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你彻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你彻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明确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难点
如何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教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教你彻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班级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任课教师
课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讲课时间
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但是它也是有局限性的:
第一,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也就是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甚至把人看做是一个机器,这样就具有机械性了。
我们说了这么久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底形而上学是什么?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把这句话记下来。形而上学时不承认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像我和你们现在就是师生关系,是有联系的。我们的世界也是每天在进步着,不断发展着。所以形而上学也是它的一个局限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其局限性,那么有没有一种唯物主义是最科学的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正确性在于哪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12页
刚才我们说过,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那么辩证咧?这句话也记一下,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所以辩证唯物主义也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教师放映PPT: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歧)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本原问题上到底谁才是正确的,同学们在前两节课已经利用“形和神的关系”争论过了。在这里我只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1、是先有人类呢,还是先有物质世界呢?2、是先有人类意识还是先有物质呢?物质世界是在人类诞生之前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先有了物质,经过物质世界的长期发展,人类诞生以后,才有了人类的意识。所以我们说物质才是本原,物质决定着意识,在本原问题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小试身手】
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辩证唯物主义
2、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子夏: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
4、喜鹊报喜,乌鸦叫丧主观唯心
5、王守仁:心外无物。主观唯心
6、气者,理之依也。客观唯心
基本形态
义
原子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A.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也是客观存在着的,所以它跟朴素唯物主义一样,也承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而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原子的发现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那样靠猜的,所以也有了一定的科学实证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所以,我们要紧紧记住一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也就是谁是本原的问题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课本上的例子12页的探究问题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
所以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来争去,吵来吵去的,它们吵架的点就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这是它们的分歧所在。因此我们从这一分歧出发,可以得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课本12页。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由于生产力落后,不能找到科学依据。那么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也有所发展呢?是的,1803年,化学家道尔顿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了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在同学们阅读书上12页,找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本原、进步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2)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1)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2)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具有猜测性,
B.没有科学依据;
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A.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
P29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于唯物主义的把握,大家要记住这个表。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4分钟)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还记不记得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回答后,教师总结: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新课】教师放映PPT:
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位学者和一位民工展开了以下这样一段对话:
活动探究一:学者与民工的对话: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3分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不同意。
因为我们学过,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啊?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或者说是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而不能简简单单地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会追求精神的满足,马克思、毛泽东都是唯物主义者,他们的精神追求也是很高尚的?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他们也是需要吃饭睡觉的,赚钱养家的。
思考: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三者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不是很多,很多自然现象,像雷电呀、风呀、雨呀,是怎么来的,他们都不知道,所以就认为这些都是天神创造出来的。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可以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了神创论,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它的合理性在于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也有局限性的。第一,虽然它否认了神创论,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科学的证据来证明,只是一种猜测而已;第二,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像泰勒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赫拉克利特把本原归结为火,中国古代的“五行”,这样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关于上帝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学者就问神父:
学者:上帝是不是万能的?
神父:是的
学者:那么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呢?
神父:当然啦,上帝是万能的。
学者:如果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的话,他怎么能是万能的呢?
从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啊。
(代表人物:朱熹;柏拉图、黑格尔;宗教)
而在历史上,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是个人意志决定的。
所以,它在历史观上也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至今为止最彻底的,最科学的唯物主义。
教师放映PPT:
基本形态
本原
进步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具体的物质形态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主观唯心主义就认为一样事物存在与否就在于个人的感受、观念等等,就像课本上13页相关链接上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被人感觉到了,又或者是认为事物是人的观念的集合物。它们都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不正确的地方。
2、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主观精神,那么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呢?客观精神,像西方人所信奉的上帝、绝对精神、理念等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这些客观精神主宰着世界,而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西方的神创论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人类的命运由上帝来决定。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人的主观精神,认为人的主观精神,个人的情感,像人的目的、意志、经验、感觉、心灵等,就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的发展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代表人物:王守仁、贝克莱)
举例说明:让班上某位学生闭上眼睛,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本书,问学生你看到这本书吗?你摸得到它,感觉到它的存在了没?那么这本书是不是存在的?若学生回答存在,则没有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若学生回答不存在,这就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问班上其它同学这本书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