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2)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AB.BC.CD.D2.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

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3.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A.开办民用企业B.创办军事工业C.兴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4.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5.早在1901年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下列最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依据是()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赔款以海关科、盐税等税收作担保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6.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了()A.巩固作用B.瓦解作用C.补充作用D.改革作用7.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严惩外国侵略者C.发表《资政新篇》D.反对封建统治8.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的一艘沉船上发现距海床面以下5米处的舰舷外壁悬挂着木质髹(xiū)金“經遠”舰名字牌(下图所示),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经远舰”。

下列与“甲午海战”有关的是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致远舰④黄海海战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

1900年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崩溃了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B.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C.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10.观察下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12.“奕-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按照这个人物归类标准,该归入此类的人物是()A.李鸿章B.谭嗣同C.孙中山D.林则徐13.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

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14.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A.维新变法B.仁政与法治C.扶清灭洋D.师夷长技以自强15.《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民用工业远超日本B.近代军事工业发展C.海上交通运输发达D.旧式兵器全部淘汰16.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

下面漫画反映的事件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进行制度变革尝试C.践行民主革命道路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17.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

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

可见,维新变法失败是由于A.顽固派势力强大B.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时冒进C.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D.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18.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

康有为在“第二段”主要活动是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组织政党,推翻满清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19.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jí。

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

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

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0.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D.满汉地主阶级联合镇压2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22.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B.租界设立C.瓜分狂潮D.门户开放23.下列关于《辛丑条约》错误的是()A.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C.有巨额赔款D.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4.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建立共和国D.挽救民族危亡25.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又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

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

由此可见戊戌变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危机的加剧C.维新思想的传播D.“实业救国”的推动【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没有彻底推翻整个封建制度,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C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不仅是一次改良运动,还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说明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并没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最终的结果以失败告终,没有促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也没有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料、资金等问题,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运动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点睛】洋务运动先创办的是军事工业,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料、资金等问题,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4.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和读图能力。

四幅图片中,图①火烧圆明园发生于1860年;图②林则徐于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并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组织军队抵抗英军侵略;图③八国联军于1900年发动侵华战争;④甲午风云反映的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

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故D符合题意;开放沿海通商口岸不是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依据,排除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是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依据,排除B;赔款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不是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依据,排除C。

故选D。

6.B解析:B【分析】【详解】由于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起到进一步瓦解作用,故选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朝的反动统治,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它标榜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排除ACD。

故选B。

7.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但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

由于受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

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

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②③④与“甲午海战”有关,选项D符合题意;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选项ABC排除。

故选D。

9.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1900年”和所学知识,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项符合题意。

A是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是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是在1912年,排除。

故此题选C。

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日甲午战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说明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不能使中国富强,因此促使进步人士把学习西学的重点转移到“政治文明”上来,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