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编号21002-2031(2005)01-0006-05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盛鸣1摘要2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类型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实际工作,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实践性思维。
1关键词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技术流程1中图分类号2T U9811文献标识码2 A自从2000年底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0的实践工作以来,城市规划学术界就对这一新动向进行了诸多讨论[1~4]。
但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容、方法及实例介绍上,有关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的探讨较少[5]。
事实上,应用不同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可能会对规划成果造成较大的差异。
因此,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研究也就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但从最近的文献资料看,仅见有吴志强等[6]就/战略脸0、苏燕羚等[7]就/竞争力导向0做了相应的总结。
本文根据笔者参与的石家庄、哈尔滨、合肥等城市的规划实践工作,试图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进行初步探讨。
一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发展回顾虽然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曾编制过类似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规划,但因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不同而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并无太大可比性[8]。
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入WT O和城市政府功能转变,正催生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方法的创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尽管国内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始于2000年的/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0,但在这四年中,却有相当一批城市完成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如表1所示,这些城市不仅有省会城市,也有地级城市;既有特大、大城市,也有中小城市;其分布从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北方乃至内陆地区。
1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主要类型根据国内相关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文本,我们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可得到不同的技术流程模式。
从研究切入层面看,主要技术流程大多从城市问题导向入手,有的则因城市问题不明显而从城市发展基础出发。
从理论层面看,目前都还处在摸索阶段。
吴志强等[6]结合/沈阳城市发展战略0提出了/战略脸0的技术路径,赵民、栾峰[9]提出了/城市发展条件、阶段的分析与趋势判断-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城市综合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的统一设计0的总体思路,王雅娟、张尚武[5]提出了/基础研究-系统分析-目标策略-实施研究0的实践流程,苏燕羚等[7]则在哈尔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力导向0的研究框架。
2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分类思考我们根据上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0的技术流程,综合概括为/问题推导型0、/目标引导型0、/问题目标互动型0及/条件归纳型0四种类型(表2)。
(1)问题推导型。
一般以/问题y战略0为基本逻辑线索,在城市发展现状上归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战略)。
这是一种治标的战略规划,如中规院广州[10]、合肥[11]两城市的战略规划等。
总第123期城市问题2005年第1期表1我国已完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城市和地区统计表(截止2003年9月)类别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特大城市城市名称广州南京、宁波、杭州深圳、合肥、厦门、苏州、济南、哈尔滨、沈阳、西安、南宁、成都、大连、徐州等北京、石家庄、中山等数量(个)13123大城市城市名称)))嘉兴呼和浩特、常州、台州、攀枝花等海口、湖州等数量(个)0142中小城市城市名称)))江阴莆田、佛山、清远、韶关等章丘、宁德等数量(个)0142城市内部)))))))))(柳州)阳和开发区、(扬州)广陵区、(常州)武进区、(天津)东丽区等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
表2几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分类比较序号类型研究核心主要内容逻辑线索1问题推导型城市发展问题基础分析、(用地和空间)发展战略问题-y战略2目标引导型城市发展目标(基础分析、)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基础-y)目标-y战略基础(竞争力)分析、发展战略竞争力-y战略3问题目标互动型城市发展问题和目标基础分析、发展目标、(空间)发展战略问题+目标-y战略4条件归纳型城市发展基础条件基础分析、发展战略基础(条件)-y战略(2)目标引导型。
一般以/目标y战略0为基本逻辑线索,重点确定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而提出发展战略,如中规院的石家庄市战略规划[12]和赵民、栾峰[9]所提出的技术流程等。
南京大学的哈尔滨市发展战略规划[13]和苏燕羚等[7]所提出的/竞争力0导向的框架将城市发展目标锁定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实际也是一种目标引导型的技术流程。
(3)问题目标互动型。
以/问题+目标y战略0为逻辑线索,既注重城市发展问题的归纳,又关注城市发展目标的选择,双向牵引导出城市发展战略,如同济大学合肥[14]、石家庄[15]两城市的战略规划,以及吴志强等[6]、王雅娟、张尚武[5]等的理论框架。
(4)条件归纳型。
主要按照/基础y战略0的逻辑线索,在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战略,如王微波、陶咏椿[16]等的观点。
3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潜在问题总的看来,上述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技术流程虽各有千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缺乏系统性。
根据最近的文献,仅有赵民等[9]和王雅娟等[6]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实践的工作路线。
