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综合课
单元综述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
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课标领航
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复习
一、近代化的探索: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代表人物:____ __、_______等
(3)内容:A、B、
C、D、。
E、。
(4)过程:(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变法开始)、(变法失败)。
(5)失败原因:。
(6)时间:从到,共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_______组织成立。
(2)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_________成立。
在《_____》发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_________ (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成为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2.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_____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_____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2)成果:1912年元旦,_______在_____就任_________临时大总统, _________成立。
(3)结果:革命果实被_______窃取,建立起_________的统治。
(4)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_________,使_________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兴起:1915年,_______、胡适等人高举“_____”和“_____”两面大旗,以《_______》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发展:1917年,俄国爆发_________。
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
3.评价:
(1)地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_________________运动。
(2)作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
棠、张之洞
三、近代化探索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近代各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
)
思想主张:
1.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或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资产阶级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
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
代化开辟了道路。
维新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和启示
1.特点: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由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2.启示:①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农民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
国走不通④积极向外国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社会管理经验。
五、近代化精神
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小试身手:
(一)基础过关:
1、19世纪60-90年代,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2、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颁布《定国是诏》
D、创办了强学会
3、下列对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创办了强学会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6、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共和,反对专制独裁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能力提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3)材料二的内容是什么?
疑惑:(复习过本单元,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写在下面,以便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