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认识-孙天平
谈谈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认识孙天平
谈谈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认识
孙天平
引言最后说: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非常明白地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所以这个定义是站得住脚的!
很显然,两者的观点是相反的,所以,后来就发展到,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就反对唯物主义。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一点不奇怪,是对理论偏面认识定义的结果。
看看“太极图”理论就明白,阴阳是“对立对应”和“互相包容”的,您能说哪个对,哪个错吗?这就是古代对“阴”的偏见,形成了“阳君子,阴小人”“男尊女婢”“阳吉阴凶”等说辞,左右了历史的走偏,这就是“理”偏道就偏的结症。
人们终于发现,阴和阳同样的重要。
现在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就是此理论的恶果。
如果这样理解,唯物和唯心都离不开,去掉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故,“互相包容”之阴,显得更为重要。
为什么呢?
1、只有“对立对应”,事物就得废弃,不能成功。
2、唯心和唯物,都是道的核心,少了谁都不行。
这就是四象的决定:阳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中有阴种存在的式。
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也没有被打倒,既然都存在,就是“互相包容”的问题了。
事不过三,过了三就是规律,对规律怎样办,还用再说吗!2016.4.19
网引: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阴中阴)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荒谬的唯我论,因为它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实际上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于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之中,没有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
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
我论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阴中阳)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
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
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以致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
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粗俗化的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
同时,由于“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所以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绝非偶
然,而应视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所然。
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思想就在于承认物质与意识相区分,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先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
简单地说,只要承认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这就是唯物主义。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上帝让一个神去统计这个世界上好人和坏人各为多少。
这个神先去统计这个世界上的坏人有多少,结果却深感工作量之大。
于是他改变方法,转而专去统计好人有多少。
结果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
唯物主义(阳中阳、阳中阴)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思想就在于承认物质与意识相区分,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先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
简单地说,只要承认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这就是唯物主义。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上帝让一个神去统计这个世界上好人和坏人各为多少。
这个神先去统计这个世界上的坏人有多少,结果却深感工作量之大。
于是他改变方法,转而专去统计好人有多少。
结果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
既然这个世界上的唯心主义的各种表现各不相同,但真理只有一个。
所以我们简单地定义一切反唯物主义的都是唯心主义,这样就简单地明白地定义了唯心主义。
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上意识与物质没有区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意识而没有物质。
既如此,物质对意识的终极决定作用当然就不存在。
主观有神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不灭的。
这样就直接或者变相地承认了人死后人的意识化为灵魂。
既然意识是不灭的,那么物质对意识的终极的决定作用也就不复存在。
彻底的客观有神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而神是自造的。
彻底的客观有神论所谓的神必是人格化的。
所以这种神可以归入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意识的范畴。
由于客观有神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那么对这个世界起终极决定作用的当然就是神了,那么对人的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当然的就是神了,而不是物质世界了。
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和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东西是起终极决定作用的。
更有一种二元论哲学,这种哲学否认物质决定意识,也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但它既否认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那么它同样的是属于我们所说的唯心主义的范畴。
还有一种泛神论。
这种泛神论所谓的神未必是人格化的,但这种神是所谓的超自然力量。
如果这种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话,那么对这个世界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无疑的也是这种超自然力量。
所以同样的是,泛神论也否认了物质世界对意识的终极的决定作用。
从上面我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非
常明白地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所以这个定义是站得住脚的!
(注:括号和内的字是作者加的)
唯物是民心的需要,唯心是天意(道)的需要
孙天平
天意民心是“对立对应”的,但最终是“互相包容”的。
故古有民以食为天,标准的唯物主义,但也有天以民心为本,又是标准的唯心主义。
又天为公,以公心为民,就是天下为公的思想,这正是道本所需要的思想,故天意民心合则顺,离则乱,悖则灾!
民以食为天,有物就能满足生活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就稳定,物质是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民心的所向。
此为“阳中阳”范畴。
天意透民心,也服务于民,一年四季风条雨顺,丰收象征着天人合一,国泰民安,领导有方,是天子的所向。
此为“阳中阴”范畴。
这种“唯物”“唯心”,虽然“对立对应”,但终就要“互相包容”,如民有灾,国家助,民有难,国家担。
这就是“唯物”“唯心”的统一。
这就是国家提倡的正能量。
当然,“唯物”“唯心”,也有不统一时,那就是贪污腐败的出现,此时“唯心”就变成了私欲,但道也认可,允许其存在,并给予了知错就改的机会,只有死不悔改者,必遭天谴。
故将此类划分在“阴中阳”“阴汇总阴”之中。
可见,这种“唯物”和“唯心”,在道中都有存在的位置,不管是公是私,都允许其存在,只是在法理上做不同的处理而已。
既然道认可,我们人类能何为呢?只能顺其自然,这就是“西去东来”的写照!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