)))缺乏整体性。
从文献看,大多数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都未能从研究内容的整体框架出发建立协调一致的逻辑关系,相关研究往往过于片面强调了某些内容而忽略了一些其它方面。
)))强化物质性。
目前许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仍然偏重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结构等非/物质0类要素得到的关注不够,并没有真正进入规划的核心领域[17]。
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理论性思考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一般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注重物质空间的规划,注重经济发展的规划,注重环境保护的规划,注重社会公平的规划,注重生态建设的规划和注重文化特色的规划。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西方发达国家约滞后二至三个阶段,即大致处在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开始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的时期[18]。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主要在于传统城市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的突破和创新,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对城市规划编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尝试。
11规划新理念的导入近年来,城市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的社会和经济导向明显,公众参与、参与式规划、基层规划和综合规划成为现代规划的理念。
(1)新城市主义理念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汲取了许多当代城市规划设计的优秀理念,如区域观点和人本主义[19],尊重历史传统[20],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思想[21]和提倡公众参与[22]等。
这一理念实际上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0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脉相承。
(2)人本主义理念人本主义(Humanism)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该思想溯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传统[23],其意在着力呼唤城市中一度迷失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以及将社会生活引入到人们所创造的空间是其基本主题[24]。
早在1933年,5雅典宪章6就首次提出了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并强调了/人0在城市中的地位,指明了城市规划/以人为本0的方向。
1977年发表的5马丘比丘宣言6对其进行了发展和修改,强调了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25],意味着/以人为本0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997年的521世纪城市规划宣言6提出:当代城市规划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以人本主义精神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0[26]。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它是自觉为人着想的开端,是经济发展型社会转向人文发展型社会的前奏[27]。
(3)折中混合规划理念折中混合规划(M iddle-Rang e Planning)主要由社会学家Amitai Etzioni提出,其规划理念建立在对综合理性规划和分立渐进规划进行批评的基础之上[28]。
它既不像综合理性规划方法(T he Rational M odel)那样对领域内的所有部分都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检测,也不像分立渐进规划(Disjointed Incremen-talism)那样只关注当前面对的问题,而是运用/混合扫描0(Mixed Scanning)的方式,从整体的框架出发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4)联络性规划理念联络型规划(Communicative Planning)又称为协作型规划,它强调规划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沟通、联络、协商和协调,最终规划政策的制定是基于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广泛追求社会公平,关注社会弱势群体[29]。
联络交往模型是由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及Ju-rgen Habermas提出的交流理性发展而来。
两条脉络有不同的方法论,实用主义倾向于经验论,试图寻找最优的规划范例作为规划行业的标准加以推广。
而在交流理论里,规划者的基本功能是倾听大众的意见并加以协调,以达成共识。
实用主义和交流理性结合起来,为规划者的规划行为提供理论方法的指导[30]。
总之,与传统城市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相比,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更加强调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
此外,除了对专业问题的深入研究,规划师还需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作为组织者。
寻找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实现规划的人与部门,组织交流协商,以求共识。
)))作为倾听者。
让学术上和政治上不同倾向的专家和代表发表意见,力求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各方面的观点,并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纳入技术流程及最后成果。
)))作为引导者。
与社会相关各方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化解矛盾,帮助达成共识。
21新规划方法论的运用(1)价值判断重于逻辑推导城市规划是以未来事件或状态作为组织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行动和过程的原因和依据,并将成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有发生或过程演进的规范。
这就要求在思维过程中运用完全不同于基于前因后果状态的逻辑思维准则[31]。
对于目前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它注重寻求城市发展应当的结果,而非局限于城市历史和现状的经验事实的说明[32]。
它虽然将解决城市现状问题作为基本任务之一,但战略的制定不应主要通过现状的简单外推,更多的是需要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思维,从高远视角对城市未来性状进行判断和构想,以指导城市长远发展。
可见,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价值判断重于逻辑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