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黄帝内经素问注》序(2013)

6《黄帝内经素问注》序(2013)


:句: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
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今译:并且都能时时使医学的功用有所创新,大大 地救助了百姓,如同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名声与实 际相符,这大概就是医学教育的显著成果吧,也是 上天的资助吧。
返回
弱龄:男子二十岁左右,即弱冠。《礼记•曲礼 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唐•孔颖达疏“二十成 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 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 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返回
返回
寻:探求
又为长度单位,八尺为 寻。
“寻所以度物,故揣度 以求物谓之寻。”(朱 骏声)
返回
第三段重点内容
字:缪谬、嶽岳。
词:弱龄、式、龟镜、纰缪、披会、淹、适、得 失、环周、童蒙。
句: 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今译:将要攀登泰山,没有路怎么登上?想要去海上扶桑 国,没有船就不能前往。
《素问》的流传
汉 九卷 梁 八卷 太素 至今
唐王冰 《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
宋林亿《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
至今
王 冰 对 素 问 的 贡 献
注释:出注5551条,如“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 制阳光。” 底本:张公秘本。
校本:全元起注本。
整理:
迁移補文、量意加目、 分并别目、据礼增饰、 删繁去复。别撰玄珠。
5.“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中“淹”的意思是( B A.滞留 B. 长久 C.淹没 D.埋没 E.流逝 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 中的“属”的意思是( A A .接续 B.属于 C.种类 D.通“嘱”,嘱托 E.产生
)

二、填空题 适合的人 1.“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 中“其人”指 ________, “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 中的“其人”指 藏有珍本的人 。 _________ Chǎn 2.“蒇谋虽嘱乎生知” 中“蒇”音 ________,意思是 生而知之 良好 ________ ;“生知”指 ________。 规范________,此指 3.“标格亦资于诂训” 中“标格”原指 对经文正确理解的标准 _____ ____ _____ _____ _ 。 用 ________; 4.“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中“式”意思是 借鉴__________。 “龟镜”比喻 授学依据 5.“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 中“师资”指__________。 6.“徽音累属”中的“徽音”本指德音,文中指 百姓健康的福音 。 _________
•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 犹言“不谋而自同遐迩,勿约而斯契幽 明”。 • 《说文》:“谋,虑难曰谋。” • 不加商谋而自然合于深远以及浅近的道理, 不相约定而自然契合幽微以及显明的道理。 • 稽:考察。征:依据。
字:迺乃、
第一段重点内容
词:黎元、仁寿、羸劣、序、三坟、趣、候、契、 忒、 句: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 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今译:文字清晰,内容完备周详,一旦用它对照考察,各 种疑问都冰融化一样地消除了。
返回
简脱文断 王 冰 整 理 素 问
迁移补其处
篇目坠缺
篇论吞并 礼仪乖失
加字昭其义
别目冠篇首 增益光其意
错简碎文
辞理秘密
削繁存其要
别撰《玄珠》
返回
使 动 用 法
加字以昭其义 增益以光其意 庶厥昭彰圣旨
指代?
且将升岱嶽,非迳奚为?
指代?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同义对文:升对诣 适对为
今译:将要攀登泰山,没有路怎么登上?想要到海 上扶桑国,没有船就不能前往。
返回
臻:达到。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冰”名词用如状语, 象冰融化一样。
今译:一旦用它来参证审察,各种疑问就像冰融化一 样消散了。
勒成一部:勒,汇总。
对经文 正确理 解的标 准。 良好的思维 能力。
前人的注释。 生而知之。
今译:假如天赋资质被迅速开启,高妙的见识能通晓深微 之理,完备而周密的见解尽管属于生而知之的人,对经文 正确理解的标准也依靠前人的注释。
返回
行不由迳:
《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迳,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子游)之室也。”本指 走路不抄小道捷径。
世本:当时通行的《素问》版本,应指 南北朝•梁 全元起注本。
一篇重出,别立二名: 两论并吞,都为一目:都,总,合。 问答未已,别树篇目: 脱简不书,而云世阙:
世 本 之 误
返回
• 重经合而冠鍼服:指《经合》篇重出而名之曰 《八正神明论》 • 并方宜而为咳篇:指把《异法方宜论》与《咳论》 同放在一卷,而名之曰《咳篇》 • 隔虚实而为逆从:从讲虚实的地方把《四时刺逆 从论》分置于两卷。 • 合经络而为论要:指把《诊要经终论》和《玉版 论要篇》合为一 • 节皮部为经络:节:分开。指把《皮部论》附在 《经络论篇》之后。 • 退至教而先鍼:将论针法的《调经论》、《四时 刺逆从论》等置于第一卷,而把有“夫上古圣人 之教下也”的《上古天真论》等置于末卷。
返回
黎元:犹“黎民”,百姓。
《书•尧典》蔡传:“黎,黑也, 民首皆黑,故曰黎民。” 元:首
表“百姓”一词:黎元、黎民、黔首、苍生、布衣 等。
仁寿:长寿。
语本《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 乐,仁者寿。”仁者安静故多寿,指长寿。
三坟
• 《尚书序》曰:“伏牺(羲)、神农、黄帝 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 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 《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 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 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 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 宜,皆聚此书也。”
自测练习
1.“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 ) A .衣食粗劣之人 B.品质恶劣之人 C.体弱多病之人 D.处境险恶之人 E.疏于养生之人 2.“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意在强调( A.天资之聪明 B.知识之完备 C.见解之周密 D.训诂之重要 E.方法之得当 D )
参考文献
一、王冰,宝应中为太仆令,号启玄子。笃好医方,得先师所 藏《太素》及全元起书,大为编次,注《素问》八十一篇,二十四 卷;又著《玄珠》十卷,《昭明隐旨》三卷。玄珠先生不知何郡人, 洞明《素问》,极究微奥。时太仆令王冰识其为异人,乃师事之, 遂以妙旨授冰,冰由是大注《素问》,今行世。 《古今医统大全》 二、所注排决隐奥,多所发明。其称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 无水也;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火者不必去水,宜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无水者不必去火,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遂开明 代薛己诸人探本命门之一法。其亦深于医理者矣。冰名见《新唐 书· 宰相世系表》,称为京兆府参军。林亿等《人物志》谓冰为太仆 令,未知孰是。然医家皆称王太仆,习读亿书也。(按,据近人余 嘉锡考证,唐代文献中,同王冰之名者共有六人,提要所称京兆府 参军王冰,在宝应元年之后六十九年始卒,恐非其人。太仆令之王 冰,史籍未著,尚属存疑。说见《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二。) 《四库全困苦, 保全真精,导通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的 境域,帮助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平安,不是三 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返回
天机:天赋之资质。《庄子•大 宗师》“其嗜欲深者,天机浅。”
高妙的见识能通晓深微之理。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 标格亦资于诂训。
王 冰
《 黄 帝 内 经 素 问 注 》 序

