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
第一章 中国古建筑概述
本章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 篇和入门篇,主要介绍古代建筑发育的 背景、历史演变过程、古代建筑的特征 与基本构件、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 学习了这一章,我们对中国古建筑历史 渊源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古建筑的 特征和构件将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气候的影响
北方的建筑偏重保暖,除了房屋朝南之 外,还使用火坑和较厚的外墙和屋顶。 北方建筑当中的常见的“合院”形式也 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既可防风、防沙, 又可提供安全保障。在黄土高原一带所 挖的窑洞冬暖夏凉,人们就干脆住在窑 洞当中,这在潮湿的南方是难以想象的。
筑大量采用红色宫墙和黄琉璃瓦。
(五)元代建筑
元代建筑粗犷豪放,北方官式木构建筑 上甚至使用未经过细致加工的粗大木料。 木结构建筑的斗拱变小,装饰性增强, 减柱法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
五、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峰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 现存的古代建筑多数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都是这一时期建筑 的代表。单体建筑的标准化与建筑群布 局的成熟是明清建筑的显著特征,而园 林建筑则是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
用建筑模型和图纸进行建筑设计的人。
(三)唐朝建筑 1.建筑风格雄浑质朴 2. 木架构体系的最终成熟 3.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变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既有 对隋唐建筑风格的继承,又出现了多种 建筑风格交融共存的局面,是中国建筑 的转变期。
(一)五代十国的建筑 (二)宋代建筑 《营造法式》 将作监
(一)单体建筑标准化 (二)建筑群布局的成熟 (三)建筑技术上的进步 《园冶》,《鲁班经》、《闲情偶寄》、
《扬州画舫录》 (四)繁复的内外装饰
(五)建筑名家辈出
明清建筑名家众多,其中有蒯祥、冯巧、 梁九、雷发达等。
宏大建筑
三、中国传统建筑的成熟期
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代,是我国传统 建筑的成熟期。
(一)魏晋南北朝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 寺、佛塔和石窟。
(二)隋朝建筑 赵州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 大运河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运河工程。 宇文恺是历史上第一位崇尚“天人合一”,认为天与
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 通的,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统一,人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才能利用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 的根本。在天、地、人之间,人是中心。 在神与人之间,同样以人为中心。
南方的建筑重视通风和防雨、防虫,如 屋顶采用坡顶以便排水防漏;墙壁薄、 窗户多,以便散热、透风;房前屋后注 重绿化以便乘凉挡雨;有的地方甚至使 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
(三)物产的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物产丰饶, 为建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材料。
二、中国古建筑发育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至少下面几个方面 都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过重要影响。
(三)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在建筑上的体现就是中国 传统建筑形式的类型多样、五彩缤纷, 如宫、殿、堂(厅)、室、房、楼、阁、 台、园、苑、榭、轩、亭、舫、庙、塔、 陵等。
(四)重伦守礼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等级,建筑的 大小、造型、结构、材料、装饰、色彩、 砖瓦等都有等级的要求。
其次,在建筑布局上也有严格的礼制要 求,如平面布局上的“主座朝南,左右 对称,强调中轴”的原则。
2.商朝建筑
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夯筑技术,加 上工具的改进,已能建造规模较大的宫 室和陵墓,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的 组合最迟在商代已开始定型。
3.西周建筑 木构架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砖瓦的出现和使用是西周在建筑史上的 突出成就。
形成著名的“三朝五门”格局,成为此 后历代帝王宫殿建筑的蓝本。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朝阳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 “高台榭,美宫室”:邯郸的丛台、临
淄的梧台、楚国的章华台 斗拱在此时初具雏形 鲁国人公输班(即鲁班)是此时最著名
的建筑匠师
(二)秦汉时期的建筑
屋顶形式更为丰富,斗拱已普遍使用, 木建筑结构的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三种方法已十分清晰,砖瓦的使用更为 普遍。
一、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一)人类最早的居所——天然洞穴
(二)原始社会的早期建筑 1.工具的改进 磨制石器
2.黄河流域的早期建筑
在黄河流域,最初的建筑是地穴式的, 后来改进为半地穴式,最终发展为完全 的地面建筑,出现了夯土、木骨泥墙、 石灰抹面等技术,木框架初现端倪。
地面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建筑已开 始脱离原始阶段。
3.长江流域的早期建筑
长江流域出现了主要是从巢居发展而来 的干栏式建筑,即用木柱架空居住面, 再在居住面上盖木构架的房子。
河姆渡人还会制作各类木质工具,会制 作各式榫卯,并熟练的用榫卯建造房屋。 这里发现的“榫卯结构”遗迹是迄今为 止最早的。
(三)夏商西周建筑
1.夏朝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夏代晚期的 大型宫庙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 早的宫庙建筑遗迹。
(五)趋吉避凶
对“吉祥善福”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渗 透进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筑因伴随着 人们的起居,往往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 “趋吉避凶”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变
依据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特点,可将其 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形成期(原始社会 至夏商西周)、朝阳期(春秋战国与秦 汉)、成熟期(魏晋与隋唐)、转变期 (五代、宋、辽、夏、金、元)和高峰 期(明清)。
宋代建筑的外观和色彩更富于变化,开 始出现精致的雕刻和彩画。
宋代城市布局一改过去的里坊制,开始 了沿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
华林寺大殿位于今福州市屏山南麓,建 于北宋乾德二年(964),是中国南方现 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三)辽代建筑 创造性地使用了“减柱法”和“斜拱”。 (四)金代建筑 更多地采用减柱、移柱等技法。宫殿建