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3
第六节
古典园林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起源
与发展的概况; 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主 要园林、构成要素和构 景手法; 掌握现存主要古典园林 的构成和特点。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现存著名的古典园林
瞻园楹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 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亭佳丽,看池边绿 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四、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手法
抑
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
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
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
藏后露”、“欲扬先抑”。
留园的舒啸亭
留园的可亭
北京恭王府花园的方亭
北京香山的清音亭
北京北海五龙亭
扬州瘦西湖 的五亭桥
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
亭
苏州半园的半亭
豫园仰山堂
廊
一、廊的特点
1. 廊子通常布置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 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划分的一种重要手 段。 2. 廊子是一种“虚”的建筑物,两排细细的 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廊顶。 3. 廊子的结构构造及施工一般也比较简单。
添
景
当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
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
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 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 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 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计成的《园冶》是
中国古代造园专著, 也是中国第一本园 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按其活动对象可以归纳为两种:
一是带有供公众观赏游览性质的风 景名胜园林和寺庙园林; 另一种是纯属私有性质的帝王宫苑 和私家宅园。
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四大园林 颐和园(北京), 宋代沧浪亭、 避暑山庄(河北承德) 元代狮子林、 明代拙政园、 拙政园(江苏苏州) 清代留园 留园(江苏苏州 )
颐 和 园 长 廊
颐和园的长廊彩绘
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 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 1990年,颐和园长廊被评为 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耦园的曲廊
网师园的边廊
廊
2. 单面空廊
一边为空廊面向主要景色,另一边沿墙或 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 如:狮子林,苏州留园。
狮子林的单面廊
廊
3. 复廊
筑
山
三种类型: 土 筑 山 全石叠山 叠山砌石
山——园林的骨骼
作用 分割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
形成园林的制高点,登高远眺
山是游人审美的对象,给人带来 美的联想。
“太湖石”,人们惯用“皱、透、 漏、瘦”来概括它的特点。唐代诗人 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有“石有聚 族,太湖为甲”之句。
鉴赏湖石的标准 瘦
廊
二、廊的类型
从廊的横剖面来看,可分为四种形式:双
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 从廊子的总体造型看,又可把廊分成:直 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 桥廊等。
廊
1. 双面空廊
在建筑之间按一定的设计意图联系起来 的直廊、折廊、回廊、抄手廊等,多采用 双面空廊的形式。 如:北京颐和园的长廊,苏州留园的曲廊。
狮子林
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
豫园
凡 尔 赛 宫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
1、从利用自然山川林木到人工造园开始时期 (公元前4000—前500年左右) “囿” 2、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的秦汉时期 “苑” 如:秦始皇的上林苑。 挖湖堆山 为中国自然式山水奠定了基础 3、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的两晋南 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 别墅式庄园、城内的宅院
复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 侧单面空廊的形式。 如: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怡园的复廊。
沧浪亭的复廊
复廊中漏窗
沧浪亭的复廊
廊
4. 双层廊
双层廊可供人们在上下两层不同高度的 廊中观赏景色。 如:北海琼道北端的“延楼”,扬州的 寄啸山庄。
北海延楼双层长廊
(五)
楹联、匾额 楹联碑刻:它可使文景有意、 画景有情,在造园中起润饰景色、 提示意境的作用。不管是直抒 胸臆,还是含蓄藏典,游人都能 从中领悟到景致的意境。
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园林
在中国,园林又称园、囿、苑、庭园、园
池、山池、山庄、别业等。
西方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
landscape garden等。
园林即是在一定空间, 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 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 综合自然整体。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 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 统一。