作者介绍
王冰,号启玄子,唐中叶医学家。 据《唐人物志》:“冰仕唐为太仆令, 年八十余,以寿终。”后人因称“王 太仆”。
• 王冰,宝应中为太仆令,号 《古今医统大全》 启玄子。笃好医方,得先师 所藏《太素》及全元起书, 卷一记载 大为编次,注《素问》八十 一篇,二十四卷;又著《玄 珠》十卷,《昭明隐旨》三 卷。玄珠先生不知何郡人, 洞明《素问》,极究微奥。 时太仆令王冰识其为异人, 乃师事之,遂以妙旨授冰, 冰由是大注《素问》,今行 世。
王冰引此乃谓不依正道学习,与原义有别。
返回
目牛无全:语出《庄子ㆍ养生主》“始臣之 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见 全牛也。”技艺已达精熟的境界。
返回
咸日新其用:日,名词用如状语,每天,天天。 新,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新。
返回
第二段重点内容
字:迳径、蒸烝、华花。
词:天机、蒇谋、标格、目牛无全、赞、蒸 人、华叶递荣、假。
昭: 光: 昭彰:
使 清 晰
……
返回
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说明王冰 整理的《素问》版是朱墨兼本。
朱书:用丹朱书写。
返回
中国古代的星官与现代星座
古人为了认识星星、研究天体,很早便人为 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中国称之为星官,西 方唤之为星座。中国古代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 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记录见诸于《史记· 天官 书》中。
• 3.“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中“趣” 的意思是 ) B ( • A .趣味 • B.旨意 • C.兴趣 • D.趋向 • E.影响 • 4.“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中“命世”的意思是 C ( ) • A .命名于世 • B.命世人 • C.闻名于世 • D.使世人 • E.诞生于世
段落大意
第一段:《素问》的流传及其重要价值。 第二段:研读医经的重要性。 第三段:《素问》传本错乱的状况及自己访得秘本之情形。 第四段:对《素问》的整理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