人文知识方面有所造诣,能顺利处理好与上级、下属之间的关系,便于工作的开展。
而对于高层领导者,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为对其而言,只有具备宏观层面上的概念形成能力、长远的战略规划能力和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较高的威望,更好地领导组织不断地发展,在环境急剧变化的社
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1.4感情因素。
“撼人心者,莫过于情”。
“情”好比一道美味佳肴的作料,一支调和颜色的画笔,能让人与人之间心理融合,拉近彼此距离。
领导者要想使下属心悦诚服地为其所用,单凭权力性因素是不够的,领导者必须要善于运用感情因素,深入下属中间,注重情感联系,与下属建立融洽的关系,拉近彼此的心里距离,便能产生亲切感,从而获得下属的支持,这恰好印证了中国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
2.行为能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行为能力即榜样影响力,是指领导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行为给下属提供一种可值得学习和效仿的模式,在下属身上产生同样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力量。
《韩非子》中邹国国君《断缨示民》的故事表明,领导者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作用。
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是那些对自己要求严格,言行一致,内外一致的人,是下属最为钦佩、效仿和追随的榜样。
三、提升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与方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1.培养有魅力的人格。
领导者要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
领导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第二,培养高尚的品德;第三,充满自信心;第四,具有博爱意识。
博爱是公共利益的基础,唯有博爱之心,才能处处为集体着想。
人格魅力如同圣洁的光环笼罩在领导者身上,只有具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才能提升自己的非权
力性影响力,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支持。
2.锻造过人的才能。
领导者要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锻造过人的领导才能。
领导者应在组织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战略性眼光,提高审时度势的能力,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善于思考领导活动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领导才能。
3.掌握广博的知识。
领导者要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
这要求领导者要勤奋学习,阅读大量书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社会日新月异,领导者只有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成为学者型甚至专家型领导者,才能胜任新时期的领导工作。
4.培育较高的情商。
领导者要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具有较高的情商。
大量的管理案例表明,高情商的领导者魅力更大,非权力性影响力更大,更受下属的欢迎。
因此,这要求领导者要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和适宜的情感。
四、结语总之,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领导者仅靠权力树立起来的影响力是表层的,只有靠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影响力才是深刻的。
要成为一名杰出的领导者,就要在正确运用权力性影响力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
参考文献:
周菲.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宿春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7堂课[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6年1月第1版.
张燕婴.论语·为政[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1版.作者简介:陈鑫婕(1988—),女,汉族,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务员制度。
彭露(1984—),女,土家族,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63公共管理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