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及答案
4.现有 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降低温度至 10℃
D.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 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Fra bibliotek量100%
【详解】
A、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 数也不变,故 A 正确;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 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乙>甲>丙 B.在 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 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变化不大。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的 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 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 A 正确; B、在 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故 B 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 饱和,故 C 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 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 D 不正确。故选 A。 【点睛】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采用蒸 发结晶的方法。
B、比较不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时,必须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虽然 t3℃时,甲的溶解度 大于乙,但是不同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 意; C、t2℃时,c 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属于甲的不饱和溶液,c 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以 上,属于乙饱和溶液并且有溶质剩余,所以 c 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分 析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其不饱和溶液可能会变为饱和溶液,乙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溶液依然是不饱和溶液,则将 t3℃时,甲、乙 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 t1℃后,乙不能变为饱和溶液,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KNO3 和 NaNO3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 的溶解度大于 NaNO3 的溶解度 B.t1℃时,在 50g 水里加入 5gKNO3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1:6 C.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 t1℃时 KNO3、NaNO3 饱和溶液加热至 t2℃时,KNO3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NaNO3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没有指明温度范围,KNO3 的溶解度大于 NaNO3 的溶解度,说法错误; B. t1℃时,硝酸钾的溶剂给杜是 20g,在 50g 水里加入 5gKNO3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 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5g:50g=1:10,故错误; C. KNO3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 法,故错误; D.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硝 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加热至 t2℃时,溶液质量分数不变,KNO3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仍然小于 NaNO3 溶液,故正确; 故选 D。
6.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A、溶剂质量
应变小,而不是不变,错误,B、由于饱和溶液水分减少,故溶质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
也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C、因为最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成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
溶液浓度不变,正确,D、温度没变,溶解度也不变,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成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7.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C 时,把 50g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得到 100g 饱和溶液 C.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该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0.0 g 100% 28.6% ,故 100 g+ 40.0 g
C 错误,符合题意。 D、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45.8g,所以 50℃时,30g KNO3 加入 50g 水,充分溶解,再 降温到 30℃,有晶体析出,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固体溶解度曲线是解题关键。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 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C、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A 和 B 的溶解度下降,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下 降,且降温后仍是饱和的,此时A的溶解度小于 B,所以溶液 A 的质量分数小于 B,C 的溶 解度增大,降温后溶质的质量仍是 t2℃时溶质的质量,所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三者 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A>C,故 C 项错误; D、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 D 项正确。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P 点表示 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50% D.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 Q 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 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法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关系是 B>C=A D.将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 A、t1℃时,A、C 的溶解度相同,但并没有指出它们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二者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 A 项错误; B、t2C 时,A的溶解度为 50g,也就是 100g 水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为 50g。所以把 50gA 物 质放入 50g 水中得,只能溶解 25gA,故得到 75g 饱和溶液故,B 项错误;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答案】C
9.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 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 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 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 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A。
8.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 > 甲 C.t2℃时,c 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 D.将 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 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 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饱和溶液质量,不明确,则无法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 小关系,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
大,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 A 不正 确;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 B 不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
3.KCl 和 KNO3 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