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科产品研究分析报告经济1001班(李庆振)
海南省农科产品报告
调查对象:海南农科产品
海南概览
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分析
【生物资源】海南生物资料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海南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是我国最大的热
带自然博物馆、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
海南岛生长着丰富多彩的热带林木、热带花卉、热带水果和天然药材。
【南药资源】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4000多种植物可入药的约2000种,占全国的40%,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最著名的是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
动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猴膏、牛黄、穿山甲、玳瑁、海龙、海马、海蛇、琥珀、珍珠、海参、珊瑚、哈壳、牡蛎、石决明、鱼翅、海龟板等近50种。
【动物资源】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67种
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67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南特有)。
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水鹿、猕猴、黑熊、云豹等亦珍贵。
据1998年5月公布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共记录了4个纲、32个目、77个科、320种动物。
320种动物中,有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属省级保护动物。
发现历史上没记录过的鸟类14种。
【植物资源】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
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
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3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
世界热带的80个科显花植物属、
种最多的第一类17科,海南全有。
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果树(包括野生)142种;芳香植物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树木200多种。
【作物资源】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梁、粟、豆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
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等。
蔬菜有120多种。
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生热带植物有3000多种,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种,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成效。
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作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咖啡、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土地资源】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
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地约0.47公顷。
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收获2至3次。
按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
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他地。
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28.04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5.5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
待开发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连片,宜于开垦和机耕。
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水产资源】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
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全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
全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2.57万公顷。
海洋水产在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40多种。
许多珍贵的海特产品种已在浅海养殖,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2.5万多公顷,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贝、藻类等20多种。
淡水鱼(不包括溯河性的鱼)有15科57属72种。
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热带农业基地。
农业是海南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海南农业概况
一、海南农业概况
海南地处我国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光温充足,光合潜力大,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黄金宝地。
全省的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和亚热带土地面积的
42.5%,其中耕地面积76.9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21.8%。
全省总人口8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0万人,占总人口的68.5%。
近年来,海南省贯彻实施“一省两地”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和支柱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绿色农业和科技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006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344.2亿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3256元,同比增长8.4%。
超出“十一五”规划年均递增6%的目标,农业增加值仍占全省GDP的32.73%。
二、优势产业发展情况
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海南农业的多元结构和鲜明特色。
相对全国而言,海南农业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分为六大类:一是冬季瓜菜。
海南冬
季瓜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
势,光温足,成本低、品质
优。
全年瓜菜种植面积
321.58万亩,总产448.7万
吨,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之一。
冬季瓜菜有80%以上销往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也有部分出口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二是热带水果。
热带水果是近年来增
长速度较快,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产业之
一。
海南的水果种类繁多,有香蕉、芒果、
菠萝、菠萝蜜、荔枝、龙眼、杨桃、绿橙、
莲雾等。
全省的水果种植面积254.61万
亩,总产187.85万吨。
其中香蕉面积69
万亩,产量108.63万吨;芒果面积69.25万亩,产量26.24万吨,居全国第一位;菠萝面积19.25万亩,产量21.14万吨;荔枝、龙眼63.38万亩,产量10.91万吨。
三是热带经济作物。
热带作物是海南农
业一大特色,主要品种有橡胶、椰子、槟榔、
胡椒、咖啡等。
全省年热带作物总面积789.23
万亩。
其中天然橡胶种植面积603.23万亩,
干胶产量24.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6.9%;
椰子面积64.61万亩,产量2.14亿个,占全国
总产量的98.7%;槟榔79.6万亩,产量7.48万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0%;胡椒34.39万亩,产量3.1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8.7%。
四是畜牧业。
海南岛四面环海,形成天然的防疫屏障,发展畜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
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临高乳猪誉满岛
内外。
特别是随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防疫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成功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传入和发生,捍卫了海南“无疫区、健康岛”的品牌,而且有力推动全省畜牧业快速发展。
全省去年肉类总产量68.31万吨,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肉类产品已销往大陆市场,为建设全国畜禽产品出口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南繁制种业。
海南是全国的南繁制种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制种专家和科研人员,前来开展种子繁育、加代、鉴定和科研生产活动,年均繁制各种作物种子15万亩,产量2.8万吨,为全国种子改良和更新换代做出积极贡献。
六是农产品加工业。
海南省特色农产品种类较多,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但是加工规模小,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全省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500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不足360家,加工增加值30亿元,加工转化率仅35%,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因此,热带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以上就是我组对海南农科产品的报告。
经济1001班
李庆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