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
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 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体现了自 然美。 “岁寒三友” : 松、竹、梅 无锡的梅园因园内植梅树而得名, 扬州个园也因园内种竹,故取名个 园。
竹径通幽
风入寒松声自古
拙政园松风水阁
鹅掌楸主要观赏其叶形
拙政园听雨轩的芭蕉
水池边上种柳
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
香 洲
玉兰堂
鸟 鸳鸯
禽
放鹿养鹤
动 物
金鱼
蝉鸣
(四)园林建筑
实用和观赏双重功能
园林建筑除了满足游人遮荫避雨、驻
足休息、林泉起居等多方面的实用要求,
还起着园林景象构图中心的作用和较高的
观赏性
庭 园 建 筑
余荫山房——门楼
紫 荆 主 要 赏 其 春 花
桂花主要可闻其秋香
成片的松树可以形成“松涛”声
月季花从春至秋,花开不断,既可观也赏形,又可闻香
但在冬天来临时剪去枝条堆土防寒,就谈不上观赏了。 若在其背后衬以以常绿树,则可弥补冬季之枯燥
国树——银杏
蕉 叶 半 黄 荷 叶 碧 , 两 家 秋 雨 一 家 声
江南一带的厅堂
上海豫园的仰山堂是一座临池水阁,下层是 “仰山堂”,上层是“卷雨楼”。
苏州拙政园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 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北 厅为三十六鸳鸯馆,南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
瞻园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始建于
明嘉靖年间,原为明代开国功臣徐达七世孙太 子太保徐鹏举府第的西花园。园中以假山及水 榭著称。假山“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花 石纲”遗物,静妙堂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
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榭
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
1. 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 一部分伸入水中。 2. 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木构单体建 筑(此建筑有时整个覆盖平台) 。 3. 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建 筑立面多为水平线条 。
江南园林中的水榭
拙政园的芙蓉榭
江南园林中的水榭
耦园的山水间
江南园林中的水榭
上海南翔古漪园的浮筠阁
江南园林中的水榭
扬州冶 春园临 河而筑 的“茅 盖水榭”
岭南园林中的水榭
清晖园的水榭
榭
2、榭与水面、池岸的关系
作为一种临水的建筑物,就一定要使建
筑与水面和池岸很好地结合。
江南园林中的水榭
平湖秋月
舫
舫是仿造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湖泊中
透
漏 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丑
山与水关系 明人邹迪光:“园林之胜,惟 是山与水二物,无论二者俱无,与有
山无水、有水无山,不足称奇。”山
得水而媚,水得山而活。
苏州留园中的冠云峰具有瘦、透、漏、皱的特点, 是太湖石中的精品。
环秀山庄湖石假山
上海豫园黄石假山
(三)花木
一要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
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 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要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 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 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等; 三要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供人 们在内游玩饮宴、观赏水景,身临 其中有乘船荡漾于水上的感受。 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 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首尾 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
江南园林中的舫
拙政园的香洲
皇家园林中的舫
颐和园石舫“清宴舫”,全长30米,上部的 舱楼原是木结构,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重 建时改成现在的西洋楼建筑式样。
(三)帝王宫苑 最早出现的园林类型 特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现存的著名皇家园林有:
北京颐和园 北海公园
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规模浩大、面积广阔
颐和园
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圆明园
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功能齐全
颐和园苏州街
(四)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又称 “府宅园林”,是建 在城市府邸宅院里的园林。 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
瞻园静妙堂
皇家园林中的殿堂
颐和园涵虚堂为南湖岛中的主体建筑,单 层望檐阁,是观看昆明湖水军操练的地方。
楼阁:是园林中的高层建筑,可登高望远, 游憩赏玩之用, 一般认为重屋为楼,重 厅四面有窗者为阁。
榭
1、榭的特点与形式
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园冶》上说:“榭者,藉也。藉景而
(一)邑郊风景园林
性质上很接近现代公园 典型例子: 苏州的石湖和虎丘; 无锡的锡山和惠山; 南京的钟山; 杭州的西湖 ;
西 湖 十 景 之 曲 院 风 荷
(二) 寺观园林 天下名山僧占多 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 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
园林化环境。
扬 州 大 明 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